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农大将在平谷建“未来大学”(主题)

2028年9月建成投用(副题)

北京日报讯(记者 朱松梅)在平谷区,中国农业大学将建设一座“未来大学”,以科教产融合的方式解决未来农业的问题。记者从2024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获悉,2028年9月,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届时将有约1万名学生、3000名教职科研人员在此学习、生活和工作。

当前,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资源紧张、局部冲突,都是全球农业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以科技推动农食系统转型成为必然。“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4%的淡水资源,解决了世界近20%人口的吃饭问题,最重要的就是依托农业科技的强力支撑。”中国农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其信在大会开幕式上说。

眼下,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主体,集聚国内外顶级科研创新力量,京郊的农业大区平谷将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孙其信说,国农港不但是国家级的战略科技创新平台,也是未来大学的新形态,将为全球农食系统转型和未来农业科教产融合发展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

国农港位于平谷区大兴庄镇,占地面积约5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6万平方米。它将重点建设生命科技与营养健康、智能科技与智慧农业、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国际农业与全球发展4大科技创新基地,构建一条从基础科学研究到实际产业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未来,这里将拥有我国规模最大、种类最全、水平最高的农业科技重大基础设施集群,产出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新装备、新品种、新产品。

国农港还将服务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据介绍,国农港将建设国际农科创人才培训基地,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培训和人才交流的机会。此外,国农港还将重点打造卓越工程师学院,开展产教融合培养试点,探索多元化评价机制改革,培养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这座“未来大学”的所在地平谷,多年来一直是北京的农业大区,平原、山区、浅山区各占三分之一,如同缩小版的北京,自然条件优越。2020年7月,本市首次提出打造农业中关村,其核心承载区就在平谷。短短几年,多座国字号的农业实验室和研究院落地,13位院士和411位博士赴平谷创业,共开办了117个博士农场。

昨天(12日),国农港举行开工奠基仪式,预计2028年9月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届时,将有1万名学生、3000名教职科研人员在此学习、工作、生活。

此外,北京地铁M22号线(平谷线)将设置国农港站点,便利的交通将进一步促进中心城区与国农港的资源要素流通。

链接

草莓采摘机器人等农业成果亮相平谷

北京日报讯(记者 朱松梅)10月11日,2024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平谷开幕。农业科技博览会同期举办,草莓采摘机器人、智能蜂箱等农业科技新产品亮相。

博览会在金海湖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吸引了北大荒、东阿阿胶、首农、凯斯纽荷兰、WBCSD、东方甄选、拜耳等在内的104家参展单位参展。

在中国农业大学展区,一台最新研发出的四驱采摘机器人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这几年,很多科研机构都在研发采摘机器人。但是草莓的个头小且娇嫩,采摘时如何才能不损伤果子,一直是个难题。”该项目组的学生金子雍告诉记者,这台机器人的机械臂安装有摄像头,转身灵活,能精准识别草莓的颜色,不熟的草莓暂时不采摘。它的夹爪非常柔软,还能根据果子的个头来调控抓握的力度。

一台大鱼缸里,几尾锦鲤正悠然游弋,上方是蔬菜生长架,绿莹莹的生菜长得很不错。这台家庭版鱼菜共生装置也是中国农大研发的,可以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

平谷区也设立了展区,展出了多家博士农场和辖区企业的产品。除了四座楼林场苹果、北抬头玉米、玉露香梨、平谷大桃等农产品,还有植物蛋白棒、大桃饮品等科技含量满满的尖儿货。

此外,菌菇智慧方舱、智能蜂箱、蔬菜工厂等新技术新产品也在博览会上亮相。东方甄选设立了直播间,带货农产品。

2024世界农科创大会由平谷区政府、市农业农村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同主办。会上,来自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科学家、高校校长、教育家、企业家、优秀青年代表等800位嘉宾,共话世界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前沿话题。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