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国人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自由思考和追求个人梦想。如果选举团制度被废除,个体选民的声音将被淹没,美国将不再是一个保护每位公民权利的国家,而只会保护多数人的利益

距离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仅剩下短短几周时间,双方的较量已经进入白热化,吃瓜群众们的心情简直跟坐上了过山车一样。

据Polymarket的最新赔率显示,特朗普的胜选概率达到了54.4%,这可是他在与哈里斯的“对决”中最高的赔率!而西北大学数据分析师托马斯·米勒建立的选举人票预测模型显示,共和党候选人川普的胜选机率在过去一周大幅领先。

米勒在9月30日的预测中,贺锦丽大幅领先川普,获得308张选举人票,而川普仅有230张。

不过,贺锦丽的胜率在接下来的一周持续走低,最终被川普翻盘。在10月7日的预测中,川普以270票小幅领先贺锦丽的268票。截至10月11日,模型预测川普将以304张选举人票赢得选举,贺锦丽则获得234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米勒选用了热门博彩网站PredictIT的数据,将网站上每天的价格签赌数据转换成投票比例。他表示:“预测市场比典型的民意调查和评论员的意见更可靠,因为赌博市场不会要求人们表达意见或偏好,而是让他们下注。当你下注时,你会相信你押的人选,即使你不喜欢大选结果,你仍相信它会发生。”

面对模型预测川普将大幅领先的情况,米勒表示目前无法解释川普为何能够反超,同时他对川普是否能持续领先趋势感到怀疑。

米勒表示:“我们尚未找到任何事件来解释为什么模型会在10月6日和10月7日预测民主党票数下滑。”

米勒表示,“这是美国有史以来,首次看到总统选举从僵持变成共和党压倒性胜利,再到僵持,再到民主党可能获得压倒性胜利,再到僵持,然后又转向共和党局面的选举。”

不同于米勒的模型预测,近日,知名政治评论家大卫·马库斯在《福克斯新闻》发表分析文章称,自9月初选战进入白热化阶段以来,五个关键事件如同选战道路上的急转弯,彻底改变了局势走向,让川普扭转劣势,重新掌握选情主导权。

一、小肯尼迪对川普的支持

8月底,小罗伯特·肯尼迪对川普的支持成为川普重获选战动力的转折点。此前,贺锦丽虽以微弱优势领先,但支持率已趋于平稳,而川普阵营的势头也陷入停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罗伯特·肯尼迪的支持产生了两个重要影响。首先,根据民调显示,他成功将大部分支持者引向了川普阵营。这些选民既不是川普的狂热粉丝,也不喜欢贺锦丽,但他们信任肯尼迪家族的这位后人能够要求任何一方负责。其次,这一支持有力地反驳了“川普是法西斯主义者或民主威胁”的论调。既然连肯尼迪都不认同这种说法,那么大多数中间派美国人自然也不会轻信。

二、贺锦丽辩论胜利的幻象

上月,贺锦丽与川普的辩论结束后,民主党人和他们的媒体盟友欣喜若狂,认为贺锦丽勇敢直言,在风格上完胜。

然而,其他人的看法却不尽相同。诚然,川普表现平平,贺锦丽的表现超出预期,但她的主要任务是向美国民众介绍自己的身份和立场,尤其考虑到她没有经历初选周期来做这件事。遗憾的是,她在这一点上彻底失败了。这成为了双方选战中最大的错失良机。贺锦丽不仅没有获得支持率的提升,反而是从这时开始,民调开始向川普倾斜。

三、万斯的强势反击

媒体对万斯所谓“怪异”行为的荒谬攻击从未真正影响到选民,但在早期确实成为了一个绊脚石,导致评论家们宣称选择他是个错误。然而,当他与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蒂姆·沃尔兹进行辩论时,他取得了明显的胜利,尽管不是压倒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辩论前后,万斯主动接受了各种棘手的采访,展现出了在面对左翼言论时灵活而巧妙地为川普和民粹主义辩护的能力。如今,选择他作为竞选搭档显然成为了一个明智之举。

四、拜登支持者的出走

在过去一个月的种种变化中,最出人意料的是一个现象,特别是在宾夕法尼亚州,相当一部分原本会投票给“斯克兰顿老乡”拜登的选民,现在却不愿支持贺锦丽。

揭示这一现象的关键时刻是卡车司机工会拒绝支持贺锦丽。该工会的内部民调显示,尽管拜登能够击败川普,但在工会成员中,川普却大幅领先贺锦丽。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川普现在在具有风向标意义的天主教选民中领先,而这个群体在2020年曾支持拜登。与此同时,贺锦丽拒绝出席天主教阿尔·史密斯晚宴。

五、贺锦丽尴尬的媒体采访之旅

过去一周,随着民主党内部的担忧升级为恐慌,2024年“躲躲藏藏的贺锦丽”竞选团队意识到一个严重问题:没有人真正了解她是谁。于是,她不得不频繁出现在电视节目中。然而,这次媒体之旅的结果并不理想。

首先,她在《60分钟》节目上的表现糟到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不得不偷偷编辑她对以色列问题的回答,因为她的实际回答是一堆毫无意义的爱国主义口号的混合物。

随后,贺锦丽在《观点》(The View)节目上无法指出拜登政府应该做出任何改进的地方。几小时后,她在斯蒂芬·科尔伯特(Stephen Colbert)的节目上再次无法回答同样的简单问题。贺锦丽的表现显示她不仅没有准备好应对黄金时段,甚至连白天或深夜时段的节目都应付不来,这一点暴露得非常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距离选举日只剩三周多的时间,虽然局势仍有变数,但在过去的一个半月里,所有的转机都对川普有利。而贺锦丽始终未能明确自己的身份和政策立场,这使她难以有效反击。

贺锦丽的竞选团队迫切需要在最后阶段做出重大调整,而在经历了这五个让川普重回主导地位的转折点之后,川普只需保持现状就足以维持优势。

最后的结果如何?谁能在最后时刻笑到最后?吃瓜群众们的“瓜”估计还得再吃一会儿!

小资料:美国选举团制度

随着选举季节的全面展开,民主党人,包括副总统候选人蒂姆·沃尔兹,开始公开质疑选举团制度的合理性。许多民主党人认为,选举团制度违背民主原则,削弱了个体选民的权利。他们主张通过全国普选来决定总统,以实现更直接的民主。这引发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全国普选是否符合美国建国时的设计?我们是否应该继续遵循开国元勋们的初衷?

需要明确的是,美国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民主国家,而是一个宪政共和国,旨在保护个人权利,哪怕是多数人的意愿也不能侵犯这些权利。选举团制度的设计初衷,正是为了防止多数人暴政。詹姆斯·麦迪逊曾指出,纯粹的民主容易走向暴政。他写道:“在纯粹的民主制度中,通常会产生共同的激情或利益;这种制度内在的结构促使这些激情和利益相互传播;几乎没有任何机制能够阻止多数人牺牲少数群体或个体的权益。因此,纯粹的民主常常伴随着动荡和冲突,难以维持个人的安全或财产权,寿命通常短暂。”

《宪法》为小规模、分散的政府设计了框架,选举团制度给予各州相对平等的发言权。通过选举团,每个州的选民代表性得到了保障,而不会因单一的全国普选而让小州的声音被忽视。

美国开国元勋们为选举团制度投入了大量精力,特别是在第十二修正案中进一步明确了其运行机制。根据该修正案的规定,“各州应任命……数量与其国会中的参议员和众议员人数相等的选举人。”

也就是说,每个州的选举人数量与其在国会的代表人数相同——众议员的数量加上两名参议员。如今,选举团由538名选举人组成,候选人需要获得至少270张选举人票才能赢得总统选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没有选举团制度,总统候选人只需要赢得少数几个人口大州的支持,就可能获得足够的选票。然而,选举团制度通过促使候选人建立一个跨越各州的联盟,保障了每个州的利益,避免了大州垄断选举结果的局面。

选举团确保了各州的公平发言权,无论人口多少。例如,爱荷华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经济利益不同,但选举团保证了每个州都能得到相应的代表,而不会因为人口少而被忽略。不同意多数意见的选民也不应因此失去发言权。

在竞选期间,如果采用全国普选制,总统候选人可能只会关注少数几个大州,忽视其他州的选民。而目前的选举团制度则促使候选人重视各州的多样化需求,确保总统能够代表整个国家。

目前,美国的17个州和华盛顿特区已经加入了所谓的全国普选州际协议。这些地区大多倾向于左翼政治,包括加利福尼亚、科罗拉多、康涅狄格、伊利诺伊和纽约等州。加入该协议的州承诺将其所有选举人票投给赢得全国普选的候选人,而不论该州实际选举结果如何。然而,只有当拥有选举团多数票的州通过类似法律并加入协议时,这一安排才会生效。这些州的领导人自愿放弃了他们在第十二修正案下的宪法权利,即通过选举团保护州内选民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