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0年12月,经过两次战役,联合国军被志愿军打到退守“三八线”,经过彭总等人的商量研究决定打过三八线,发起第三次战役。

12月22日,志愿军总部下达了命令,要歼灭临津江东岸以及北汉江西岸地区一线布防之南朝鲜第1、第6、第2师及第5师一部。

他们兵分左右两路向南突进,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大难题,就是如何渡过临津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临津江是汉江支流,中游江面恰好横在三八线上,正是志愿军第三次战役所要突破的地段,而南岸还有陡崖峭壁,所以掌握好这里的地形才能有助于作战部署,最后这一任务就交到第39军军长吴信泉的手中。

11日吴信泉就命令116师师长汪洋,让第348团从驻地平壤出发到九化里以南地区,执行突破临津江的战斗侦察任务,很快在116师的侦察下,吴信泉基本掌握了南朝鲜第1师兵力部署、战斗编成和阵地火力配备等情况。

南朝鲜第1师凭借临津江天然屏障,加固了朝鲜战争爆发前就准备好的防御阵地,在临津江南岸形成了纵深约9公里的3道防御阵地,除沿江陡崖有一道连续堑壕外,各个高地均构筑有堑壕、土木火力发射点,构成环形支撑点式防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阵地的前沿还有多个铁丝网跟武器装备,在临津江南北两岸还布置了大大小小各种地雷。

两次战役的失利让他们戒备加强,担心志愿军晚上攻过来,联合国军都用各种探照灯在晚上巡视,这种情况下,渡过临津江确实有些困难。

12月20日,第116师主力到达临津江北,在江边设置了4个观察所,对敌人进行观察。

按照计划,志愿军准备在31日便发起了战争,第50军、35军、39军跟40军共同出击,第39军在新垡至土井段突破临津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一开始第39军就为突破临津江做准备,在这过程中遇到不少难题,其中一个难题是:如何登上南岸的峭壁。

志愿军从不畏艰难,有问题就解决问题,先是汪洋师长用望远镜观察几天它的每一个特点,然后与其他人一起商量,想尽各种可行的办法,最终解决这一问题。

这个问题解决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构筑建筑进攻阵地,不过也没有难倒他们,志愿军利用自然沟总共构筑316个隐蔽部,18个营团指挥所等等,到了29日,基本上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志愿军总部规定的战争发起时间是31日下午17点,不过在汪洋等领导人的勘察下,发现天色已经接近黄昏,不利于炮兵瞄准目标,射击效果不好。

他们用了一周的时间发现日落时间基本在17点03分,敌军侦察机离开的时间在16时40,而这中间的23分钟,是射击最好的时间,既能够避开敌机,光线又好。

汪洋将这个问题告诉了吴信泉,原本在战场上临时改变攻击时间是大忌,但吴信泉考虑到这件事的可行性,便同意了,在16点40分发起攻击。

这是一场豪赌,不过结果没让人失望,第116师发起攻击,将南朝鲜第1师第12团前沿工事和主要火力点全部摧毁,随后捷报不断,他们是第三次战役中最早突破临津江防线的志愿军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