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以东约280公里的秦皇岛东岸,坐落着一个小镇,这里不仅有中国最美的海岸之一,还有一系列令人惊叹的公共建筑,有亲密和谐的社区文化。每年无数游客慕名而来,这里也成为了许多文艺青年心中的理想之地。
然而,这个名为“阿那亚”的社区,其魅力远不止于此。阿那亚最初在2012年只是一个被认为无法获利的不良资产,年销售额仅4000万元。在短短五年内,阿那亚的年销售额飙升至30亿元,在房地产下行时期,其房屋销售价格远高于周边地产。在已销售的1万套房屋中,老带新比例超过了80%, 营销费用极低。阿那亚,成为了文旅地产领域的一匹黑马。
它崛起的背后,到底有何秘诀?这是盛景极简增长研究院的第 22篇深入报道,enjoy~
01
存量经济时代,民营房地产企业
不能再走高杠杆、高负债老路
阿那亚的故事,要从创始人马寅说起。在2013年之前,马寅曾是亿城集团的总裁,拥有丰富的房地产行业经验。39岁这一年,他决定离开亿城独立创业。当时,马寅接手了亿城集团位于秦皇岛昌黎县的一个海景房项目。这个项目销售业绩并不理想,马寅希望通过快速周转实现短期内的利润增长。然而,他的计划很快遭遇了挫折。
2013年,国家出台了“国五条”政策,限制购房和贷款,并对二手房交易征收高额税费。这一系列调控措施导致旅游地产市场的销售陷入低迷。原本预计可以通过三到六个月快速回笼资金的项目,因为调控政策的影响,滞销严重。尽管年销售额只有4000多万,马寅仍需承担每年1.5亿元的贷款利息。
面对这样的压力,他不得不思考,在房地产市场逐渐进入存量时代的背景下,仅仅是“卖房子”真的能吸引到客户吗?
单纯依赖传统的“拿地、盖房、卖房”的开发模式,已无法适应市场的深刻变化。房屋供过于求,市场需求疲软,购房者的期望从简单的居住功能转向对生活方式、服务体验的高层次追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在从“开发能力”向“运营能力”转变。运营能力,成为决定企业能否在市场中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
阿那亚要做的,是从“资产思维”到“运营思维”的彻底转变。过去几十年,房地产市场的红利主要来自于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房价上涨,人们普遍将房子视为一种资产,通过买卖获利。开发商的角色,也主要是提供资产投资的载体。但在存量时代,房子已经不能简单作为资产运作。市场需要的是更具持续性的价值,需要资产实现保值增值,这种价值需要通过运营来实现。
于是,马寅决定从“卖房子”转向“卖服务”,通过提供长期的服务和运营来吸引客户,提升地产的整体价值。
02
重新定义核心客户,
满足真正的核心需求
存量时代,房地产要回归经营本质,即要搞清楚谁是你的核心客户?如何满足核心客户的核心需求。
决定转型之后,马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谁才是阿那亚的核心客户?
对于许多传统房企而言,文旅项目的目标客户通常是那些功成名就的50后、60后。他们有经济实力,也有闲暇时间,愿意为度假房产买单。然而,马寅发现,这些所谓的“主流客户”并不是阿那亚的最佳目标群体。
阿那亚项目位于相对偏远的海滨,而那些传统客户多半更偏爱城市中心的高端物业。在这样的市场现实面前,马寅果断转变思路,决定重新定义阿那亚的目标客户。
马寅瞄准了一个全新的客户群体——生活在北京的35至45岁中产阶层。这是一群生于改革开放后的新中产,不同于父辈,他们不再单纯追求物质财富的积累,而是渴望通过消费获得心灵的满足与生活品质的提升。而且,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焦虑,他们渴望在城市之外寻求心灵的栖息地,探索自由、创造性和精神独立。
无论房子盖得多高品质,满足的只是物理需求,而精神需求的满足需要情绪价值,向内看。正是基于对这种核心客户核心需求的深刻洞察,马寅决定将阿那亚打造为“心灵的第一居所”。与传统的地产项目不同,阿那亚不仅仅提供一个物理上的度假场所,它更注重满足客户在精神层面的需求。马寅将阿那亚定位为一个“回归本我、回归自然”的地方,一个能让人们在这里找到自我、摆脱都市焦虑的心灵栖息地。
马寅为那些深陷都市压力的中产阶层打造了一个心灵的乌托邦。客户来到阿那亚,不仅仅是为了度假,而是为了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丝内心的宁静。
03
聚焦核心客户核心需求,
打造“10倍好产品”
在洞察了核心客户核心需求后,马寅着手打造“10倍好产品”。在建筑设计上,马寅没有选择堆砌高端配套设施和豪华建筑,而是通过简约但极具象征意义的建筑群,如孤独图书馆、沙丘美术馆等,传达出一种文化和精神价值。这种以少胜多的方式,反而更容易引起目标客户的共鸣。
2015年,阿那亚凭借一则播放量超过6亿的短视频“最孤独的图书馆”在互联网上一举成名,成为了中国文艺青年心中的“网红社区”。此后,每年图书馆都会举办上百场活动,包括美术展、摄影展、音乐会等,使其成为了阿那亚多功能的文化空间。
马寅曾透露,阿那亚在建筑设计上的投入高达7亿元,远超传统地产项目的设计费用。同时,阿那亚这个产品不仅仅包含建筑硬件,还包含运营软件,即别具一格的服务。
传统房地产企业大多将注意力集中在项目的开发阶段,注重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并实现资金回笼。销售结束后,项目的生命周期似乎也随之结束。而阿那亚则打破了这一局限,将运营视为房子“生命的延续”。
房子是入口,生活才是核心。通过构建社群、组织文化活动,阿那亚让业主成为社区生活的参与者,而不是简单的房产拥有者。这种“社群运营”的模式,使得阿那亚的业主在购房后继续通过各种社区活动、文化艺术活动与项目保持互动,形成了一个高度参与和情感认同的生态系统。
2014年底,阿那亚的业主社群开始正式建立。马寅亲自担任“村长”,带头成立业主微信群,最初是为了及时处理房屋交付后的质量问题。随着社群的不断发展,这些业主微信群逐渐演变为社区生活的核心平台。业主们不仅在群里讨论房屋问题,更分享生活中的点滴,逐渐形成了一个高度互动和紧密连接的社区网络。阿那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熟人社会”的建设。通过重建邻里关系,阿那亚为业主们提供了情感上的归属感,而这种情感纽带,正是推动阿那亚社区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
后来,阿那亚的社群逐渐分化出各类兴趣小组,覆盖了话剧、跑步、马术、诗歌、投资等多个领域,现在已有100多个兴趣群,全年有1000多场活动。通过这些兴趣群体,阿那亚的业主们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生活,还在社区中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对于很多业主来说,阿那亚不仅仅是一个度假胜地,更是他们“第二生活”的起点。阿那亚还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进一步强化了社群的凝聚力。读书会、文学节、音乐节、戏剧节等活动不仅丰富了业主的精神生活,也让阿那亚成为了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社区。
据说阿那亚有一支近2000人的运营团队在进行这样的运营服务,通过这样的强运营,很好提升了房租收入,从而实现了房产的保值增值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阿那亚不再是一家房地产公司,而是一家客户运营公司。
04
从“一次性交易”到“可持续性收益”,
提高复购率
社群运营的成功,极大地提升了阿那亚的复购率和口碑传播效应。根据第三方统计数据,自2015年以来,阿那亚的房产销售中,有超过80%的客户是通过老业主推荐而来。这意味着,阿那亚通过社群的力量实现了低成本、高转化的销售模式。每一位业主,都是阿那亚最好的品牌代言人。其营销成本远低于传统地产商。
服务的本质在于留住客户,并让他们愿意在社区内不断消费。阿那亚的运营,不仅局限于社区内部的管理与服务,它还通过打造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延伸出了更多的商业机会,让社区变得“会生钱”,经营模式从传统的“一次性交易”转向了“长期持续收益”。
比如,阿那亚的社区配套设施不仅包括日常的生活服务,如精品超市、餐饮店、健身房等,还涵盖了更高层次的度假酒店、文化艺术场馆等服务。在这些服务的运营中,阿那亚不再单纯依赖于售房收入,而是通过“二次消费”实现了长期收益。
相比于那些只依赖地产销售的开发商,阿那亚通过深耕运营,打造出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区系统。
阿那亚的运营模式也为其他开发商提供了借鉴。龙湖集团和华润置地等大型房企也开始重视运营能力的提升。龙湖通过构建强大的商业地产和物业管理体系,实现了高额的运营收益;而华润则通过“大资管”战略,逐渐转型为轻资产运营型企业。这些成功的例子都表明,未来的房地产市场,运营能力将成为企业能否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
05
新形势下,
阿那亚模式可以复制吗?
阿那亚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其对市场需求的深刻理解和持续的运营创新。在马寅的领导下,阿那亚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传统地产开发商的道路,形成了自身的竞争壁垒。
在当前的政策背景下,阿那亚模式的优越将更加凸显。
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本次会议对房地产的内容和提法较为积极,首次提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许多传统地产商可能会选择借助政策东风,回归过去的“快速开发、快速售卖”模式。然而,这可能会陷入短期增长的陷阱。“优化存量、提高质量”,这不仅是对房地产开发方式的政策引导,更是对整个行业发展模式的反思。在过去几十年里,许多开发商依赖土地增值和新项目开发快速资金回笼快速获利,而忽视了客户的真正需求以及长期的运营管理。在存量经济时代, 这种方式已经行不通了。
在未来,随着“优化存量、提高质量”政策的进一步落实,阿那亚“运营驱动型增长”模式也许会更加适应市场的变化。它以核心客户核心需求为提托,通过深度挖掘客户情感需求的能力,不仅在房屋建设上注重质量,更通过长期的文化运营、社群互动,创造了超越物质空间的生活体验,这种深度运营的模式,值得借鉴。
盛景新经济近期深度原创文章,欢迎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