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玄武门之变,李渊一日之间失去两子十孙,并被尉迟敬德执槊逼宫,无奈之下被迫退位,将皇位交予太宗李世民,从此政治生命终结,在六十一岁的年纪,进入了名为太上皇,实为软禁的退休生活。

太宗初登皇位,为显示孝顺,也为了塞悠悠众人之口,所以一直没有入住皇帝正寝——太极宫,而是将太极宫继续让与李渊居住,自己依旧住在太子东宫,处理政事。

李渊被迫退休后,心情基本是郁闷、孤独的,虽然生活上没有什么短缺,相比之前,还更为丰富,但是这并不是他所要的生活,从执掌天下,一言九鼎的天子,到形同软禁的“太上皇”,李渊的精神状况可想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贞观三年(629年),太宗将李渊迁往大安宫居住,大安宫的地势低矮、卑湿,夏天十分炎热,相比于太极宫,条件要差很多。不过,李渊也没有很在意,对于失去了权力的前皇帝来说,物质生活的优劣,已经算不得什么大事了。

自从退位以来,李渊就基本什么也不管,也什么都管不了。入住大安宫后,李渊更是连外臣也基本不见了,当然,外臣们也没有敢于随意出入大安宫来拜见太上皇的胆色。之前,李渊与裴寂自晋阳时就非常要好,后来建立大唐后,也十分宠信他。自李渊退位后,也只有裴寂敢于择时拜见太上皇,李渊得以与裴寂畅谈,心情得以解郁。

但贞观三年,太宗借口裴寂政事处置不当,又纲法紊乱,将裴寂贬官到静州,裴寂再三请求,留在京师,太宗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才学平庸,全凭借太上皇的宠爱,才得以到今天的位置。武德政法谬误,,纲纪紊乱,都是你的责任。我顾念太上皇颜面,及晋阳旧情,不才忍处置你,有什么不满意!”裴寂无法,只得前往外地,并最终病死于贬官地。

太宗借明面斥责裴寂,但指桑骂槐之意明显,抨击裴寂,就是暗讽裴寂的后台,太上皇李渊“宠信庸碌之人,施政不当”,这也是以李渊的名声为衬托,来反衬自己治国的能力及朝野的声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渊登基之前,生有五子六女,至武德九年,又生了十多个儿子,十多个女儿。在贞观后,有记载的,还生了两个儿子,数个女儿。对于失去权力的老头儿来说,也只有在姬妾成群的腐败生活中,选择美色来麻醉自己了。

贞观四年(630年),太宗突击东突厥,一举破敌,并生擒颉利,获得“定襄大捷”,洗刷了大唐初立之时,曾向东突厥称臣之耻。消息传回长安,太宗在太极宫大宴群臣,以示庆贺。对于这次胜利,李渊也显露了退位后少有的欢愉之情:他主动出席了宴会,笑逐颜开,并在席间亲自弹起琵琶,以表示对于大唐胜利的高兴和激动。对于父皇的举动,太宗自然是再高兴不过了,太上皇的欢颜,不正是自己孝心所致么,于是自己也亲自下场,激动地跳起舞蹈,将父子情深,展示在天下臣民眼前。

这也是武德九年之后,父子二人质检,最为温馨动人的一幕。李渊也许是看到了儿子的励精图治,带领了大唐走向盛世,确实是比自己在位时要强,所以放下了心结,以这种方式,来表示他与二儿子的和解。

之后,李渊又像以前一样,再次退回大安宫,轻易不再露面。而太宗也以政事繁忙为由,很少前往大安宫拜见太上皇。贞观六年(632年),监察御史马周就曾经谏言:太上皇年迈,皇帝应多去看望,以慰太上皇。同时皇帝每次夏天都去九成宫避暑,而大安宫地势低矮、潮湿,太上皇夏日备受暑气煎熬,这事皇帝不应怠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可以看出,太宗对于父皇,还是比较疏远,虽然不至于苛待,但是亲情淡薄,关系疏远,勉力弥补而已罢了。

贞观八年(634年),太宗表示,太上皇年迈,大安宫位置不好,宫殿陈旧,自己要为太上皇再造新宫,奉太上皇颐养天年。于是在长安北开建大明宫,作为太上皇的荣养之地及清暑之所。这也是太宗为了自己的口碑,所作出的姿态。

大明宫开建不过一年,贞观九年(635年)五月,李渊病重,初六,驾崩于大安宫垂拱殿前殿,终年七十。太宗依照礼法,规规矩矩地为李渊举行了符合皇家礼仪的葬礼,并率嫔妃子女等守孝,于礼法上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至始至终,太宗没有哭。

当时他心里是想什么,是在怨恨父皇没有下决心,立自己为太子,并在兄弟之争中偏袒大哥,四弟。还是没有放下早已隔阂多年的父子关系,只是走形式一般地完成最后的仪式。这些,后人们都不会知道了。皇权至高无上,在权力面前,亲情显的是那么的不足道。

李渊死后,太宗起初给他上谥号太武皇帝,也许是这个谥号与北魏拓跋焘同谥,而拓跋焘是被子所弑杀,显的不合时宜,所以又改谥神尧皇帝,庙号高祖。之后子孙加谥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贞观九年十月,李渊被安葬于献陵。皇帝之陵墓,高九丈,献陵只有六丈。安葬后,太宗也很少去祭拜。而太宗在其妻长孙氏去世后,非常思念,就在长安建起层观,以望长孙氏所葬的昭陵,并让大臣们前来观看,问他们看得见远处的昭陵么。魏征假装看不见,一直望向远方,就是没有说话。太宗不悦,说:“这么大一个陵墓,就你看不见!”魏征回答:“我以为您说的是献陵,原来是昭陵啊!”,意为献陵矮小,不易发现,借机讽刺太宗。而太宗一时语塞,又不好发作,最终也没有办法反击魏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可见李渊在自己儿子心中的地位,李渊到死,也没有真正与儿子和解,没有被儿子原谅,或许自己也没有原谅儿子。在生命最后的九年里,父子基本是处于互相猜忌、互相疏远、最好两不相见的态度来度过的。这是李渊的悲哀,也是太宗李世民的为人诟病之处。

李渊五十二岁起兵晋阳,消灭群雄,亲手建立大唐。六十一岁时由于处置失措,导致诸子纷争,最终酿成兄弟相残。被迫退位后,在儿子的软禁中,足不出户,并成为了儿子创建大唐盛世的衬托者,七十岁时于默默无闻、、稍显落寞中走完一生,结局自然不是幸福、快乐的。但是对比他那个姨夫和表弟的遭遇来说,李渊已经足够幸运了,能够安度晚年,生活无忧,无事还能再生若干子女,李渊失去皇位后的生活,总算是以安稳平淡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