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的中东局势犹如一只放在火上炙烤的火药桶,滋滋冒烟的同时谁不都知道下一秒会不会发生惊天爆炸,而伊朗对以色列发动的大规模导弹袭击无疑是火上浇油,将中东地区推向全面战争的边缘。从以色列素来的行事风格看,本土遭遇如此严重的蓄意攻击,绝不会忍气吞声,记得当年“黑九月”组织血洗慕尼黑奥运会,杀害以色列运动员,摩萨德发起持续九年的复仇行动,将大部分凶手追魂索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9月,以色列举行“慕尼黑惨案”50周年纪念活动,可见这份伤害铭记在以色列人心头。

面对国家层面的暴力袭击,以色列也定会以国家级的武力加以对等或加倍的回击。然而,以色列在地理上与伊朗并不接壤,相距近1000千米,中间相隔数国,这就决定了以色列的首选反击手段就是使用战机或导弹实施远程空袭。对于这种方式以色列人并不陌生,早在40多年前就搞过一次千里奔袭,将伊拉克的在建核反应堆炸毁。这次行动代号“歌剧院”,也被称为“巴比伦”行动,早已作为空军远程突袭的经典战例载入史册。然而,回顾这次行动的前因后果,会发现当时的伊朗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明里暗里都帮了以色列人大忙!

伊拉克的核能梦想

1958年7月,伊拉克发生军事政变,推翻了君主制,建立了由军人主导的伊拉克共和国。次年8月,伊拉克便与苏联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将在苏联帮助下建造一座核电站,伊拉克的核计划由此启动。1968年,一座由苏联援建的小型研究反应堆及相关核设施在巴格达附近落成。1975年,时任伊拉克副总统的萨达姆·侯赛因访问苏联,就建设更高等级的核能设施寻求支持,但苏联方面坚持必须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管下才能批准相关计划,伊拉克表示拒绝,但双方依然签署了新的合作协议,以替代1959年的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2年,时任伊拉克副总统的萨达姆访问苏联,他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与苏联洽谈核技术合作。

伊拉克并未将获得核能力的希望完全寄托于苏联,同时将目光投向了西方。伊拉克试图从法国购买气冷石墨反应堆和后处理设施,又同意大利洽谈引进重水反应堆,均被拒绝。然而,20世纪70年代初中东局势的动荡为伊拉克的核计划创造了千载难逢的良机。在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再度落败,为了报复西方对以色列的支持,阿拉伯国家联手实施石油减产,并对部分西方国家进行石油禁运,引发第一次石油危机。法国虽然不在禁运名单中,但国际油价上涨导致欧洲经济陷入衰退,GDP增长整体下降2.5%,饱受油荒之苦的法国迫切需要稳定的石油供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3年石油危机期间,美国一座加油站的员工在招牌上无奈写下“抱歉,没油”的告示。

法国20%的石油来自伊拉克,萨达姆趁机向法国开出非常优厚的合作条件,在10年内以稳定的价格每年向法国出售7000万桶原油,将采购数十亿美元的法国武器,订购10万辆法国汽车,再加一项价值10亿美元的建筑合同。面对这难以抵挡的诱惑,法国最终同意向伊拉克出口一座40兆瓦的奥西里斯型轻水反应堆和一座1兆瓦的小型研究反应堆,还将出口72千克浓度93%的武器级浓缩铀以及负责相关人员培训,总价值高达3亿美元,相当于2023年的16.2亿美元。相关协议于1975年11月签署,反应堆的交易也在1976年着手落实。意大利出于同样的动机,向伊拉克提供了核燃料处理及钚分离设备。在法意的支持下,伊拉克的核计划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5年,萨达姆与时任法国总理希拉克签署双边贸易协定并举杯相庆。

法国人将出口伊拉克的反应堆命名为“奥西拉克”,而萨达姆及伊拉克高层将两座反应堆命名为“塔姆兹-1”和“塔姆兹-2”,以纪念1968年7月社会复兴党通过政变夺权(当月是巴比伦历的塔姆兹月)。2座反应堆及相关设施均坐落在巴格达东南17千米的图瓦萨核研究中心,周围被6.4千米长、50米高的巨大沙堤包围,同时部署有高射炮、防空导弹和雷达。1980年7月,伊拉克收到了首批12.5千克浓缩铀,作为“奥西拉克”反应堆的燃料,计划在1981年下半年启动运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在建造中的“奥西拉克”反应堆,法国向伊拉克提供核技术,以换取经济利益。

尽管伊拉克始终宣称其核设施用于和平用途,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早在1968年就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但进口武器级浓缩铀以及禁止联合国核查人员视察核燃料处理工厂的举动引起外界的质疑。考虑到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初伊拉克一直在秘密获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且以农业需求为掩护从德国得到了化学武器技术,因此其核计划的目的很难说是单纯的能源需求,至少以色列是铁定不信!

以色列的应激反应

自从1948年建国以来,以色列就处在存亡之战中,尽管在20多年间连战连捷,地盘越打越大,但以色列人的心始终被挥之不去的危机感所笼罩。为了在强敌环伺的恶劣环境下保持优势,以色列也在秘密推进核武器开发,同时对周边阿拉伯国家的类似举动保持高度敏感。因此,当获悉伊拉克与法意展开核技术合作后,以色列人仿佛已经看到在特拉维夫上空冉冉升起的蘑菇云,立即做出激烈反应,加以强烈反对,对于伊拉克人关于和平利用核能的声明更是一个字都不相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开赴前线的以色列装甲部队,这次战争中以军先败后胜,挫败了埃及和叙利亚军队的南北夹击。

以色列政府试图通过外交渠道阻止西方与伊拉克的合作,以色列外交部长摩西·达杨穿梭于法国、意大利和美国之间展开谈判,费尽口舌也未能让法意改变初衷,因为以色列拿不出切实证据表明伊拉克会利用核设施从事核武器的开发,更重要的是连以色列背后最大的靠山美国也选择作壁上观。显而易见,领教了阿拉伯国家“石油武器”的威力后,西方各国都不想因为以色列的“迫害妄想症”而恶化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毕竟从中东流淌到欧美的滚滚原油远比以色列预想的核威胁更现实。特别是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扣押美国人质,美国与伊朗断交,进而伊朗与伊拉克在1980年兵戎相见,共同的敌人使萨达姆成为美国借重的对象,华府更加不愿意过多干涉其核计划,导致以色列的外交努力归于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8年,以色列总理贝京和外长达扬抵达美国安德鲁斯空军基地。

以色列人当然不会把国家安全与民族存续托付于外交斡旋,早已做好软硬两手准备,既然劝不动西方改变主意,那就自行以强硬手段破坏伊拉克的核计划,以色列情报机关摩萨德奉命展开行动。1979年4月,准备运往伊拉克的核反应堆核心部件在装船前夕被以色列特工安放的炸弹炸毁。1980年6月,参与伊拉克核计划的埃及科学家叶海亚·艾尔·马什哈德在巴黎遭遇刺杀身亡。不久,另外两名伊拉克工程师在欧洲旅行期间患病死亡,疑似遭以色列特工毒杀。以色列特工还向与伊拉克核计划有关系的法意公司投掷炸弹或寄送恐吓信,迫使部分技术人员辞职。然而,摩萨德的暗中破坏只是换来法国政府在合作协议中增加了监督条款,由法方对反应堆的运行进行10年的监督。1980年10月,摩萨德领导人伊扎克·赫菲向总理梅赫纳姆·贝京承认,破坏行动不能阻止伊拉克核项目的推进,只能通过空袭加以终结,他同时报告“奥西拉克”反应堆将在1981年6月加注燃料启动运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伊扎克·赫菲(左)在前线指挥作战,他当时还是以色列国防军的一名将军,战后出任摩萨德领导人。

在以色列得知伊拉克从法国购买反应堆之初,对其实施军事打击就是备选应对方案之一。随着著名鹰派人物贝京于1977年当选总理,相关准备工作加紧进行。然而,是否动武在以色列政府内部发生了严重分歧,国防部长埃泽尔·魏茨曼、前任外交部长达扬、副总理伊加尔·雅丁以及反对党领袖西蒙·佩雷斯均表示反对,而农业部长阿里尔·沙龙、时任外交部长伊扎克·沙米尔、总参谋长拉斐尔·埃坦中将和空军总司令大卫·伊夫里少将则支持贝京采取军事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9年9月,埃及总统萨达特在结束对以色列的访问时与以外长达扬握手话别。

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军事行动的政治后果,达扬等反对者担心会破坏正在进行的埃及-以色列和解进程,加剧与阿拉伯国家的紧张气氛,也会影响与法国的关系。贝京及其支持者从最坏的情况出发,即伊拉克将在1~2年内获得核武器,坚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立场,不惜一切代价阻止萨达姆掌握核大棒。魏茨曼以辞职表示抗议,而贝京毫不退让,兼任了国防部长。1980年10月,在得到摩萨德的相关报告后,以色列内阁以10∶6的投票结果批准了对伊拉克核设施的军事打击行动。

伊朗人的助力之举

以色列在1978年就开始研究针对伊拉克核设施的打击计划,起初考虑复制1976年奔袭乌干达恩德培机场解救人质的模式,派出特种部队发动地面突击,但这一行动需要利用大型运输机运载突击队前往目标,过于复杂且容易暴露,最终被放弃。1980年4月,美军特种部队潜入德黑兰营救人质的行动遭遇惨败,也证明了地面突袭的高风险。以色列人唯一的选择只有远程空袭,且难度也不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6年,参加恩德培营救行动的以色列突击队员将一辆缴获的奔驰车开进运输机机舱。

空袭行动面对的第一个困难就是距离远。从以色列本土基地前往图瓦萨核研究中心飞行距离超过1000千米,以色列空军从未在如此远的距离上执行过任务。第二个困难是隐蔽难,攻击机群需要穿过并不友好的约旦和沙特阿拉伯领空,为了避免被两国发现并向伊拉克发出预警,必须保持低空飞行,而且不能中途进行空中加油。这两个困难最终归结于一点,必须选择合适的机型执行这项前所未有的冒险任务。在以色列空军当时的现役战机中,A-4攻击机和“幼狮”战斗机因为航程有限被首先排除;F-4战斗机的航程勉强够用,但机体相对老旧,且需要两名机组操纵,一旦进攻中飞机损毁代价过高;新锐的F-15A主要作为空优战斗机使用,对地攻击并非其强项,且挂载沉重的对地攻击弹药时需要配合保形油箱才能满足航程需要,可当时以色列并没有引进,如果向美国订购会引起怀疑,因为以色列空军的作战范围根本不需要保形油箱来延伸航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已经陈列在博物馆中的以色列空军F-15A战斗机。

就在以色列人为机型选择犯愁时,收到一份意外之喜!1979年2月,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巴列维王朝倒台。此前伊朗于1976年向美国订购了160架F-16A/B战斗机,随着伊朗与美国关系破裂,交付计划取消,于是美国转而询问以色列是否愿意接手这批失去买主的飞机,得到了肯定的回应。以色列已在1978年初宣布订购75架F-16,但按计划迟至1982年才开始交付,如今因为伊朗革命的缘故得以提前到货,这让以色列空军喜出望外,也使计划中的空袭行动迎来重大转机。F-16无疑是最合适的攻击机型,在加挂副油箱时可以不加油往返伊拉克,作为多用途作战平台F-16也更适合执行对地攻击任务,F-16的体型比F-4和F-15都更小,更利于隐蔽,由F-16担负攻击任务,F-15就能以轻装状态进行护航,并使航程延长,无需中途加油。1980年7月,第一架F-16降落在以色列国土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架编号243的F-16A是当年参加伊拉克突袭行动的战机之一,被完好地保存下来。

如果说让以色列人喜提F-16是伊朗人无意间帮了大忙,那么伊朗随后的行动几乎就是公开与以色列站在了同一阵线上。在两伊战争爆发后,伊拉克的核设施自然也引发了德黑兰的担忧,伊朗空军抢在以色列之前于1980年9月30日派出2架F-4战斗机,率先对图瓦萨研究中心实施代号“焦剑”的空袭行动。由于伊朗人并不确定反应堆是否已加注燃料,为了避免核泄漏风险而没有攻击反应堆,只是破坏了部分附属设施,之后得到修复。11月30日,伊朗空军的1架F-4再度飞临图瓦萨进行侦察,拍摄了“奥西拉克”反应堆的清晰照片。根据未经证实的报道,伊朗人将“焦剑”行动的细节以及侦察情报都通过秘密渠道移交以色列方面。虽然伊朗新政权公开反对以色列,但在摧毁伊拉克核计划这一点上两国却有共同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伊朗空军的一架F-4“鬼怪”战斗机在进行空中加油,摄于两伊战争期间。

除了提供情报,伊朗与伊拉克正在进行的战争客观上掩护了以色列的战前侦察活动。以色列空军和伊朗空军均装备F-4战斗机,因此前往伊拉克境内侦察的以军F-4会被伊拉克防空部队误判为伊朗战机。以军通过侦察在伊拉克和沙特边界发现一处雷达盲区,而伊拉克方面虽然知道盲区的存在,但自认与沙特不会发生冲突,置之不理,结果为以色列人开了后门。在侦察行动中,以军战机曾被伊拉克米格-21战斗机追击,所幸成功摆脱,但也表明后续行动可能遭遇伊拉克空军拦截的危险,而这个麻烦又被伊朗人帮忙解决了。1981年4月4日,伊朗空军对伊拉克西部的H-3空军基地发起一次精心策划的空袭,宣称炸毁炸伤多达48架飞机,其中包括多架轰炸机,使伊拉克的防空力量以及实施报复的打击力量都大为削弱,进一步提升了以军突袭的成功概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色列空军曾经装备的F-4“鬼怪”战斗机。

除了伊朗人的协助外,以色列也从美国方面得到了更多的情报支持。虽然在官方层面上美国政府不愿意为以色列的利益向伊拉克施压,但暗地里向以色列提供了关于反应堆的关键技术资料,1981年1月出任中央情报局局长的威廉·卡西还调用KH-11侦察卫星对图瓦萨实施侦察,并毫无限制地允许以色列共享情报。

精挑细选的特别中队

在F-16战斗机到位之前,以色列空军就已展开针对性的高强度训练,使用A-4攻击机从地中海方向进行长途飞行,再转向内陆的内盖夫沙漠,以一座“奥西拉克”反应堆的全比例模型为靶标练习精确投弹,在训练中有3名飞行员因事故丧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任以军总参谋长埃坦中将(左)和以色列空军总司令伊夫里少将(右)。

在F-16陆续交付后,以色列空军在特拉维夫以北的拉马特·大卫空军基地组建了一支特别中队,由基地指挥官伊夫塔赫·斯派克特上校领导,他是以色列空军的王牌飞行员和传奇英雄,在历次中东战争中取得了15次空战胜利。这个特别中队由来自第110、117中队的8架F-16A战斗机和12名曾在美国受训的飞行员组成,负责执行对伊拉克反应堆的突击任务。这批飞行员在回国后进行了大量长途低空飞行和对地攻击训练,虽然没有人告诉他们训练目的,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从他们当中将挑选出8名飞行员组成攻击编队,另有2人作为后备,均由总参谋长埃坦和空军总司令伊夫里亲自选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加“歌剧院”行动的以色列F-16飞行员。

按照计划,8架F-16将分为两组,每组4架,1号攻击组由中队长齐夫·拉兹中校指挥,作为编队长机他负责指挥整个行动,并引领部下依次投弹;2号攻击组由阿米尔·纳楚米中校指挥。在武器配置上,以色列空军当时已经装备了美制激光制导炸弹,但是其导引头会受到沙尘天气的影响以致精度下降,而且在投弹后需要载机保持稳定飞行以引导炸弹直至命中目标,容易遭到伊军防空炮火的攻击。在权衡之后,以军决定选择非制导的Mk 84型2000磅(907千克)航空炸弹作为打击武器,每架F-16在两翼下携带2枚炸弹,均配有延时引信,以钻入目标内部爆炸,获得最佳的毁伤效果。以军经过计算认为,只需命中8枚炸弹即可彻底摧毁反应堆,而16枚炸弹将保证99%的成功概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k 84型2000磅航空炸弹是美国空军和以色列空军广泛装备的重型航弹。

为了保证往返超过2000千米的航程,每架F-16将挂载3具副油箱,包括1具1100升机腹中线油箱和2具1400升机翼油箱,即便如此目标依然处在作战半径的极限位置,必须谨慎地控制燃油消耗。此外,每架F-16还挂载2枚AIM-9L“响尾蛇”空空导弹用于自卫。值得注意的是,以军同时挂载重磅炸弹和副油箱的做法并不符合美军F-16的作战规范,因为担心投掷副油箱时会与炸弹发生碰撞导致意外,美军禁止同时挂载,但以色列人为了实现作战目标必须赌一把。另有6架F-15A将为8架F-16提供护航和空中掩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主翼和机腹挂载副油箱的以色列F-16战斗机。

在特别中队有条不紊地进行备战之际,基地指挥官斯派克特上校突然节外生枝,要求中途参加攻击行动。作为一名资深的王牌飞行员,斯派克特素来以胆大妄为著称,在1967年的“六日战争”中,此君在公海扫射美军侦察船“自由”号,导致34名美国人身亡,最后以误击了事,他也因此名噪一时。斯派克特的要求遭到空军总司令伊夫里的拒绝,他转而求助于总参谋长埃坦。考虑到斯派克特的军中威望和过往功绩,埃坦表示同意,但条件是他必须以普通飞行员的身份加入,斯特派克欣然接受,最终被安排在2号攻击组,作为纳楚米中校的僚机,在攻击顺位上排在第六位,被他顶替的飞行员转为后备。斯派克特随即接受了突击训练,但并未完成全部科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凭借威望和功绩中途加入功绩行动的以色列王牌飞行员斯派克特,右图是他在1973年第五次中东战争中的留影。

攻击行动的代号被确定为“歌剧院”,原定1981年5月17日出击,但反对党领袖佩雷斯劝阻贝京等待正在举行的法国总统大选的结果,并声称与他私交甚好的密特朗如果当选将消除伊拉克核计划的潜在军事威胁,于是贝京暂停行动。然而,如愿当选的密特朗却表示他不得不履行对伊拉克的协议,令贝京大为恼火,于是将攻击时间确定在6月7日。此时正值以色列大选前夕,贝京自知可能不敌竞争者佩雷斯,他必须在下台前完成这次打击,否则计划很可能被反对攻击的继任者取消。

图瓦萨上空八十秒

6月7日,14架以军战机转场至西奈半岛的埃锡安空军基地,准备由此出发远征伊拉克。基地采取了极为严格的保密措施,除了少数直通最高指挥部的通讯线路,对外通讯全部切断,地勤技术人员被禁止外出,也没有被告知相关任务情况。当天是星期日,以色列人计划在傍晚时分飞临目标发起攻击,预计外国技术人员都会离开反应堆过周末,从而避免误伤,然而事实上当天仍有数以百计的外国工程师和工人在现场忙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行动前夕在埃锡安基地整装待发的4架F-16A战斗机。

下午15时55分,“歌剧院”行动正式揭幕。14架以军战机依次升空,组成编队,踏上征途。出击航线没有按照最短的直线飞行规划,而是先沿着约旦和沙特阿拉伯边界曲折飞行,穿过沙特北部的沙漠地带,预计在16时55分进入伊拉克领空,全程保持660千米/小时的速度和低于45米的高度,尽可能规避约旦防空雷达和沙特E-3预警机的侦测。然而,一个小意外差点让整个行动功亏一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沙特空军装备的E-3空中预警机。

在起飞后受到天气变化影响,编队临时改变航线飞越亚喀巴湾上空,而原计划是要避开这个海湾的,因为这里是著名的度假胜地,有众多游客在此观光休闲,十几架战斗机呼啸而过肯定会引人注意。好巧不巧的是,以军编队正好从约旦国王侯赛因的游艇上空飞过,侯赛因本人就是一名飞行员,他敏锐地识别出以军战机的身份,结合其航向和挂载,立刻判断出它们的目标一定是伊拉克的核设施。侯赛因立即指示政府部门向伊拉克发出警报,但因为通讯原因,这条对以色列人而言极为致命的讯息并未成功传达,还有说法是萨达姆正忙于指挥前线作战而忽视了约旦的警告。总之,“歌剧院”行动的秘密得以保守到炸弹炸响的那一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约旦国王侯赛因在1964年驾机飞越耶路撒冷阿克萨清真寺上空。

以军编队以密集队形沿约沙边界沙特一侧飞行,保持无线电静默,大约在飞行55分钟后F-16抛弃了已经耗尽的机翼油箱,这是航程中第一个紧张时刻,所幸各机均顺利抛弃油箱,没有发生意外,这些废弃油箱后来被沙特在沙漠中寻获。减轻负荷的F-16很快飞越了沙特与伊拉克边界。在深入伊拉克境内约80千米后,护航的F-15脱离编队爬升到7500米高度进行巡航,为攻击编队提供空中掩护,而F-16机群继续保持在低空,以30米高度向东飞行,不久幼发拉底河便映入眼帘。所有以军飞行员都高度警觉,随时准备迎接伊拉克防空部队的挑战,然而无论是米格战斗机,还是防空导弹或高射炮火,都没有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军机群在出击时采取的飞行队形。

按计划,攻击编队将以一座湖泊内的小岛为导航点,进入攻击航线,不曾想近期的大雨使湖泊水位上涨,淹没了湖心岛,导致领队拉兹中校的航路规划出现了偏差,但他还是及时调整航向直扑东北方向底格里斯河畔的图瓦萨中心而去,终于通过目视观察发现了“奥西拉克”反应堆那巨大的混凝土穹顶,周围散布着其他各类建筑物。18时35分,在距离目标约20千米处,8架F-16迅速爬升到2100米高度,之后加速到1100千米/小时,以35度角向反应堆发起俯冲,同时释放热焰弹和干扰箔条,以迷惑伊军雷达和防空导弹。在下降到1100米高度时,F-16编队以5秒间隔依次投弹。由于初始计算错误,拉兹错过了投弹点,因此选择盘旋一圈再次进入攻击航线,由其僚机阿莫斯·亚德林少校首先发起攻击,所有F-16都顺利投弹。16枚炸弹中有14枚准确命中,将“奥西拉克”反应堆完全炸毁,而偏离的2枚炸弹正是半路上车的斯派克特投下的。整个攻击过程仅仅耗时80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表现以军F-16战斗机向“奥西拉克”反应堆俯冲投弹的画作。

完成攻击后,拉兹立即率领编队向高空爬升脱离,此时地面才升起零零星星的高射炮火。事后得知,在以军编队抵达前半小时,图瓦萨周边防空阵地的伊军官兵离开战位吃晚餐,而且关闭了雷达,使得研究中心短暂处于不设防状态。伊军迟来的反击毫无结果,F-16机群在高空与F-15会合后向基地返航,此时已经没有隐蔽的必要,以军编队直接飞越约旦领空,于19时降落在埃锡安基地,这次远程突袭行动犹如一场惊心动魄的歌剧完美落幕。

结语

在十余枚重磅炸弹的猛烈轰击下,“奥西拉克”反应堆化为一堆碎砖烂瓦,10名伊拉克工人和1名法国工程师为之陪葬,后来以色列政府向法国工程师的家人给与赔偿。以色列人的果决出击为萨达姆的核计划按下了终止键,暴怒的萨达姆将负责伊拉克西部防空的法赫里·贾比尔上校及其手下所有少校以上军官全部处决,还有23名飞行员和其他官员遭到监禁。然而,无论多么严酷的惩戒都无法挽回“歌剧院”行动造成的损失,尽管法国同意参与重建反应堆,但在1984年宣布退出。此后“奥西拉克”保持废墟状态直到1991年海湾战争中,整个图瓦萨中心被多国部队的空袭夷为平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遭轰炸破坏的“奥西拉克”反应堆,此后再未修复。

“歌剧院”行动的政治后果远没有魏茨曼、达扬等人预想得那么严重。以色列此举开创了一个恶劣的先例,被西方舆论指责为“不可原谅和短视的侵略行为”“国家恐怖主义”,联合国安理会和联合国大会连续通过决议,对以色列的行为发出严重谴责,连美国政府也被迫暂停向以色列交付F-16。然而,谴责也好,禁运也罢,以色列依然我行我素,美国也在数月后恢复战机交易,并辩护称以色列有权自卫,埃及和以色列的和平进程也未受到影响,在“歌剧院”行动一年后,以色列就发动了第五次中东战争,入侵了黎巴嫩。总之,有美利坚大哥撑腰,以色列就是这么任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色列空军的F-35I战斗机与F-16I战斗机并肩飞行,前者能否复制后者曾经的传奇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