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了深入研究明史,包括郭沫若以及吴晗在内的明史专家,向国务院提出发掘朱棣长陵的申请。不过,一些理智的人却以长陵的规模过大、发掘困难极大为由,反对了这一申请。于是,他们便申请先实验性地发掘规模小些的定陵,为日后发掘长陵做准备。虽说定陵的规模是要小一些,却也是明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之一,其中葬着的就是明万历帝。这张照片拍摄的就是考古人员们找到地宫入口后,群众们前来围观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考古队开始挖掘并不顺利,挖掘了三个多月考古队员发现了一块注明了金刚墙前皮所处位置的石碑。考古队员们这才按照上面的内容,找到了定陵地宫的入口,即使过程中传出过许多流言,考古专家还是决定打开金刚墙。这张照片拍摄的就是考古人员,从金刚墙上取下砖块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古队员们取完金刚墙后,就发现了一扇汉白玉制成的大门,这就是定陵的地宫大门。这张照片拍摄的就是考古队员们,正在利用工具打开这扇大门,当时考古专家们发现,门后顶着一块“自来石”,又担心门后有暗器机关或者毒气。于是,考古人员便先放一只鸡进去确认安全,再利用绳子和木棍推开“自来石”,这才总算是打开了石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古队员们打开地宫大门后,就拍下了这张照片,可以看到墓道的尽头是另一扇汉白玉石门。石门前的一段地面是木头制成,据说当时是为了便于运输棺椁,不过在漫长的年月后,这些木头都已经腐朽,只留下了当年棺椁运输时的车辙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古队员们来到后殿后,便看到了万历帝和他两位皇后的棺椁,被放置在后殿中央。虽然三尊棺椁保存得都还可以,只有放在左侧的孝靖皇后的棺椁,腐朽的情况要稍微严重些。考古队员推测,可能是因为孝靖皇后的棺椁是后迁入的。只可惜这些棺椁,在上世纪60年代,被扔进了山沟中。这张照片拍摄的就是考古队员进入后殿后,看到的场景。这张照片拍摄的就是考古队员发掘时,从棺木中取出大量文物的场景。照片中那位正在取出文物的考古人员,连手套都没有戴,可见当时发掘时,对文物的保护措施并不好。定陵中出土的文物,有珠宝玉器、王冠以及礼服等等,样式十分精美。而发掘定陵的信息,甚至还曾引得海内外无数人的赞叹,也给考古学之后对明史的研究,提供了许多珍贵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张照片拍摄的就是郭沫若同考古专家一起,来到地宫现场指导考古人员,提取文物的工作。不过,因为当时的文物保护技术还不够先进,许多文物刚出土时就损毁了,引得无数人惋惜不已。这次发掘之后,考古界便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在保护技术达标前,绝不再主动发掘帝王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棺椁时万历皇帝的尸体早已腐烂了,但是骨架还依旧完整,画面中就是万历皇帝的骸骨。不过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在六十年代万历及其两位皇后的骸骨都被焚烧了,就连用上好金丝楠木做成的红漆棺椁也被丢到了山沟里。这次对定陵的“实验性发掘”,共清理出了近4000件各种文物,可就是这些“国宝级”的文物却没能被完善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对定陵的“实验性发掘”,共清理出了近4000件各种文物,可就是这些文物却没能被完善保护。一些当时的考古人员曾回忆当时的场景,许多保存完好的绸缎布匹,就在他们面前发黑、变脆最终变得支离破碎。这样惨重的教训,让国家都宣布禁止主动发掘皇帝陵墓,后来郭沫若提议发掘乾陵时,被国家否定了。照片中是万历皇帝的龙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