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要发展,交通必先行。

交通先行,是盐城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执着追求。

第一条高速宁靖盐高速公路,第一条铁路新长铁路,第一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大丰港区……盐城人对外交通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交通欠发达地区,到全面迈入“高铁时代”,逐梦“水陆空”立体大交通网络……“流动的盐城”充满活力。

当前,围绕打造沿海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的总体目标,结合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一幅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智能、安全可靠的立体交通网络蓝图正徐徐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公路

盐城全市公路总里程2.62万公里,全省第一。

高速公路451.8公里,建成盐靖、沈海、阜溧、盐洛和盐射高速公路,形成“三纵一横一联”高速公路网,实现“县县通高速”和“沿海主港区通高速”。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1786.8公里,形成“七纵十三横三联”网络,市县、县县和重点乡镇一级公路全通达。

快速路网不断完善。建成109公里城市内环高架快速路,直达高速、连接枢纽,市区任意点位15分钟快速通达“两高一空”(高速、高铁、空港)。

拓展高架网络,实施四期工程17.3公里,服务城北大开发。

依托国省干线公路快速化改造,强化市区对周边城镇辐射,盐丰、盐阜快速通道建成通车,打造南北向城镇、产业发展轴线。

盐城建设农村公路2.4万公里,提档升级7867公里,在苏中、苏北地区率先实现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东台市、盐都区、亭湖区创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其余县区全部创成省级示范县。

二、铁路‍‍‍‍‍‍‍‍‍‍

盐城的铁路发展可谓筚路蓝缕,凝结了几代盐城人的努力和心血。

2005年7月1日,新长铁路正式并入全国铁路网。

至此,盐城“地无寸铁”成为历史。

盐青、盐徐、盐通3条高速铁路开通运营,轨道交通实现“县县全覆盖”。

近十年,盐城轨道交通迎来跨越式发展:盐青、盐徐、盐通铁路陆续建成通车,高铁里程达267公里,同步建成“1+8”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全面迈入“高铁时代”,实现从“区域零里程”到“县县全覆盖”。

作为沿海和京沪高铁大通道的交会点,盐城与北京、上海、南京、杭州、青岛等城市越来越“近”。

三、机场

盐城南洋国际机场始建于1958年,1984年批准为军民合用机场。

2000年成立盐城民航站,正式开通民航航班,实现盐城人自己的“民航梦”。‍

南洋国际机场成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建成T2航站楼,完成T1航站楼改造,迈入“双楼运行”时代,飞行区等级达4D级标准,跑道长2800米,停机位20个,年旅客吞吐能力超300万人次,货运保障能力5万吨。

国内外通航点30个,覆盖国内千万级枢纽机场,开通全省首条韩日全货机航线;2019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10万人次,2021年货邮吞吐量首次突破万吨。

建成射阳、建湖A1类通用机场,其中建湖通用机场为全省10个国家级通用机场之一。

四、港航

盐城内河航道通航里程4377公里,全省第一。其中三级及以上航道356公里,开通运营滨海、运盐河、阜宁、刘庄4座船闸,干线航道覆盖沿海大丰、滨海、响水港区,县级节点五级及以上航道全通达。

向海发展,港口既是先行军,也是主力军。

在盐城582公里海岸线上,沿海港口建设自20世纪70年代起“萌芽”,历经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大丰、射阳、滨海、响水4个海港初具雏形,在广袤的湿地滩涂上书写了“黄海奇迹”。

由于各港区在总体规划上存在欠缺,未实现一体化管理,航运、航道与港口发展长期脱节,成为制约港口发展的一大“瓶颈”。2020年6月16日,江苏盐城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开启盐城海港、内河港成功整合重组,形成港口一体化运营发展新格局。

盐城港口能级持续提升,盐城港大丰、射阳、滨海和响水港区全部获批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拥有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26个,航线总数达53条。2023年,全市港口吞吐量达2.15亿吨,集装箱68.53万标箱,盐城港货物吞吐量跻身全国沿海港口2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