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组北洋时期(1912年-1928年)的军阀及要员肖像照,让我们一览北洋乱世时期的那些风云人物的风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世凯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北洋军阀领袖。字慰亭(又作慰廷),号容庵、洗心亭主人,汉族,河南省项城市人,故人称“袁项城”。

袁世凯早年发迹于朝鲜半岛,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爱新觉罗·溥仪退位,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同年当选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914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5年12月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原定于1916年1月1日举行登基大典,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3月22日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撤销帝制。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归葬于河南省安阳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冯国璋

冯国璋(1859年1月7日—1919年12月28日),字华符,一作华甫,小名四儿,直隶河间市西诗经村人, 直系军阀的首领,与王士珍、段祺瑞并称为“北洋三杰”。

冯国璋早年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曾任北洋步兵学堂总办兼督练营务处总办。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冯国璋任中央练兵处军令司副使,后历任统制和第一军总司令。其为人亦首亦尾,但聪明好学、勤奋刻苦。辛亥革命时率领北洋军镇压武昌起义。后曾奉命率军进攻南京,镇压“二次革命”。又出任江苏都督,坐镇东南。袁世凯称帝后曾任命他为参谋总长,后来又让他代替段祺瑞兼理征滇总司令,他均未上任。并联合五将军发出逼迫袁世凯取消帝制的通电。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经过国会补选冯国璋为副总统,在南京办公。后黎元洪与段祺瑞爆发“府院之争”,引发张勋复辟,为段祺瑞所镇压。黎元洪辞职,冯国璋进京任代理总统,段祺瑞复任国务总理。民国七年(1918年)8月13日,冯国璋通电辞去副总统,于民国八年(1919年)返回河间故里。民国八年(1919年)10月,冯国璋抵北京,12月28日病逝,终年60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段祺瑞

段祺瑞(1865年3月6日-1936年11月2日),原名启瑞,字芝泉,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今安徽省合肥市)人。中华民国时期皖系军阀首领,号称“北洋之虎”,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

1916年至1920年为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者。1924年至1926年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1926年3月18日发生了段祺瑞政府镇压北京学生运动的三·一八惨案。“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曾胁迫段祺瑞去东北组织傀儡政府,段严词拒绝。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逝于上海宏恩医院。

号称“六不总理”,曾四任总理,四任陆军总长,一任参谋总长,一任国家元首。是中国现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任过中国第一所现代化军事学校——保定军校的总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佩孚

吴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东蓬莱人。 民国时期直系军阀首领、中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官至直鲁豫两湖巡阅使、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

吴佩孚早年先后到开平武备学堂、保定陆军速成军校学习,毕业后到北洋督练所参谋处任职。辛亥革命时,在曹锟手下任第三师师长。曹吴在北洋军阀时期结成军事集团,史称直系军阀。1920年,吴、曹直系军阀与段祺瑞的皖系军阀之间爆发了直皖战争,曹吴得胜,入主北京。在京期间,吴佩孚主张召开国民大会,解决国内问题,遭到曹锟及其它军阀的反对,只得率师回顾洛阳。徐世昌任大总统时,任命吴佩孚为直鲁豫巡阅副使。1922年,吴佩孚反对梁士诒内阁将胶济铁路的权益出卖给日本,反对直系通缉的皖系政客,导致了直奉大战。最后将张作霖的奉系赶到了关外。这场战争使吴佩孚名声大振,成了直系的首要人物。1923年,曹锟当总统,吴佩孚升任直豫鲁巡阅使。但吴后来镇压工人运动,在北伐战争中失败逃到四川,后又回北平。 [2]吴佩孚反日立场坚定、鲜明,九一八事变后,他多次参加反日活动。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特务机关想选择吴为傀儡,建立全国性政权,被吴严词拒绝。1939年12月,吴佩孚因牙疾经日本医生治疗后暴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锟

曹锟(1862年12月12日-1938年5月17日),字仲珊,出生于天津大沽口(天津市塘沽),第五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华民国直系军阀的首领。驻军保定,被称为"保定王"。

1890年,于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毅军哨官;1919年被拥为直系军阀首领。1923年6月,曹锟将黎元洪逐走天津;1923年10月5日,重金收买议员,贿选而被选举为第五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927年移居天津。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拒绝日本出面组织新政府的要求。

1938年5月17日,曹锟病逝于天津。1939年12月,曹锟被国民政府追封为陆军一级上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黎元洪

黎元洪(1864年10月19日-1928年6月3日),原名秉经,字宋卿,是湖北黄陂人,故称"黎黄陂", 中华民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大总统。世居湖北黄陂西乡、县城、东乡与北乡。

光绪九年(1883年)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 1906年擢升暂编陆二十一军统领。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革命党人强迫推举为湖北都督。民国元年(1912年)元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黎元洪被选为副总统兼领鄂督。民国二年(1913年)支持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同年10月,袁世凯、黎元洪分别当上正副大总统。黎元洪又支持袁世凯解散国会,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兼任御用的参政院院长。后袁世凯迫使黎元洪赴京,被安置在瀛台,与之结为儿女姻亲以控制之。民国四年(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册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黎元洪坚辞不就。民国五年(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宣布恢复约法,召集国会。但实际权力则为国务总理、皖系军阀段祺瑞所掌握。黎元洪不甘于受段摆布,形成"府院之争"。段祺瑞利用张勋将黎驱走,由副总统冯国璋代行大总统。民国十一年(1922年)6月,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赶走皖系总统徐世昌,请黎元洪复职。黎元洪复任总统后,无实权。

民国十二年(1923年)6月,黎元洪再度辞职,退出政坛,移居天津投资实业。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因脑溢血在天津去世,享年65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作霖

张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汉族,奉天省海城县驾掌寺乡马家房村西小洼屯(今辽宁省海城市)人。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乳名老疙瘩,他喜欢别人叫他"张大帅"。

张作霖自幼出身贫苦农家,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后投身绿林,势力壮大,清政府无力征剿,就将其招安。张作霖协助清廷剿灭杜立三等土匪势力,后又消除蒙患,维护国家统一,逐步提升,先后担任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等,号称"东北王",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成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与孙中山、段祺瑞及卢永祥结成同盟。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张作霖打进北京,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1928年因前线战事不利,张作霖被迫返回东北。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乘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成重伤,史称皇姑屯事件,当日送回沈阳官邸后即逝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冯玉祥

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字焕章,原名基善,原籍安徽省巢县 (今安徽巢湖市),生于直隶青县(今属河北沧州市),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军阀。有"基督将军"、"倒戈将军"、"布衣将军"之称。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滦州起义。1921年7月后任陕西督军。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并将所部改称为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1军军长,电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1926年在直奉联军进攻下通电辞职。1926年3月赴苏联考察,同年5月加入中国国民党。9月17日在绥远五原誓师,率领西北军出潼关参加北伐战争。1930年3月与阎锡山组成讨蒋联军,中原大战失败后隐居山西汾阳峪,后隐居泰山。1933年5月,在察哈尔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1935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1948年1月1日被选为民革常务委员和政治委员会主席。 1948年7月回国参加新政协会议筹备工作,9月1日因轮船失火遇难。 冯玉祥是蒋介石的结拜兄弟,系国民政府青天白日勋章、美国总统二战银质自由勋章、国民政府首批抗战胜利勋章三大抗战勋章获得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勋

张勋(1854年-1923年9月12日 ),原名张和,字少轩、绍轩,号松寿老人,江西省奉新县人,中国近代政治、军事人物,中华民国初年军阀。

张勋初隶广西提督苏元春部为参将。甲午战争后,参加小站练兵,任管带。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随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升至总兵。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调北京,宿卫端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调奉天,两年后升提督。宣统二年(1910年)接统江防营,驻浦口。次年任江南提督,镇守南京。辛亥革命时,被江浙联军击败,退守徐州,仍被清廷授为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南洋大臣。民国成立后,所部改称武卫前军,驻兖州,表示仍效忠清室,禁其部剪发辫,人称“辫帅”,所部称“辫子军”。1913年镇压讨袁军。后任长江巡阅使、安徽督军。1917年,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率兵进入北京,7月,拥溥仪复辟,自封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十二日后被皖系军阀段祺瑞的“讨逆军”击败,逃入荷兰驻华公使馆避难。后病死于天津,逊清朝廷赐谥号“忠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宗昌

张宗昌(1881年2月13日,一说1882年3月4日—1932年9月3日),字效坤,山东省掖县(今山东莱州)人。 奉系军阀头目之一,长期盘踞山东 。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赴东北谋生。武昌起义后,亲率百余人投山东民军都督胡瑛,任光复军骑兵独立团团长。1913年7月,投靠冯国璋,先后任江苏陆军军官教育团监理、江苏将军公署副官长、总统府侍从武官长。后改任江苏暂编第一师师长。率部进攻护法军,任第二路总指挥。1920年兵败,所部被解散。1921年至奉天张作霖处,先后任巡署高级顾问、宪兵营长、绥宁剿匪司令、绥宁镇守使。民国十三年(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时任奉军第二军副军长。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改任宣抚军第一军军长。1925年初,任苏皖鲁剿匪司令。4月任山东军务督办。残酷镇压青岛日商纱厂工人罢工,造成“青岛惨案”。7月兼任山东省省长。1926年初,任直鲁联军总司令 。

1928年8月,兵败下野,一度亡命大连、日本。督鲁3年期间(1925年-1928年),横征暴敛, 捐税多达50余种,曾镇压济南工人运动。1932年由日本回国,潜居天津租界。同年9月3日,被山东省政府参议郑继成枪杀于津浦铁路济南车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绍曾

张绍曾(1879年10月9日—1928年3月22日),直隶大城(今属河北)人,字敬舆。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留学日本,入士官学校炮兵科。二十八年毕业归国,历任北洋督练公所教练处总办、贵胄学堂监督。宣统三年(1911)初,任新军第二十镇统制,为参加永平秋操,由新民调驻滦州(今河北滦县)。武昌起义后,兵谏清廷立宪,又谋与吴禄贞合取丰台,推翻清朝。吴禄贞被刺后,调任长江宣抚大臣,未就,旋潜至上海。1913年被袁世凯任为绥远将军。1916年为北洋政府陆军训练总监。1922年任陆军部总长。次年任国务总理。后在天津被刺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锷

蔡锷(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 ,汉族,湖南邵阳人,近代伟大的爱国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民主革命家 ,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蔡锷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另一件是四年后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其遗著被编为《蔡松坡先生遗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之江

张之江(1882-1966),直隶(今河北省黄骅市滕庄子乡留老仁村人 )盐山人。字紫眠,号子姜,教名保罗。1903年加入北洋常备军,后在北洋军第一混成协任排长。1910年编入清军陆军第二十镇,后加入冯玉祥的“武学研究会”。1911年参加滦州起义,失败后被递解回籍。1912年任晋北东路军司令部参谋。1914年加入北洋军第十六混成旅,后成为冯玉祥的五虎上将之一。1921年冯部扩编为师,任二十一旅旅长。1922年任第七混成旅旅长。1924年参加了第二次直奉战争,任冯军第一路军司令。北京政变后,曾任国民军一军师长、骑兵旅长、察哈尔都统等职。1926年,冯玉祥通电下野后,任西北边防军督办、西北军总司令。同年率部与奉直联军激战于南口,失败后退绥远。9月,冯回国在五原誓师北伐,从此国民军转入国民党旗下。

1927年12月,代表冯玉祥出席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此后留居南京,任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北伐战争第二阶段,任参谋总长,并担任蒋冯之间首席联络官。嗜爱国术,1928年4月任南京国术馆馆长。此后历任全国禁烟委员会主席、苏北清乡督办、国术研究院院长、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等闲职。抗日爆发后,曾任国民参政会第二、第三、第四届参政员,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制宪国大代表。1946年退役闲居北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会特邀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庆恩

刘庆恩(1869~1929),德阳孝泉人。回族。早年入广东水师学堂学习。1895年随刘永福在台湾抗击日本侵略军。清廷将台湾割让日本后,他辞去军职,受聘于汉阳兵工厂任技工。在枪炮制造、修理方面颇有才能,被张之洞派赴日本学习兵工技术。后考入东京帝国大学,专攻机械及枪炮制作。在日期间,拥护孙中山的革命主张,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他性情耿直,敢说敢干,在与立宪派的争论中,曾用火钵痛击主张立宪的周先登,在留日学生中博得一致好评。1909年赴德国克鲁伯兵工厂深造。辛亥革命爆发后,奉孙中山之命在柏林采办、验收军火,并将军火安全运送回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刘庆恩任汉阳兵工厂总办。1915年,他试制成功中国第一支自动步枪,受到政府嘉奖。后又在政府不予拨款,技术装备落后的条件下,倾其家产并向亲友借贷,出资试制大炮,他亲自动手操作,终于试制成功射程远而准确的大炮,使参观试射的人惊叹不已,纷纷向他表示祝贺。北京政府派来的大员问:“此炮何名?威力如此之大,真了不起!”刘庆恩愤然回答:“此炮系我刘庆恩自己出钱制造,名‘庆恩炮’。”从此。“庆恩炮”名扬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