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媒体报道,近日,在云南哀牢山发现了全球极度濒危的一种鸟类—海南鳽(鳽这个字读音为jiān)。从目前调查研究的情况看,海南鳽是我国所独有的鸟类。而之所以被归类为极度濒危,主要原因在于它们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了,野外种群的数量大约只有1000只,比我国的国宝大熊猫还要稀有和珍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南鳽的主要特征

海南鳽是我国特产鸟类,主要分布于安徽霍山、广西瑶山、浙江天目山、福建西北部和海南等地。其中,在海南的海南鳽为留鸟,在其他地区的则为夏候鸟或旅鸟,这也是用海南鳽将其命名的原因。它们主要栖息于亚热带高山密林中的山沟河谷以及邻近水域的其他地方,白天多隐藏在密林中,早晚活动和觅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南鳽是一种中型鸟类,体长约为65厘米。其体形短粗肥胖,前额、头顶、头侧、枕部和冠羽均为黑色,冠羽特别长。它们主要以小鱼、蛙和昆虫等动物为食,喜欢站在水中,将长喙探入水中,迅速捕捉猎物。

海南鳽几乎是夜行性的鸟类,白天多隐藏在密林中,这增加了科学家观察的难度。同时,它们的警惕性极高,任何人为干扰都可能导致它们放弃正在孵化的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南鳽数量非常稀少的原因

海南鳽数量非常稀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栖息环境破坏、食物资源减少、人类活动干扰以及繁殖习性限制等。

从栖息环境破坏看,海南鳽通常栖息于特定的山地森林和河流湿地等生态系统中,这些生态环境在现代社会面临着诸多威胁。比如:

森林砍伐:由于人类对山林的过度采伐,海南鳽的栖息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导致它们的栖息地大幅减少。

湿地退化:湿地是海南鳽的重要栖息地之一,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农业开发的推进,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湿地生态系统逐渐退化,进一步威胁了海南鳽的生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质污染:水质污染对海南鳽的生存也构成了严重威胁。它们对水质要求极高,一旦生活区域内的水质遭到破坏,就会选择“迁居”。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导致海南鳽的适宜栖息地不断减少。

从食物资源减少看,海南鳽主要以小鱼、蛙和昆虫等动物为食。然而,随着人类对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和农药的广泛使用,这些动物的数量逐渐减少,导致海南鳽的食物来源变得匮乏。食物资源的减少进一步威胁了海南鳽的生存和繁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人类活动干扰看,海南鳽特别害怕与人类相处,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往往难以见到它们的身影。比如,受围垦造田、开展道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开发活动、非法捕猎影响,使得它们的生存空间更加有限、种群数量恢复较慢。

从繁殖习性看,海南鳽的繁殖周期长,每年只繁殖一次,且每次产卵数量有限。这导致它们的种群增长缓慢,难以迅速恢复。同时,海南鳽的繁殖成功率相对较低。由于它们对栖息环境和食物资源的要求极高,一旦这些条件得不到满足,就可能导致繁殖失败。此外,人类活动的干扰也可能影响它们的繁殖成功率。此外,即使成功孵化出幼鸟,由于幼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食物短缺、天敌威胁等多种挑战,其存活率也不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哀牢山出现海南鳽的原因

海南鳽是一种候鸟,具有迁徙的习性。哀牢山位于国际候鸟迁飞通道上,这为海南鳽迁徙至此提供了可能。海南鳽是一种非常敏感和孤僻的鸟类,通常选择在隐蔽的环境中栖息和繁殖。哀牢山地形复杂,森林茂密,为海南鳽恰好提供了良好的隐蔽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近年来,哀牢山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了对自然保护区的投入和管理力度,减少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形成了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系统,为海南鳽等珍稀物种提供了更好的生存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如何进行保护?

对于海南鳽这种异常珍贵的鸟类,结合其比较独特的生活习性,笔者建议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保护的力度。

加强栖息地保护:可以考虑在海南鳽的主要栖息地设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等,限制人类活动对其生存的干扰。对已经破坏的栖息地进行生态恢复,如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为海南鳽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强监测与研究: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的海南鳽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其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为制定保护策略提供依据。同时,加强对海南鳽生态习性、栖息地需求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的科学研究,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强法律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非法捕猎、交易和食用海南鳽等野生动物的打击力度。同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提高公众保护意识:通过举办讲座、展览、科普活动等形式,提高公众对海南鳽的认知和保护意识。并利用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海南鳽的保护意义和措施,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