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的机场网络再次扩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正式批复同意新建的丽水市机场命名为“丽水机场”,标志着丽水机场项目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为浙江省的航空网络建设增添了新的动力。

浙江机场增至9座

丽水机场项目自2008年底启动前期工作以来,历经多年筹备,于2020年6月完成设计报批,同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作为一座国内支线机场,丽水机场的飞行区等级为4C,设计年旅客吞吐量为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为4000吨。目前,机场正加速推进工程建设,计划于今年年底建成并完成校飞、试飞等工作,为正式通航奠定坚实基础。建成后,拟开通丽水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昆明、青岛、海口、武汉、郑州、西安、长沙、成都、哈尔滨、大连、贵阳等航线。

“丽水机场的命名获批,不仅是丽水市交通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浙江民航事业发展的又一重要成果。”双维智库区域经济分析师李骏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近年来,浙江在民航领域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旨在打造“民航强省”的战略目标。随着嘉兴南湖机场、舟山普陀山国际机场等新建和更名机场的陆续亮相,浙江航空网络日益完善,为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李骏分析指出,丽水机场的建设不仅填补了丽水市在民用机场方面的空白,还将进一步提升浙江省的航空运输能力。待机场正式通航后,将极大地方便丽水市及周边地区的居民出行,促进当地旅游、物流等产业的发展。“丽水机场也将成为浙江连接国内外的重要空中通道,为浙江对外开放和区域协作提供新的机遇”。

记者注意到,丽水机场是近半年来浙江第二个正式确定名称的新建机场。6月17日,民政部官网发布公告,经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准,新建的浙江嘉兴机场命名为嘉兴南湖机场,同时舟山普陀山机场更名为舟山普陀山国际机场。

嘉兴南湖机场位于杭申线航道以南、常台高速以西、申嘉湖高速以南、沪昆高速以北、G524国道以东的围合区内,距离嘉兴市中心直线距离约10公里,1小时经济圈可达上海、苏州、杭州、宁波等长三角主要城市。项目于2022年11月开工,定位为客运支线机场,专业性航空货运枢纽,按2035年旅客吞吐量4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23万吨实施建设,计划于2025年6月建成。目前,该机场航站区的航站楼、航管楼等13个单体均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在开展装修作业;机场跑道已现雏形。

浙江省政府官网信息显示,嘉兴南湖机场是长三角第一个专业性国际货运枢纽,列入该省实施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省“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嘉兴全球航空物流枢纽项目计划2025年与嘉兴机场主体工程同步建成投运,建成后将成为长三角一体化重要产业平台、共享型多式联运中心和长三角商贸集散中心。

舟山普陀山机场的更名,不仅意味着全国机场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又多了个国际机场,也标志着这个建在海岛上的机场开始迈入“国际时代”。

舟山普陀山国际机场于1997年8月8日通航,通达北京、深圳、天津、重庆、武汉、成都等28个大中城市,周航班起降突破400架次,超过15家航空公司在机场定期运营。目前,该机场航线网络已基本覆盖我国沿海、沿江重点城市及部分热点地区,并在加密华中、东北航线的基础上,向中西部省份拓展。2023年,该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万人次。

截至目前,浙江的民航版图中已有9座已建或在建机场,分别是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温州龙湾国际机场、舟山普陀山国际机场、义乌机场、衢州机场、丽水机场(在建)、嘉兴南湖机场(在建)和台州路桥机场。

此外,今年8月,浙江印发的《关于高水平建设民航强省 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中透露,将谋划建设金义新机场。根据《金华市区综合交通规划(2021-2035年)》,规划新建的金义新机场定位为区域枢纽机场,国家货运枢纽。

《若干意见》提出,浙江计划到2027年,基本建成航空服务全省覆盖、航线网络全球通达、空港枢纽多式便捷、航空产业高能集聚、低空经济先行引领、行业治理顺畅高效的高水平民航强省和低空经济发展高地,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民航强省和低空经济发展高地。

需错位差异化发展

不过,现实情况是,枢纽机场的同质化竞争和协同发展水平的不足仍是制约区域民航发展的瓶颈。机场的建设只是第一步,如何发挥机场的最大效用才是更为关键的问题。

为此,浙江已提出“民航强省”的发展目标。根据规划,在浙江航空版图中,除专注货运的嘉兴和致力于航空产业配套的舟山外,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定位为门户型国际航空枢纽,宁波、温州为区域国际航空枢纽,金华、衢州、台州、丽水等中小机场则以开通国内主要城市航线为主。

此外,丽水机场将以开通国内主要城市航线为主,与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宁波、温州等区域国际航空枢纽形成错位发展格局,共同推动浙江省的民航事业发展。

“这种明确的分工有助于避免同质化竞争,促进各机场的差异化发展。”李骏进一步表示,然而,长三角地区的机场密度已经相当高,未来还将新建8个机场,总数将达到32个。这无疑加剧了机场间的竞争压力,使得“错位发展”成为各机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如何选择不同的产业经济定位,才能更好实现区域协作。

李骏认为,“错位发展”意味着每个机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特色和定位,以区别于其他机场。例如,有的机场可以主打货运业务,有的可以专注于旅游服务,还有的可以服务于周边的特色产业。只有这样,各机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有些地方在建设机场时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仅仅是为了追求面子工程而忽视了实际需求。这样的机场建成后往往航班稀少,成为名副其实的‘鬼场’,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也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李骏对此认为,建设机场必须谨慎行事,做好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在他看来,机场的建设和运营应以方便市民出行、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如果机场建成后票价高昂、航班稀少,那么市民的获得感将大打折扣。因此,除了建设机场本身外,还需要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出行成本等方面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家真正享受到航空带来的便利和舒适。

“从更大视角来看,丽水机场的建设也是长三角地区民航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李骏指出,作为全国机场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拥有众多机场,并在不断规划和建设新的机场。因此,长三角三省一市需要进一步理顺合作机制,加强机场协同,共同打造定位明确、功能互补、分工协作的世界级机场群。

记者 潘洁

编辑 潘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