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中美关系终于得到缓和之后,尼克松总统迎来了他的首次访华。据说,为了表明他对中国的重视,在来中国之前,他竟然已经熟练掌握了筷子的用法。在欢迎宴上,尼克松总统使用筷子的熟练程度不仅使得中方代表团感到惊讶,更使得美方的记者们惊掉了下巴,这也成为了中美外交的一段美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筷子作为中国使用了几千年的东西,却始终不为外国人所熟知。但是,究竟是什么使得中西餐具的不同呢?追溯下历史的痕迹,其实在更早的原始时期,中国也是使用的刀叉,毕竟在物质最为匮乏茹毛饮血的时代,没有几个人会为了餐具而大费周章。但令人意外的是,在考古研究中我们发现,最早使用刀叉的竟然不是外国人。众所周知,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十分久远,更不用说现在仍是四大古国中唯一尚存的国家。那么远古的时候,我们的祖先究竟在使用些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答案是:刀叉。在考古研究中发现,在我国青海的一份遗址中我们发现了骨质的残差,随后,在甘肃的某遗址中也发现了距今已有四千年历史的骨质餐叉。再然后,在河南省某遗址中一次出土了约五十一件骨质残茶。除却这些陆陆续续被发现的餐叉之外,更为久远的的餐叉发现于河姆渡遗址,距今已有七千年历史。但这并不是没有逻辑的,拿现在来说,我们在烧烤时依旧使用大型的叉子作为烧烤器具,使用戳刺等行为完成对原料的串联,这不就是远古时期对于食材的食用方法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开始的使用刀叉,这大概是世界各民族最同步的一次世界大团结,但为什么西方国家依然延续着使用刀叉的传统,而中国却变成了甚至需要小时候进行练习的筷子呢?依旧从考古的角度来说,最早出现的筷子被发现于安阳的殷墟,距今大约有四千年的历史,但筷子作为"箸"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文献中大约只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最早我们能够确定筷子的材质大概是因为《韩非子》,在这本书中筷子既不是筷子也不是箸而是"櫡",后来才被简写为箸。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它的材质为木质。其次箸读音为"zhu"与煮同音,大概可以理解为古人为了烫食而发明了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历史的角度这一切也是有迹可循的,在筷子被发明之前,中国已经有了用陶土制成的罐子等器具,并且在器物使用还不十分发达的年代,作为中国一直以来使用的主食,小米也就是黍其实是不容易被处理干净的,最方便的做法就是直接丢到锅里煮。除去谷物,日常食用的蔬菜肉类等也是在陶土罐中煮熟烹饪食用的。陶土罐一般圆而深,刀叉并不能很好的深入其中,那么筷子的产生就成了必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久而久之,因为中国饮食习惯的改变,刀叉不再适应改变了的饮食习惯,便逐渐退出了中国美食的舞台,筷子便取而代之成为中国适用范围最广的器具。而做饭的方式也因筷子的出现而更加多样,历史演变的进程中,八大菜系逐渐出现,菜的样式也大多被制成了容易被筷子夹取的小块状。再加上中国一直是一个集体文明的国家,并不像西方国家一样习惯了分食,更加使得筷子的出现成为必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们逐渐发现,筷子具备某些刀叉不具备的优秀才能,也就逐渐将刀叉放下开始了筷子的学习。但同样据考古研究表明,至少在战国时期也就是公元前,中国某些地区仍有使用刀叉的习惯,研究表明那些刀叉甚至奢华异常,大概就是仍然能够大量食肉的贵族吧。总而言之,筷子的出现以及刀叉在历史中的消失是因为烹饪方式的改变,以及中国人甚至东亚人因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改变而产生的必然联系,不是什么灵异事件而是时代的更迭。如果西方发展成中国这样的集体经济模式,大概也会像中国一样产生筷子。毕竟在吃的问题上,没有人能逃过美食的诱惑。就像现在美国的大街小巷出现的中餐馆,也都开始不将就美国千篇一律的刀叉,而是毅然决然的推出了我国的传统用具——筷子。虽然让一群老外二丈和尚摸不到头脑,但依然赢得了无数外国人的喜欢。毕竟有多少人喜欢顿顿都是牛排汉堡等高热量食材呢?美食谁能不爱!

参考资料:《中国考古》《考古学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