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格员阎玉秀为视障者王软香介绍小区周边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格员郭银莲陪同视障者韩放放办理重度护理补贴手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视障者杨阳用手机软件听书。

他们看不清或者看不到,却时刻能感受到“光亮”存在。10月15日是“国际盲人节”,记者走近几名视力障碍者,聆听他们讲述在生活、出行、办事等方面的真实体会。用一名视障者的话说:太原的无障碍设施愈发完善,人们的关爱意识不断加强。身边,总有一束看得见的“光”。

脚步更从容

“现在红灯,禁止通行。”玉门河北沿岸与彭村路交叉口,信号灯间隔几秒钟,发出清晰的语音提醒。手拄盲杖的王软香,站在路口耐心等候。

在太原不少路口,都增添了这样的语音提示系统。视障者一听就知道是红灯还是绿灯。65岁的王软香住在智诚天和园小区,右眼完全失明,左眼只能看到模糊影像,属二级视力残疾。她的亲身感受是,走在大街小巷顺畅多了,也踏实多了。

起初,王软香只敢在院子里活动,怕不方便也怕麻烦别人。后来,一个人就能去附近超市、公园或者市场。老人的变化,和泽苑社区网格员阎玉秀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她常陪着老人出门熟悉周围环境、路线。后来,老人提出一个人走,说大街小巷都铺设了盲道,走起来挺方便。坐公交车,有盲文站牌,一摸就清楚。

不仅如此,电梯里的按键也有盲文,有的还设了抵达楼层的语音提示。公园、场馆、商场等场所的出入口,皆设有无障碍坡道,不用担心被台阶绊倒。这些细节给了王软香独自出行的底气,她的外出半径随之变大。

用她的话说,太原一直在努力,无障碍设施建设进步很明显。

尽情品书香

读万卷书,对视障者来说,曾经困难重重。现在,轻松实现。

在玉园南社区网格员赵佳所管辖的片区,住着一名乐观小伙。他叫杨阳,1989年出生后,家人察觉他的眼睛有异样。到医院检查,得知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很快双目失明,被鉴定为一级视力残疾。

小时候,杨阳只能靠触摸去“看”盲文书籍。可是,此类书籍很少,携带也不方便。他一直渴望尽情阅读,无奈难以圆梦。如今,梦想成真,借助“喜马拉雅”“番茄畅听”等听书软件,他随时随地可以听各类书籍。坐在屋内,用心聆听,沉浸书海成了他的最大快乐。

“从《活着》等文学名著,到《康熙大帝》《历史的天空》等历史人文作品,我听过的有声书超过100本。跟着主播抑扬顿挫的声音,文字如河流般,静静地淌入我的脑海,很过瘾。”他说,每周自己会抽出时间,去市图书馆一层的视障阅览室,通过盲文书籍和“一键式”智能阅读器、读书机等无障碍阅读设备,涉猎更多书籍。

在太原,越来越多的视障人士正在借助耳听、手摸等方式,实现无障碍阅读,与正常人一样感受浓郁书香。

生活好帮手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提出“音视频以及多媒体设备、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电信终端设备制造者提供的产品,应当逐步具备语音、大字等无障碍功能。”由此带来的变化,杨阳已经体会到了。

杨阳离不开手机,尽管看不见,但通过旁白功能和辅助按键,他能操作大部分功能,甚至照相。“我安装了读屏软件,每步操作都有语音提示和震动反馈。有了它,我也能用智能手机结账、导航甚至发微信。”

出门前,他打开手机导航软件,开启视障模式,语音输入想要去的地点,地图导航便规划出了步行导航路线。杨阳笑着说:“它会优先规划包含盲道的出行路线,如果行走路线发生了偏移,导航也会实时播报预警。太牛了!”

视障者胡女士也感受到了无障碍辅助设备带来的便捷。她有一台盲文笔记本电脑,没有显示屏,上部是普通键盘,下部是可刷新的盲文显示器。用手摸、用耳听,照样可以编辑文字,上网“冲浪”。她的手机上有一款相机软件,开启无障碍模式,系统能用语音描述前方的场景,也能描述照片里的内容和文字,准确度挺高,仿佛自己也“看”到了。

在这些智能产品的帮助下,视障人士的生活、工作、学习正在和普通人同步。

处处有“阳光”

“1、2、3、4……”上午8时,75岁的李焕爱手拄盲杖走出小区,开始在心里默数,“从小区大门向南走200步,到达路口后右拐,就是一家小超市……”她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动了两次手术,眼前依然影像模糊。不过,周围人的关心就像一束束和煦的光,给了她更多安全感。

2018年,李焕爱从老家来到太原,入住涤纶厂小区。不熟悉路况,老伴不在时,出门买菜有邻居主动往返带路,并反复叮嘱附近哪儿有公园、哪里是医院。有时,热心的邻居干脆代劳,把菜一起买回来。

她用的是老年手机,由于看不清,常按错键。和泽苑社区网格员高小梅得知后,给每个按键贴上“三角形”“圆形”等凹凸贴纸,耐心告诉她“摸到圆形,可一键打给儿子;三角形,是打给老伴……”

过马路时,她走得慢,信号灯闪烁变换,但司机没有鸣笛催促,而是停车耐心等待。等她完全通过后,才缓缓启动。

市民关爱残障人士的意识明显增强。老人不止一次说:“尽管眼睛不好,我却‘看见’了更美好的东西。”

我是你的“眼”

“多亏你帮忙,这么快就办妥了。”拿到残疾人证,办好了重度护理补贴手续,46岁的韩放放对网格员郭银莲连声道谢。

家住滨东小区的韩放放,去年上班途中贫血晕倒,磕到了眼睛,导致晶体受伤。她醒来后发现,眼睛看不见了。医院鉴定为二级残疾,生活一度陷入黑暗。后来,郭银莲经常上门,听她诉说烦恼,耐心开导。逐渐让她走出了阴暗的生活。

不只是社区,还有很多来自方方面面的关爱,正源源不断汇聚在与韩放放一样的残障人士身上,让他们的生活、出行变得更方便。比如,太原“95128”出租汽车电召平台设有24小时人工座席,对于不方便使用智能手机约车的残疾人,可直接拨打“95128”预约车辆。再比如,机场、地铁站、火车站等场所,均安排了专人,可随时对有需要的残障旅客提供服务。

得益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推进,在太原,越来越多的视障人士可以更加充分、便捷地参与社会生活,感知到这个绚烂多彩的世界。记 者 李 涛 通讯员 张娇燕 李海燕 文/摄

来源:太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