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读《三国演义》时,对于马谡失街亭一事都感觉到非常惋惜,因为这一场战役的失败,直接导致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彻底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备去世以后,蜀国本来已经元气大伤,经过诸葛亮五年的励精图治,才积蓄到足够的兵马粮草,可以说,这一役关乎诸葛亮能否实现“匡扶汉室”的理想,也关乎蜀汉政权的生死存亡,毕竟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他知道上天给他的时间不多了,他一旦撒手人寰,蜀汉政权的彻底覆灭只是时间问题。所以说,马谡失去了街亭以后,诸葛亮赶紧携大军返回,紧接着便是无奈的宣告此次北伐的失败。

本来第一次北伐,是可以取得更大的战果的,当时的形势一片大好,经过五年的休养生息,蜀国的粮草、兵员都很充足,将士们也都对北伐的前景非常看好,正是士气旺盛,取得战功的最佳时机,而马谡在街亭的惨败,直接让一片大好的形势烟消云散,蜀国多年的积累化为了灰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马谡失去街亭真的只是马谡一个人的错误吗?其实不然,作为三军统帅的诸葛亮应该负有更大的责任!作为汉中的咽喉要地,街亭的重要性关乎北伐的最终胜利,本来这个地方既无天险可守,也无城池可以作为依托,在选兵择将的时候应该选择一位擅长防守,经验丰富的将领,可是诸葛亮却安排了没有任何领兵经验的马谡去守卫如此重要的地方,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问题,偏偏诸葛亮没有看出其中的不妥之处,不得不说,诸葛亮应为北伐的失利负有更大的责任。

实际上在守卫街亭的将领选择上,即使当时的蜀国人才凋零,但是还有几位将领比马谡更加适合的,比如魏延、王平和姜维,这三人无论是从统兵经验上,还是军事能力以及谋略水平上,都远高于夸夸其谈的马谡,如果派这三人中任何一位去守卫街亭,相信守住街亭都没有问题。我们先看看这三位将领的特点,就知道他们比马谡强在哪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我们看看魏延的经历,在此之前魏延镇守汉中已有十年,对守城御敌自有一套完善的守城策略,而在这十年里,魏延不止一次的打退过魏军的侵袭,把汉中守卫的固若金汤。再加上魏延是蜀汉政权的老人,刘备在荆州无立足之地时,魏延就加入了刘备阵营,大小战役打了无数场,军事经验极为丰富,如果安排魏延防守街亭,肯定能够做到万无一失,毕竟镇守汉中的真实战绩就在眼前,诸葛亮弃他不用,而选择一个只会用嘴巴打仗的马谡,实属不智之举。

其次,即使魏延有着更重要的任务安排,那么安排王平争取做守卫街亭的军事主官,也远比任用马谡要靠谱的多!王平此人虽然平时比较低调,看起来非常平庸,然而他却是一个大智若愚,老成持重的人才,他配合马谡守卫街亭时,不止一次的劝导马谡要听从诸葛亮的安排,在街亭当道扎营,只有这样才能足够稳妥的抵御住张郃的十万大军,可是刚愎自用的马谡任凭王平如何劝导,都不听他的建议,执意要选择扎营在山上,这才导致了张郃来犯时,马谡的大军几乎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王平没有劝诫得了马谡,就隔着马谡十余里在山下扎营,使得街亭的失败没有那么彻底,加上守卫街亭的军队被张郃打得四处溃逃时,也是王平力挽狂澜,在营地鸣金宣兵,让张郃误以为营地里还藏有诸葛亮的后手,没敢继续停留,这才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街亭溃败的损失,让守卫街亭的军队还保留有一定的有生力量,没被全部消灭。

以王平的能力,如果按照诸葛亮的事先部署,守卫街亭应该完全没有问题,只是他不是军事主官,即使有这个能力,他也没办法左右马谡的想法,这才导致他配合马谡守卫街亭时,出现了这样大的溃败。诸葛亮向来知人善任,在此紧要关头,却让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去辅佐一位没有任何战场经验的新人,如此安排作战任务,街亭焉有不败之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即使看起来平庸的王平,和素有“反骨”之称的魏延都不适合担当守卫街亭的重任,那么安排自己的徒弟姜维去守卫街亭,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姜维虽然当时加入蜀汉阵营没多久,可其军事能力和谋略智慧都非常接近诸葛亮,要不然也不会在蜀汉后期,能接替诸葛亮主持十一次北伐。如此一位优秀的帅才弃之不用,实属可惜,如果安排此时的他在街亭镇守,怎么可能会出现马谡这样的溃败?

对于手下的将领无识人之明,作为统帅不能够知人善用,在安排将领时不能够做到为公为重,只是选择了和自己性情相投的马谡守卫咽喉要地,诸葛亮才是街亭失守的最大责任人!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