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有文化工作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报道详见10月6日7版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大庆油田发现65周年,大庆精神提出60周年。

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是国内第一座石油工业题材原址性纪念馆,其前身为大庆石油会战指挥中心,编号“二号院”。这里曾见证了一个名为“大庆”的奇迹,也讲述着这座石油之城“为祖国献石油”跨越六十五载的诺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外观

起点:从一块岩心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松基三井岩心

质地为砂岩,直径5厘米,长9厘米,重量177.64克。这是一块取自松辽盆地千米地下的圆柱状岩石样品,名为“岩心”。大庆油田的故事,恰要从这块岩心说起。

1959年4月,荒原深处,设计井深为3200米的松基三井正式开钻。

当年9月26日,新中国成立10周年前夕,历史的指针指向下午4时。8毫米的油嘴开井后,油流大量喷出。出油了!经测试,松基三井原油日产量13.02吨。

大庆之年得油田,大庆油田因此得名。这是党的大庆,共和国的大庆,全国人民的大庆。

到1963年底,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1166.2万吨。我国需要的石油,可以基本自给了。

60年后的2023年,大庆油田成功跨越原油累产25亿吨的历史性里程碑。2024年上半年,原油产量再超计划20万吨。

“‘二号院’是大庆石油会战的起点,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很多石油人说,这里是石油梦想开启的地方。”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馆长关颖说。

旗帜: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贝乌—40型钻机绞车

1964年4月20日,人民日报刊发长篇通讯《大庆精神 大庆人》。长期处于保密状态的大庆油田,第一次走进人们的视野。

大庆精神、大庆经验……大庆的名字自此鼓舞了一代代人。

一辆重达5.1吨的贝乌—40型钻机绞车,吸引着参观者的目光。这是“铁人”王进喜带领的1205钻井队在大庆打下第一口油井“萨55井”时,“人拉肩扛”来的钻井主机原件。“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的铁人王进喜,将一生献给了祖国石油工业。

大庆油田的卓越贡献已经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党百年之际,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启程:在传承中继续建设百年油田

走进红色质朴的“二号院”,一条青铜铺就的“大庆之路”从室外一路通向馆内。青铜路上雕刻着一串串年份数字,大庆油田的历史脉络清晰可见。

一年前,建党百年天安门广场庆典第62号红旗入藏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寓意建党百年之际恰为大庆油田发现62周年。如今,这面红旗及捐赠证书正在馆内展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党百年天安门广场庆典第62号红旗

“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开馆以来已有400余万人次走进馆中感受红色文化,汲取接续奋斗的强大动力。”关颖说。

走进尾厅,“大庆之路”再次出现。展线恍如时光隧道,一条披荆斩棘的创业路清晰可见,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薪火相传。岁月已远,但那些曾在此挥洒过汗水的名字,没有被遗忘。

为国出油65年从未间断。“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刻在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尾厅墙上的大字,闪烁着耀眼光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有文化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