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博物院内,一方写有1300多个字的白手帕,静静的躺在那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面承载着一个男人对妻子的浓浓的思念与爱。

殊不知,这是一个男人的绝笔情书,更是被世人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情书。

当人们了解在这封情书的内容后,无不潸然泪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在当时那个年代,就连强盗看完后跪地痛哭,将财物悉数奉还。

那么这封情书究竟是谁所写,这封情书又写了什么?

学习新思想,心怀报国志

这个人,就是黄花岗72烈士之一的林觉民

谈到林觉民,大家除了敬佩起不畏牺牲勇于革命的勇气之外,也感动于他与妻子之间的深切情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至今日,林觉民写下的《与妻书》依旧广为流传,令无数人为之落泪。

林觉民出生在一个富贵的书香世家,刚出生不久就被过继给了叔父林孝颖,成为了他膝下唯一的孩子。

林孝颖可谓是饱读诗书,在当地颇有才名,身上还有着秀才的功名,从小饱读圣贤书的他对于林觉民的教育非常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让林觉民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林孝颖可谓是费尽心思,想尽办法地为林觉民创造读书学习的优良环境。

在林孝颖的教导下,林觉民远比同龄的孩子要成熟,小小年纪就已经非常懂事,学习到的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为林觉民塑造了优秀的道德品质。

因为林觉民本身就非常的聪明,所以他除了不断的汲取书中的知识之外,也总是会观察周边的事物进行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正值清末时期,外敌的侵入使得民众的生活苦不堪言。

看着因为动荡不安的时局而艰难求生的人们,小小的林觉民心中忍不住思考。

他究竟要怎样做,才能让民众们生活的更好呢。

在不断求知的过程中,林觉民接触到了西方传来的新思想,意识到了如今清朝封建的思想是多么的落后,只有革新才能救国于危局之中。

彼时的林觉民刚刚 13 岁,在林孝颖的安排下参加了科举考试。

但是林觉明志不在此,于是在考场上潇洒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后,潇洒离开了考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林觉民寄予厚望的林孝颖,并没有因为他看起来格外叛逆的行为而感到失望。

他为林觉民有如此觉悟与抱负而感到自豪。

意识到林觉民志不在科举后,林孝颖决定改变一下对林觉民的教育方式。

于是便带着林觉民来到了开办不久的全闽大学堂。

在这里,林觉民可以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老师们尽情的探讨新思想,齐心协力的寻求救国图存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段时间里,林觉民除了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认识了更多朋友之外,还在林孝颖的安排下,和日后深爱的妻子陈意映相遇了。

初次相见,一眼万年

在当时那个年代,男婚女嫁上大部分还是保持着非常传统的思想,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陈意映就是林孝颖给林觉民挑选的妻子,两人结婚的时候,陈意映还只有 14 岁,此时的林觉民已经 18 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个人之间家世相当,他们的父母非常的看好两个人的婚姻。

于是林觉民就在林孝颖的安排下娶了陈意映,此时的林觉民甚至连新婚妻子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所以当林觉民掀起盖头,看到温婉美丽的陈意映时,他的心一下子就被俘虏了

虽然两个人是初次相见,却在看到彼此的第一眼时双双就坠入爱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意映虽说是传统的大家闺秀,本身的思想却并不固执封建。

每当林觉民与她讲述自己对新思想的理解和感悟时,陈意映都会非常耐心的聆听丈夫的话语。

在她的心中,自己的丈夫格外的与众不同,说出的每一句话都非常的让人信服。

在林觉民的影响下,陈意映也受到了新思想的感染,在林觉民的鼓励下勇敢的放弃了裹小脚这一陋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林觉民的心中,自己与妻子之间心意相通,

明明相识不久,彼此间的默契已无需多言,陈意映就是林觉民最好的心灵伴侣。

两个人之间的爱意汹涌澎湃,在林觉民的心中,他甚至不愿意让妻子承受一丝的苦难。

所以他对陈意映说,希望自己可以活得比她更久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初次听到这些话的陈意映还不能理解。

明明相爱的人都希望对方可以更加的健康长寿,为什么自己的丈夫却希望自己走的比他更早呢?

原来林觉民早已清楚,自己与妻子之间感情深厚。

如果自己先一步离妻子而去,那么陈意映就只能独自一人忍耐丈夫离世的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他宁肯自己来承受失去妻子的离别之苦。

听完林觉民的解释之后,陈意映非常的感动。

不过当时的她还是觉得自己可以和林觉民长长久久的恩爱,谁知道这竟是命运写下的悲惨预言。

为了理想,忍痛分离

与妻子相处的时光固然甜蜜,不过林觉民从来没有放下自己心中的理想。

随着国内局势的持续恶劣,林觉民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局势的想法也愈发强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纵使当时的清政府不断的打压威胁着革命者,林觉民依旧毫不畏惧。

他积极参加着各种各样的革命活动,组织传播新思想的演讲。

林觉民的行为无疑是十分危险的,他身边的许多人也不能理解他的行为。

毕竟以林觉民优越的家世,即使国内动荡他也可以生活得非常优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这只是这些人目光短浅的看法,林觉民非常清楚地知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如果任由国内的局势继续恶化而不救亡图存,那么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

虽然林觉民已经有了舍身取义的觉悟,但是林孝颖并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遭到清政府的迫害。

于是便找了个机会将林觉民送到了日本留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举本来是为了让林觉民避一避风头,却让他真正的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加入了孙中山等革命先辈创办的同盟会。

同盟会中的大家都清晰地认识到,只有革命才能挽救如今的危局。

于是他们便开始筹划一场起义,希望能唤醒民众们的革命意识,这就是著名的广州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觉民作为同盟会的一员,毫不犹豫的决定参加这次的革命起义,并且积极的四处奔走,为起义筹集资金。

在这段时间里,林觉民回到了家中,帮助同盟会中的大家一起暗中筹办起义事项。

对于林觉民的突然回归,陈意映虽然非常喜悦,却也敏锐地意识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陈意映知道,自己的丈夫是在为了理想而奔走,她不愿意自己成为拖后腿的那个人。

所以哪怕心中万般不安,也没有对林觉民吐露分毫。

直到林觉民他们筹措完毕准备前往香港时,陈意映才显露出了心中的不安,哭着扑入林觉民的怀中,希望可以和他一起前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觉民虽然不惧牺牲,却也不愿妻子和自己一同涉险。

只能强忍悲伤安慰妻子,许下终会归来的诺言。

林觉民深知此番前行危机重重。

在起义前夕,他于一方手帕疾书《与妻书》,以此寄寓对妻子的款款深情与绵绵思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妻书》开篇直言“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林觉民清楚地知道自己即将踏上的是一条不归路,他以最深情的笔触向妻子倾诉自己的不舍与牵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中他回忆起与妻子的甜蜜过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

那些美好的时光历历在目,却不得不面临生离死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他也阐述了自己参加革命的原因: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林觉民将对妻子的小爱与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融为一体,为了天下人的幸福,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牺牲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林觉民托人将其带回家中交给妻子,然后义无反顾的踏上了起义的道路,渴望通过革命来为国家带来希望与转机。

然而事实总是残酷的,因为实力的悬殊,广州起义最终失败了,林觉民等一众参加起义的革命者们遭到了清政府的抓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清政府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林觉民等人没有丝毫的畏惧退缩,怀揣着崇高的理想慷慨赴死。

这份寄托着林觉民思念的《与妻书》几经辗转到了陈意映的手中,看着丈夫写下的绝笔。

陈意映哀痛万分,总是为了孩子强撑精力,还是在两年后离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份林觉民的绝笔,也传到了二人孩子的手中。

他们传承了父亲的精神,无论如何困难,也不曾落下这封《与妻书》

甚至在他们遭到强盗劫掠时,第一反应也是要拿回这份父亲的绝笔。

也正是林觉民的《与妻书》,感动了这些劫掠的盗匪,让他的孩子们从危险中安然逃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这份《与妻书》已经被保护了起来,展览给往来的群众们参观。

每一个看到这篇《与妻书》的人,都会因林觉民与陈意映真挚的情谊而感动。

因为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二人真挚的感情。

更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中,像林觉民这样的革命先驱们抛家卫国,无惧生死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