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分享了,心灵上的任何进步都是要我们自己用心灵去感知和感受的一个过程,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自己来感知的,这也就说明了多数的心理学、哲学思想对我们心灵的疗愈和成长并不会有多大的帮助,相反,我们心灵相关的思想累积越多,对我们感知的阻碍反而越大。
就像缘起性空这个思想,很多的佛学家、教授、大师都把它奉为圭臬,认为这是了解佛学思想的前提之一,他们对这个思想的解答就是:这个宇宙中所有事物的本性都是空无的,是因为各种因缘聚合,才生出了万物,当缘分尽时,万物又会回归于无。
但是对多数人来说,不学这个思想还好,学了困惑就出现了,这个宇宙本来就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我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为啥说是空无呢?就算这些存在都是表象,其本质就是空无,可是那又能怎么样呢?难道说一切都是空的,我就能快乐幸福的生活了吗?这和那些说存有天堂、地狱等的概念有什么区别呢?存有天堂所以我要多做善事,这样我就能上天堂;一切都是空的,所以一切都不重要,我就变得豁达开朗了。这难道不就是一种自我安慰、自我逃避、自我麻痹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矛盾呢?问题就出在,如果缘起性空是按照那些大师所说的去理解的,那么这就只是来自大脑的主观臆想,因为我们是没办法用心灵去感知和验证一个事物的本质究竟是不是空无的,我们只能用大脑的思想去想象宇宙是空无的,自然也就不会有来自心灵的感受。
这也就是我们会经常感叹为什么懂得了这么多的道理还是活不好这一生的原因,首先是很多我们所弘扬的道理根本就无法用心灵去体验,这样的道理本身就是荒谬的,因为没有心灵的体验,自然也就不会有心灵上的进步。其次,当我们相信了某个道理后,我们就会带着这个道理来生活,我们就再也看不见这个道理以外的道理了,我们也就局限在这个道理中了,这个道理也就会阻碍我们对当下的感知。
就像我对缘起性空这个解答的质疑,那些累积了大师思想的人,马上就会说我是无知狂妄的。但是这对我来说,就没有比这更好听的词了,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我只知道一件事情,就是我一无所知。正因为我是无知的,我也就会对我所接触到的有关心灵类的思想提出质疑,并亲自用心灵去感知、去验证,也正因为我验证过了,我才会出来分享我所体验到的感知。我所分享的内容也就都是我自己感知到的心灵体验,而不是来自某位大师的传承,自然也就会与那些只用大脑来累积思想的人存有差异。
在回到刚刚的缘起性空这个话题,正因为我去质疑、并亲自用心灵去验证,我也就发现了这个宇宙的本质究竟是不是空无的,这是无法用心灵来体验的,这个解答对我来说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但是我却体验到了,在我没有思想杂念出现的时候,我的心灵也就是空无的,所以会发现在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时的心灵就是接近于空无的存在,是我们自己学习并累积的各种思想填满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成为了困惑痛苦的存在,所以消除痛苦的根源就在于去减少我们已经存在了的思想杂念,让我们的心灵回归到空无的状态,也就是回归到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时的心灵状态,我们也就是安宁和谐的,这也就正好符合了孟子、老子所提出的“赤子之心”这个思想。
这也就说明了我们人的本性才是空无的,只要回归到我们的本性,也就能解决所有的烦恼、痛苦,我们也就能幸福的生活。但是要明白这个道理、要回归到本性,也就需要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去学习、去感知,这也就是一种机缘,就像我能在这里分享,而你正好听到了我的分享,这就是缘分。所以我个人对缘起性空的理解就是:当机缘出现时我们就会真正懂得人的本性是空无的,也就是我们的心灵会感受到这种空无的状态,并让自己的心灵活在这种空无的状态里,而不是说物理存在的这个我,以及这个宇宙是空无的。
当然大家可以反驳我的这个观点,但是对方的任何反驳也就都不会影响我的认知,因为我的多数时间都是在感知当下、活在当下的,我也确实从这种感知中收获了满足,我也就无需他人的认可来满足自己。我自然也就不会在乎任何人的看法,在乎他人的看法本身就又是一种思想,这正是我要放下的。
所以当我在不停的感知时,我自己就能感知到所有事物的真相、实相,我也就是在自己的感知中学习,显然自己才是自己心灵上的老师,当我在感知万物时,万物也就皆在我心中,这也就是我个人所理解的心外无物。
敏感的人马上就会有疑问,你怎么确定自己感知到的就是真相、实相呢?我们之所以在不断的探索求真,其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能幸福的生活,所以如果我能经常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对生命拥有深深的热爱,那么我所感知到的是不是真相也就不重要了,因为我已经拥有了彻底的满足感。
相反,如果我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却还是天天都生活在各种困惑烦恼中,没有对生命的热爱,那么我所掌握的还会是真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