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在大唐 289 年岁月里,皇室出生成员达 467 人,其中皇子 236 名,皇女 231 名。在这 467 人中,20 岁以下夭折的竟多达 104 人,夭折率约 22.27%。其中皇子 68 人,皇女 36 人,男女夭折比例近乎 2:1。

若将 231 名直系公主与宗室女一并计算,大唐皇室出生的女儿数量多达 3477 位。之所以将宗室女算入其中,是因为和亲的公主中,很多并非直系,而是旁系被加封公主。

早夭的直系公主,据史料记载约 36 人。但实际上,由于历史记载存在疏漏与残缺,真实的数量远不止此。比如武则天与唐高宗的长女安定思公主,生于 654 年,尚未满月便匆匆离去。

她的死因在史册中引发巨大争议,流传着“为扳倒王皇后,武则天忍痛杀女于襁褓”的传闻,此说法在历史学界一直争议不断。夭折 10 年后,她被追封为安定公主,谥号为思。

在 231 名直系公主中,长大成人的仅有 212 位。真正能够出嫁的仅 130 位左右。唐朝前期,公主出嫁比例颇高,约达 86%。可到了后期,这一比例急剧下降,仅约 42%,且这其中不包含和亲公主的数量。

唐朝的和亲公主,数量众多且声名远扬。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分别远嫁吐蕃和吐谷浑,宛如和平与文化交流的使者。然而,这两位公主只是郡主加封公主,代替真公主去和亲。

毕竟,大唐皇帝怎舍得让自己的亲生女儿,远嫁到苦寒之地受难呢。踏上和亲路的,还有弘化公主、永乐公主、固安公主、交河公主、燕郡公主、东华公主、东光公主、和义公主、静乐公主、宜芳公主、宁国公主等。

唐朝国力鼎盛,文化繁荣,和亲之风盛行。大唐公主们的足迹,不仅留在了匈奴、吐谷浑等边疆民族,还延伸至西域各国乃至东北亚地区,开放包容的大唐,其影响力日益深远。

在唐朝前期,公主们的出嫁大多顺遂。太上皇李渊给李世民生下不少弟弟妹妹,很多弟弟妹妹和李世民的子女年龄相仿。这些弟弟们后来大多被武则天铲除,而妹妹们多数都嫁入豪门贵胄。

像李世民的姐妹,长沙公主、襄阳公主、平阳公主等,皆下嫁给当时的权贵显要。李世民的嫡女新城公主,最初许配给长孙诠。怎奈命运坎坷,长孙诠因谋反罪被诛杀,新城公主无奈再嫁韦正矩。

2

大唐最负盛名的公主,当属武则天最宠爱的女儿太平公主。武则天将痛失长女的母爱,全部倾注在她身上,对她百般疼爱,据说曾有立她为皇太女的想法。

太平公主 16 岁时,嫁给姑妈城阳公主的二儿子薛绍。那场婚礼奢华无比,照明的火把竟烤焦了沿途的树木。为让宽大的婚车顺利通过,武则天下令拆除了围墙。

太平公主欢天喜地嫁给了自己喜欢的人,婚后生活十分美满。但薛绍的兄长参与唐宗室谋反,薛绍受牵连饿死在狱中。当时他们最小的儿子才刚满月,太平公主从此性情大变。

两年后,在武则天的安排下,太平公主改嫁武则天的侄子武攸暨。为护太平公主周全,武则天先处死了武攸暨的妻子。改嫁后的太平公主,又生下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唐中宗李显之女安乐公主,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后又与武延秀有染。此女政治野心极大,竟要求唐中宗立她为皇太女,后来和母亲韦皇后合谋害死中宗李显,后被堂哥李隆基诛杀。

定安公主,也是唐中宗李显之女,一生历经三次婚姻。先是嫁给王同皎,后王同皎因谋反被诛,公主再嫁韦濯,韦濯又因韦皇后被诛而牵连被杀,最终嫁给了博陵崔氏的崔铣。

还有些公主,虽最终得以出嫁,却年龄很大了。唐德宗的女儿宜都公主 27 岁才嫁人。金堂公主 26 岁才婚配,驸马郭仲恭还比她小三岁,这在当时,无疑属于晚婚。

3

都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在 212 名长大成人的大唐公主中,仅有 130 名出嫁。为何在唐朝前期,公主们大多能顺利出嫁,到了唐朝中后期,公主出嫁的比例竟不足一半?

首先,公主的婚姻往往与政治紧密相关。在某些特殊时期,为保王朝安宁,或达成某种政治目的,公主被当作和亲的工具,远嫁外族或外国君主。而当政治需求减少,公主出嫁的机会也就随之减少。

更重要的是,社会风气与士人态度的变化,令公主们陷入困境。隋唐时期,士族高门大姓之间相互联姻,以保证血统高贵。公主虽身份尊贵,但皇室身份在士族眼中属于高攀,士族更愿在同阶层中寻找良缘。

唐朝前期,国力昌盛,风气开放,公主在婚姻中享有较大自由。可到了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问题接连不断,政治环境动荡不安,公主的择偶标准更加严格,致使公主的婚姻之路充满荆棘。

随着士族子弟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他们在择婚时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更会去权衡利弊。虽然与皇室联姻或许能庇护家族,但身为驸马,要受公主和皇室的约束,失去诸多自由。

这种考量,使得士族子弟对“国婚”的热情大幅下降,不再热衷和皇室通婚,甚至敬而远之。这种冷淡观望的态度,让公主在择偶时困难重重,出嫁难度日益增大。

公主的个人因素也不可忽视。到了唐朝后期,公主的形象是不尊礼法、凶悍跋扈,私生活混乱。这让士人阶层望而却步,公主出嫁愈发艰难。且有些公主的年龄偏大、身体欠佳等,让公主难以觅得如意郎君。

4

那些未能出嫁的公主,其中一条出路便是出家。

众人皆知,武则天和杨玉环都曾有过一段出家经历。武则天在李世民驾崩后,出家于皇家寺院感业寺,法号“明空”。杨玉环先后出家于圣善寺和太真宫,道号“太真”。

但武则天和杨玉环二人皆为嫁入李唐皇室的外妇,并非李唐皇室公主。这里说的是那些出生在皇室的212名真公主,未曾出嫁就选择出家当了道姑。

唐玄宗的同母妹妹金仙公主,先封西城公主,后改封金仙公主,出家为道,道观位于长安辅兴坊的金仙观。唐玄宗赐给房山云居寺,新旧译经 4000 余卷,另外有大片的田园山场。她44岁在洛阳道德坊开元观与世长辞。

玉真公主,唐睿宗第九女,也是唐玄宗和金仙公主的同母妹妹。16 岁时便毅然出家入道,终身未嫁。这位公主广交文人雅士,李白、王维等皆为其座上宾,是历史上有清名的公主。

唐玄宗李隆基的两个女儿也选择出家。万安公主出家为女道士,居于金仙观,还被赐实封一千户。后来长女永穆公主也选择了出家,其居所位于长安平康坊十字街以北的万安观。

唐朝中后期,唐顺宗三个女儿,浔阳公主、平恩公主、邵阳公主等也纷纷选择了出家修行。据统计,中晚唐时期,共有 13 位公主出家。这些公主有的对婚姻心灰意冷,有的厌倦了世俗纷扰,投身道门修行度过余生。

剩下那些既未出嫁,又未出家的公主,便只能在深宫中孤独终老。她们在皇宫中虚度光阴,始终未能寻得如意郎君,只能在寂寞中默默度过余生。唐文宗的女儿朗宁公主和唐宣宗的女儿平原公主便是如此。

5

那么,唐朝公主为何会热衷出家呢?

宗教信仰与兴趣使然。李氏皇族视老子为先祖,道教在唐朝皇室备受尊崇。一些公主对道教有着浓厚兴趣,例如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自幼受父亲李旦佛系性格的影响,对道教心生向往,最终选择遁入道门。

社会风气的变化,令公主在婚姻中遭遇诸多挫折。唐朝后期,士人对与皇室通婚的态度逐渐冷淡,公主的婚姻受到冷落,使得一些公主在择偶过程中遭遇挫折,因此心灰意冷,进而选择出家为道。

家庭因素也影响着公主的决定。一些公主母亲的悲惨命运,家庭变故给她们带来了心理阴影。比如唐玄宗、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的生母窦德妃离奇失踪,让她们对宫廷生活心生厌倦,选择出家寻求心灵的慰藉与安宁。

政治因素同样不可小觑。唐朝后期政治局势动荡,公主的婚姻常被政治左右。一些公主因政治原因无法觅得如意郎君,或被迫放弃婚姻,无奈之下出家为道。有些公主不愿意和亲,远嫁外族或外国君主,便选择出家。

个人因素同样发挥着作用。公主的性格、经历和情感状态各不相同。有些公主的性格较为独立和追求自由,她们对世俗生活感到失望或厌倦,希望摆脱种种束缚,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公主出家有丰厚优待。唐朝皇室对修道的公主照顾周到,赏赐丰厚财物并精心修建道观,为她们提供了优越的生活条件,这使得出家为道成为公主们的一个理想选择,她们可以在道观中,享受相对清闲和自由的生活。

有趣的是,对修道公主来说,出家并不意味着完全与尘世隔绝,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她们在道观中依然可以与文人雅士交往,参与一定的社交活动,同时享受相对的自由和宁静。

这种生活方式既能满足她们对宗教修行的追求,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与外界的联系。最有名的就是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虽然终身未婚,但在道观中广交天下文人雅士,如李白、王维等都是玉真公主的座上宾。

玉真公主还数次向哥哥提出去掉公主称号,上交封邑,以做一个真正的出家人,可见她对追求个人自由生活的决心。对于其他公主来说,出家可能是各种现实因素的综合考量,或为逃避婚姻困扰,或为了寻找精神安宁。

作品声明:内容存在故事情节、虚构演绎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