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是高尚的欲望,欲望是低俗的理想。”这话说的很有道理,每个人都有理想,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居于不同的社会角色,人的理想也各不相同。

帝王的理想是扫平四海,天下归心;达官贵人的理想是仕途坦荡,青史留名;为人父母的理想是儿女成群,家庭美满;市井凡人的理想是一瓶小酒,赢点小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侯将相的理想看似远大,平民百姓的理想略显浅薄,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它们都是一样的,都只是人的欲望而已。

从古至今,没有人能逃脱欲望的控制,欲望裹挟着人们,驱使着人追求一个个期望,达成一个个目的。而烦恼和痛苦,焦虑与担忧,也随之而来,使人时时刻刻如坐针毡,无法享受生命赋予的简单的快乐,枉费了一生心机,到头来才发现不过是一场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开头,讲了一个空灵而神奇的故事,其中有一首《好了歌》,精辟剖析了人性中的欲望,这首诗歌语言通俗易懂,又饱含哲理。孩子读了当歌来唱,大人读了若有所思,老人读了呵呵一笑,心有慧根的人读了如大梦初醒。

曾有一个生活落魄的读书人甑士隐,带着女儿投靠在亲戚家,整日看人冷眼,心中苦闷,一天出门,路上遇见一个疯疯癫癫的道士,边走边唱着这首《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士隐听了这首《好了歌》,不解地问那道士:“你这歌里唱的什么?我怎么只听见‘好了好了’?”道士回答:“你能听出这两个字,说明你是有悟性的人,好即是了,了即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就要了。”甑士隐听了恍然大悟,心中的结顿时解开了,他终于明白,想要活得自在,就要先了却内心的欲望。

欲望就像是无形的缰绳,牵绊着我们本该自由不羁的内心,我们处心积虑,费尽周折,算来算去,到了最后哪怕有所收获,也只是在给他人做嫁衣裳。于是甑士隐拍了拍道士说:“我和你一起走!”从此跟着道士,无牵无挂,云游四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时候还有一个故事,说一个人在家与朋友喝酒,喝得酩酊大醉,朋友把他搀扶到院墙边坐下,他不知不觉睡着了。梦见两位身着紫袍的使者,请他前往槐安国做客。在梦中他来到槐安国,被公主看中做了驸马,成亲之后膝下儿女成群,享尽荣华富贵。接着又当上了槐安国丞相,屡立功勋,走上人生巅峰。

可好景不长,在一次带兵打仗中,他兵败获罪,被罢免官职,公主也忧劳成疾,曾经显赫一时的他变得一无所有。突然间那个人从梦中惊醒,睁开眼看见家中的僮仆正在庭院里扫地,朋友正在池塘里洗脚,金色的阳光照射在西墙上,原来是南柯一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短短的一段梦境中,那个人经历了兴衰荣辱,大起大落的一生。顿时明白了人生是虚无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自此那个人看淡得失,岁月静好,随遇而安。

每一个具有正常心智的人都明白,试图拿取镜子中的物品是办不到的。可是很多心智正常的人却不明白,他们执着追求的,不过是镜中之花,水中之月,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所有拼尽全力得到的功名财色,只是身外之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雪芹的这首《好了歌》,不仅仅是《红楼梦》的隐喻,更是曹雪芹洞察了历史规律与人性之后的终极思考,它不仅概括了过去,也适用于将来,具有超越时代的永不过时的思想价值。同时它也提醒着每一位读者: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必须了!只有放下执着,抛弃欲望,才能活得快乐,过得潇洒!

编辑:张圣平

摇摇晃晃,晃晃摇摇。品味云端,坠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