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报告讯(崔宏涛 通讯员 张胜利) 张定一,现任新密市检察院综合业务部五级检察官助理,从检4年多来,张定一始终以一种近乎苛求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精益求精,不断争先创优,曾荣获郑州市检察机关第二届“案管业务能手”、第三届“案管业务标兵”。在第三届河南省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业务竞赛中,荣获“全省案管业务标兵”“综合知识单项奖”“汇报答辩单项奖”三个奖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5月31日,第三届全国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业务竞赛落下帷幕,河南省新密市检察院综合业务部检察官助理张定一在全国赛场上完成了从检察新兵到全国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业务能手的华丽转身,荣获“全国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业务能手”。

从案管“小白”到案管“能手”

讲述:张定一 整理:新密市检察院 张胜利 张墨函

我踏进新密市人民检察院的第一天,就被分到了综合业务部,从事的就是综合业务部里面案件管理工作。2024年是我从事案管工作的第五个年头,回忆起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至今依然历历在目。我清晰地记得,为确定一个案子的评查结论大家激烈讨论,为核实一个程序性瑕疵大家反复斟酌,为查验一组数据反映的问题大家追根溯源,在这个半业务半综合的岗位上,我们没有像刑检部门检察官那样在公诉席与辩护人进行唇枪舌战,没有像刑事执行部门检察官那样与犯罪嫌疑人进行面对面对话,也没有像公益诉讼检察官那样穿梭在田埂间收集证据……但是自己的工作经历也是丰富多彩的。律师接待,我们热情周到;案件接收,我们严把关口;流程监控,我们及时提醒;信息公开,我们认真复核;统计分析,我们定期研判。作为案管人,我们所经历的都是一些平平淡淡的事情,每天重复着同样但是又不同内容的事情,看似乏味,但是确很充实。

从法学毕业生到案管“小白”

2019年,河南师范大学毕业的我通过河南省公务员招考进入到了新密市检察院,从刚出校门的“法学毕业生”到跨入检察院的“检察新兵”,其身份转变是巨大。恰逢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案件管理和法律政策研究室合并为一个部门——综合业务部,我有幸被院党组安排到综合业务部从事案管工作。走入案管之前,我和许多人一样粗略地以为案管工作就是对案件进行形式管理,收送案、收发文、数据查询、涉案财物登记造册,并没有多高的“技术含量”。等到我正式报到后,经过主任长达半个小时的介绍,才知道原来案管这么“包罗万象”。受案审查、流程监控、案件评查、数据分析、涉案财物管理……一个个专业词汇的冒出让我对案管部门有了新的认识,让我认识到之前对案管部门了解的“肤浅”。意识到案管工作综合性极强,是检察业务运转的枢纽,要想做好要诀无他,唯有责任心、耐心、细心,同时我也感觉到“路漫漫其修远兮”,要学的新东西还很多很多。

“小失误”带来的“大转变”

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我就是坐在电脑面前审核昨天填录的案卡情况,拿着鼠标不停地点击早已是习以为常的动作。有一次在撰写数据分析报告时,发现一项诉讼监督的指标数据明显异常,经过反查发现,承办人在填录法院宣告刑刑期时没有注意刑期,将“有期徒刑六个月”错填为了“拘役六个月”。当时就在怀疑,有期徒刑和拘役这么明显的差别,承办人不可能看不出来,这怎么会直接生成了数据?后来由于着急完成数据分析报告,对这件事没有去深究,只是把它作为数据填录的一个问题写在了报告中。

在随后召开的业务数据分析会上,领导对数据填录错误问题提出了批评,承办人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检讨。这让我再次想起了之前埋藏在心底里的疑问,于是就仔细通过统计系统查询当时的审核记录,通过一页页地翻找,终于查到了,当时审核这项数据的人就是我自己。看着电脑上自己点击过审核同意的数据,心中五味杂陈,不停地反问自己,如果当时细心一点,及时和承办人沟通修正数据,会不会更好一点,是不是就不会影响到全院整体的业务指标了?这件事之后,我深切地体会到“案卡填录就是办案”“数据质量就是办案质量”这两句话的分量,对于数据质量更为重视,对于填录存在明显问题的数据,耐心地与承办人沟通,并指出规范填录的方法,尽管忙碌的时候需要对数据审核七八遍,但是目的只有一个,要当好检察业务数据质量的‘守门人’。

“监督+服务”,让管理更有“温度”

如何立足监督做好服务,这是从事案管工作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监督管理是案管工作的重要职能,其最终目的是切实落实司法责任制,确保执法办案的规范性,共同提升办案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法治产品、检察产品。监督工作可不是个“香饽饽”。被人不理解、不支持是常有之事。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起案件中文书存在问题,不仅有错别字而且还缺少很多关键信息,向办案部门发送了一份流程监控通知书。没过多久,办案人员打来电话质问,为什么不能事先跟他沟通,一定要发个流程监控。办案人员的指责让我倍感无奈,但反过来也让我意识到,案管部门作为内部监督管理部门,面对的都是资深的检察官,若不能把求极致的“匠心”融入到每个案件,每个工作任务细小环节,如何取得业务部门的支持与信服?

经过一番深入的检视和反思,我决定改变工作模式,由电话“找茬”变为上门送“服务”。每发现一处不规范的地方,我就带着《刑法》《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规则》《案卡填录说明》等资料跑到办案人员办公室,当面向办案人员释明存在的问题和监控依据,对办案人员提出的质疑,与他们充分交换意见,直到办案人员同意整改。有时遇到严谨认真的老同事,他们对系统操作不太熟练,对案卡填录规则和要求不甚了解,总会反复追问,再三确定,我就一遍一遍地向他们解释说明,并主动帮助他们熟悉系统操作。渐渐地,办案人员开始主动打电话询问,“你帮我看看这张案卡填的规不规范”“这样走系统流程有没有问题”“这个流程还缺少哪些必备文书”……随着去办案部门的次数不断增加,全院的案卡问题数量不断下降。这种从反感到接受再到主动寻求监督的转变,让我感觉到,这不仅仅是对监督工作的认可,也是部门之间的良性互动、协作配合的外在表现,更是对双赢多赢共赢理念的生动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耕理论,坐热“冷板凳”

案件管理部门作为检察业务管理的枢纽,手中最有效的资源就是检察业务数据,单纯的数据看似枯燥,其中也有乐趣。比如这一张张报表上的堆积的数字,不是毫无意义的,在这些数字的背后,你可以看到一个检察院各个部门的工作业绩,还能看出这些数字所展现的一个地区的犯罪态势,仔细研究这些不断变化的数字,你还能预示一些犯罪趋势或者业务情况,有一种别样的趣味。这样的思考过程,磨砺了我的心性,锻炼了我的意志,让我能甘于寂寞,甘于平静,只安安心心地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情。依托于检察业务数据,我连续三年参与撰写了刑事案件分析报告等多篇社会治理类分析报告。同时我结合工作实际,深入调研,积极延伸检察理论研究范围,其中参与撰写的《“大数据+案件管理”,让法律监督更有“数”——以检察业务应用系统为主平台的业务保障体系研究》获全国检察机关案件管理理论与实务研究征文三等奖,《破解“同体监督”难,探索网上异地交叉质量评查》获《中国检察官》杂志2023年度分州市级人民检察院和基层人民检察院优秀调研文章三等奖。

强技砺能,知不足而奋进

“你吃过的每一分苦,受过的每一分累,流过的每一滴汗,都不会白费,它们会成为一束束光,照亮你前行的路。”

2024年4月,我接到了参加第三届全国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业务竞赛,在接到竞赛通知时,我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一方面自己的工作经验相较其他同事而言明显不足,一方面又担心考察范围广,知识体量大,自己难以坚持。然而“求战者安”,如果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适圈里,可能以后再也没有同样的机会了。“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一旦有了选择,整个人反而轻松下来。开始备赛的第一天,我带着一个皮箱,里面满满的都是各种复习资料。六位队友一直坚持着早八点到晚十点的作息规律,每天的学习时间至少十个半小时,生活的轨迹也恢复大学时简单的三点一线。然而,这样的生活单调却很充实:吃饭的路上大家会一起总结刚刚复习过的知识点,餐桌上则会讨论一些时事热点或者指导性案例,晚饭后一般散步半小时,这个时间也不会浪费,每个人掌握的基础理论都会拿出来考考其他队友,这样的知识共享不但节省了队友的学习时间,也更加深巩固了自己的熟悉程度,一举两得。三个多月的集训时间,除了知识,大家分享的最多的就是各种咖啡了。为了提神,一天三杯咖啡成为标配,晚上清醒的时间也大多可以延长到午夜十二点,真的成了“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月光”。当整个城市都进入梦乡,数着天上点点繁星,每天一样的24小时,好像变成了不一样的86400秒。把时间利用到极致,只是不想给自己任何遗憾的空间。每一天的积累,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最终在5月31日荣获“全国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业务能手”,收获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国家级丰硕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远方很远,未来自可期

一路走来,从犹疑到坚定,从稚嫩到成熟,从训练到赛场,身边一直有领导、同事、朋友给予的支持和鼓励,还有赛场上队友们简单而坚定的互相慰藉,直至今日依然温暖。在这里,我收获了比结果更重要的东西。知识的储备更加丰富,技能的掌握更为娴熟,多年的拼搏和努力更让我明白“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所谓成长,也许就是懵懵懂懂,跌跌撞撞,就如英雄的成长,也是以苦为乐的。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回忆起那道题“案件管理工作如何立足监督、做好服务”,这是新时代给所有案管人出的一道题。考场的作答虽已结束,实践的作答还在继续,对于我而言,检察事业的路还很长很远,我将继续把追求“高质效”的“工匠精神”贯穿到工作中,在这片厚土中汲取养分,茁壮成长,用持之以恒的苦干实干破解难题、续写辉煌、实现梦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