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人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性、恋、爱 (一)

性——它是生命的一种属性,是因缘和合的产物,

它因身而有,也因身而无。

它跟吃饭、睡觉同属一类,都是人正常的生理需求;

恋——它是生命的一种属性,是因缘和合的产物,

它因心而有,也因心而无。

它跟意识、思想、情绪、感觉掺和着起作用,它是人正常的心理需求;

爱——它是生命的一种常性,它一直都在生命之中,

它因灵而有,因灵不灭而长存。

它因“我执”覆盖的深浅而或隐或显,

它跟平等、无私、慈悲、奉献为一体,它是人生命最本真的情怀。

启:

身口及意皆悉柔软,无有轻躁,心常欢喜。

——《华严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性、恋、爱 (二)

性——它是“物性”的体现。

因生命能量的涌动引发出原始本能的冲动,

其过程会出现快感,人因追求快感会乐此不疲;

其结果会孕育生命,人因繁衍生命会崇拜生殖。

恋——它是“人性”的体现。

因无明而空虚,因空虚而外求,因外求而附着——这就有了“恋”。

“恋”是人的习惯性情感,是人普遍具有的精神依赖感;

它有自发性却无稳定性,它有阶段性却无持续性;

它随意识的变迁而变迁,它因关注的转移而转移。

它最终会因人记忆的流失而消亡。

爱——它是“神性”的体现。

当人心对“我”的执迷程度下降的时候,包裹灵性的外壳就松动了,灵性就显露了出来,它就接通了天地,所有的一切都回归为一个整体,对立、分别、隔离都瞬间消失——“爱”就产生了。

“爱”的起源是一体,因为“众生平等”才会“爱人如己”,因为“天下一家”才会“大爱无疆”……

“爱”的状态是无相的:

发现它无须条件,因为本来生命就一直具备;

表现它无须形式,因为一切存在都是它的表达形式;

展现它无须回报,因为展现的过程就是它的回报;

“爱”是水,它可以滋润所有干枯的心灵;

“爱”是光,它可以照亮了一切被“我执”阻挡的道路;

“爱”就是存在!

“爱”就是一切!

启:

不求自乐,喜他得乐。

——《大宝积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性、恋、爱 (三)

性与恋——它们是通向“爱”的两扇门,一般来说男人会从“性”进入,女人会从“恋”进入;他们走到一定时候发现“性”与“恋”融合了,这时他们会停滞不前,并且迷失在“性”和“恋”之中,以至忘了“爱”!所以“爱”很难到达。

性与爱——单纯的“性”看起来跟“爱”很像,都表现出“本真”和“付出”,因而“性”就叫“做爱”,可因感受不同、喜好不同、目的不同时“性”就不那么纯粹了,所以“性”太自我不易到达“爱”。

恋与爱——“恋”总是跟“迷”、“缠”、“依”、“乱”混合在一起,就因为“恋”丧失自我才要依附,就象爱攀附的藤,无法独立,一旦被附的对象倒掉,它就立刻坍塌下来;又因“恋”执迷自我所以离“爱”很远。

性、恋、爱——三者本是一体,不可分离。“性”和“恋”本身就具有“爱”的成分,可它们更多的还是“占有”和“享受”,这些欲望实现的过程中人会打着“爱”的幌子来自欺欺人,于是忙了一生,不是为“性”就是为“恋”,根本不知道“爱”为何物……

“性”与“恋”是在自我的层面上,它们围绕着“身”和“心”打转,象缠绕的毛线,越缠越紧,越绕越乱……一切都来源于自我,来源于自私;

“性”和“恋”的可变性又导致人对它们本身产生怀疑和曲解,认为它们既不可缺失又难以依靠,因为它们而欢悦,也因为它们而受伤……这时“爱”就成了精神的奢侈品,可能过于高贵而难见踪影;

因为“爱”是在“奉献”的层面上,所以只在乎自我的人是无法走入爱的圣境的。当然,其实“爱”一直都在,有时它会在你的心头轻快地掠过,无论是在“性爱”或是“恋爱”中它都有可能会灵光闪耀,光彩无比!

无论“性”、“恋”或“爱”都是随心所执迷的不同而应现不同罢了,大千世界,无非一心!此心随身随欲即是“性”即是“恋”;此心能见自性灵光返璞归真即得大智大爱!所以真正的“爱”是人性的升华,是对自我的超越,是对灵性的悟入,它是自性净土,它是一真法界。

启:

爱人如爱己,率己以随人。

——《华严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本文配图皆为人然老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