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经国务院批复的《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新赋予了广州“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承载地”的核心功能定位,明确将优化构建“一带一轴、三核四极”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空间结构。

其中,“一轴”即为活力创新轴。为落实总体规划赋予广州全新功能定位,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同步编制完成《广州活力创新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广州已形成的传统中轴线、新城市中轴线的基础上,面向科技时代、湾区时代新谋划了一条重要的城市功能轴线:北起中新广州知识城、南至南沙科学城,串联东部中心、狮子洋增长极等重要战略节点,贯通广州南北、缝合湾区东西的关键区域,面积约1567平方千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彰显深海深空新兴领域引领力

南段打造前沿合作翼

《规划》提出活力创新轴三大定位,即“国际开放合作承载地、国家自主创新策源地、湾区四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融合引领地”;四大核心功能,即“大湾区科技攻关引领区、创新转化示范区、未来产业先导区、政策创新试验区”,将积极打造引领广州向新而行的“创新之轴、开放之轴、活力之轴、山水之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力创新轴是广州创新资源的集聚高地,拥有30%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40%的硕博学历人口、51%的高新企业和74%的独角兽企业。

基于资源优势,《规划》加速贯通“创新策源—孵化转化—产业应用”完整链条,按照北、中、南三段,提出优化“一芯两翼”的空间结构,构建分工有序、创新发展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南段打造前沿合作翼,包括庆盛、南沙科学城、明珠湾、南沙枢纽、万顷沙等重要平台,彰显深海深空新兴领域引领力,主攻海洋科技、空天科技、人工智能与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领域,前瞻优化深空深海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布局,推进与深圳光明新城、东莞松山湖地区共建湾区“创新三角”,加快建设成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泛珠三角区域的交通中枢和科创交流服务中心。

打造勇攀高峰的创新之轴

深化环港科大

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建设

围绕原始创新策源,《规划》提出打造知识型、企业型两类共16片创新集聚区,加强“学校—企业”互动,实现“科研—前沿”跃升。

持续推进“国之重器”在广州落地集聚,深化环五山、环大学城、环港科大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加强创新主体一千米范围内众创空间、孵化器、概念验证中心、校企合作实验室等嵌入式创新空间供给,统筹力量加强关键技术领域科技攻关。

面向不同类型科技创新企业发展需求,加强土地“收储—供给—建设”全流程引导,营造大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生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构建上下游产业链集聚共融的产业集群,《规划》谋划数字经济、智能交通、生物经济、空天深海、先进制造五类18片产业集聚区。

保障产业连片优质发展空间,结合城市更新重点推进“产业保障房”和“工业上楼”,探索产业混合用地、存量土地和建筑功能转换等,提供多元弹性的产业空间载体,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攻关组织方式,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创新应用场景,提升现代金融、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保障能力,实现科技强、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

建设高效共享的开放之轴

围绕庆盛站、南沙站打造功能复合的湾区交流与服务平台,实施“双1小时”畅联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轴内近期重点建设永九快速至开放大道至东部快速通道,打通3处断点和13处堵点,未来轴内将形成3条高快速通道和3条轨道通道,实现轴内南北1小时贯通;

在与湾区两岸的链接方面,将加快莲花山通道建设,谋划港深西部铁路延伸至南沙,通过与湾区两岸10条沿江通道的衔接建设,推进湾区两岸1小时可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沙站效果图

适应新兴技术作用下城市空间流动化、自由化、复合化的发展趋势,加快打造开放无界的交流平台,比如围绕知识城、新塘站、莲花湾站、庆盛站、南沙站等6个区域交通枢纽,打造功能复合的湾区交流与服务平台,提供广泛的生产服务、会议交流、成果展示等功能;

依托琶洲、明珠湾、中新广州知识城内的会议会展设施,将建设3个国际科创客厅,畅通创新企业的国际推介与宣传渠道,培育全球科技峰会、企业家论坛、未来城市双年展等会议会展品牌;

适应企业需求和新兴技术发展,前瞻部署多个算力中心,支撑资源互惠共享,织密创新要素对流网,推进全球智慧汇聚于此、本地智慧走向全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规划》提出,营造宜居宜业的活力之轴,助力人才与城市共同成长。

《规划》以青年友好、人才友好为目标,提出建设10处青年人才社区、11处粤港澳或国际人才社区、5处科学家社区。积极为各类人才落户安居、就业创业、研发攻关、展示推广等构建全周期、定制化高品质服务,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实现个人成功与城市繁荣的互相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规划》还提出,塑造风景优美的山水之轴,促进蓝绿和城园共融共生。

以塑造风景优美的诗意栖息地为目标,《规划》提出了构筑1条长约150千米南北贯通、山江海连城的绿美科创公路的设想,并分段规划6条特色主题游憩径、7处生态公园、13处城市公园等,链接轴内山、江、海、村、田等独特的景观资源,激活轴内山水本底要素的生态价值与历史文化资源的文旅潜力,塑造优美风光与人文底蕴交织的创新空间。

南沙去年各级“专精特新”

企业达916家、增长20%

小南从南沙区科技局获悉,近年来,南沙以更好服务和支撑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企业创新、产业创新核心,以科技赋能企业发展,不断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激发新质生产力动能。

南沙出台实施“科创十条”等政策措施,在研发投入补助、科技项目资助等多个方面给予企业扶持奖励,每家企业每年最高可获得1000万元一次性研发经费奖励。持续加大科技投入,研发投入强度高达5.46%,全市第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充分发挥《南沙方案》税收优惠政策效应,持续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服务温度。科技“排头兵”企业竞相涌现,云从科技和广钢气体先后在科创板成功上市,小马智行、巨湾技研、中科宇航、中芯种业上榜全球独角兽榜单。2023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增长6.5倍,各级“专精特新”企业达916家、增长20%,全区集聚高新技术企业1128家,高技术行业产值达249.5亿元,同比增长6.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沙还成立科技成果转化联盟,已集聚创新主体和服务机构172家,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桥梁纽带。加快建设广东医谷、中大药谷、南沙复旦国际科创园等一批优质科技产业承载空间,近期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创新区也准备揭牌运营,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南沙落地转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南带你看

本月20日!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在南沙开赛
面积近2万平方米,“两个中心”揭牌启用

文字:谢子亮

通讯员:穗规资宣

图片:刘伟、通讯员供图、资料图

编辑:武姣姣

校对:潘晓婷

二审:谢依庭

终审:黄增才

签发:齐华伟

出品:南沙区融媒体中心

(本文由“广州南沙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