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普通人来说,成功的要素不仅有努力还有运气,“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娱乐圈更是如此,有些人生下来就含着金汤匙,手握大把资源。

姜文、冯小刚、陈凯歌等人都出自名门之后,杀入娱乐圈后更是如鱼得水,个都成为了“京圈”里名震一方的大导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还有一些低调的“京圈”大佬,背景身份并不比上述的几个人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几个人到底是什么来头?他们又到底有什么显赫的身世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达

作为宋丹丹曾经的“枕边人”,英达的身世极为显赫,以他的实力,就算是不当导演也能在“京圈”里混的风生水起,但他却偏偏要靠自己的实力在“京圈”站稳脚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达是正红旗赫舍里的正统后裔,太爷爷英敛之是《大公报》的创刊人之一,和梁启超是同事,以直言不讳名震一方,曾对慈禧太后和袁世凯进行过口诛笔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如此,英敛之还一手创办了北京辅仁大学,就连如今的香山孤儿院他也是创办人之一,可以说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光凭这一点,英达的身世就能甩一些草根导演好几条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他的爷爷英千里也绝非等闲之辈,十岁时他就抱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决心去英国留学,归国后继承了父亲英敛之的衣冠,任职辅仁大学秘书长,然而他还有一层不为人知的身份——国民党北平党部负责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抗日战争后期,英千里的秘密身份不幸暴露,在日军的搜查下锒铛入狱,但狱中的他一直不折不挠,没有向日军屈服,直到日本投降才得以获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达的父亲英若诚也是老一辈艺术家,毕业于清华大学的他,曾任职于文化部副部长,兼导演、演员、翻译家于一身,在国际上获奖无数的《末代皇帝》就是由其一手导演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英达的母亲吴世良也不一般,作为一名翻译家她曾是曹禺先生的秘书,还为周恩来总理做过翻译,和英若诚在清华大学因戏结缘,生下了英壮、英达两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别的导演炫耀自己祖上有多少功绩时,英达只要摆出下面一张族谱,就足以让众人鸦雀无声,作为一名导演,英达没有辜负祖辈的荣光,为中国影视艺术殿堂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他的儿子巴图,也正在娱乐圈中努力打拼着,但在“京圈”里,巴图始终摆脱不掉父亲英达的光环,想要开辟出自己的道路,可谓任重道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朔

“郭敬明说,我又有名又有钱,你有什么钱呀?别不要脸了,写那点东西能挣几个钱啊?那几百万算钱吗?太可笑了。”

在一次采访中,当记者问起王朔怎么看待80后作家时,王朔直接“贴脸开怼”,对郭敬明的“伤痛文学”口诛笔伐,甚至称呼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2007.01.17《王朔重出江湖再批文坛 大骂郭敬明别不要脸了》

不仅郭敬明,就连白岩松、张艺谋、余秋雨等名人都被他“炮轰”过,王朔把这些人的作品贬低的一文不值,视为中国文艺界的“糟粕”,但被他指名点姓的人大都选择忍气吞声,抱着“忍一忍风平浪静”的态度当无事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所以怼天怼地怼空气的王朔能如此“嚣张”,和他在“京圈”的地位背景脱离不了干系,虽然在江苏南京出生,但如今63岁的他长期定居在北京,在“京圈”中也是横着走的人物。

1958年出生的王朔,从小就在军区大院里长大,父亲曾是一名参谋,母亲是军医,在大院里都是一些高官子弟,王朔也结识了很多响当当的名人,在他的作品《动物凶猛》里,还能找到关于这段往事的影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受到父母的影响,在高中毕业后王朔就想去参军,在部队里他成了一名卫生院,因为性格颇为活套,结交了不少好友。

在1977年恢复高考后,王朔想抱着试一试的决心报考了,但不幸落榜,后来觉得自己的性格适合做生意便转战商海,谁知干一行陪一行,彻底断了他经商的念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在20岁时,王朔闲来无事写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等待》,谁知被《解放军文艺》刊登,虽然这篇文章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但却激励了王朔从文的信心,至此他执笔创作出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进军娱乐圈成为编导,也是受到冯小刚的启发,两人珠联璧合,一个写剧本一个当导演,在王朔的作品被批判是“痞子文学”被全面封杀后,王朔为了保全冯小刚独自一人跑去了美国,还鼓励冯小刚继续创作,自己担当所有的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冯小刚根据王朔的小说《你不说一个俗人》改编了电影《甲方乙方》,一举获得了3000万票房的傲人成绩,在王朔从美国回来后冯小刚还托人送去了5万元,但王朔却认为这是冯小刚在“侮辱”自己,拒绝接,至此两人的关系也大不如从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岩

说起海岩,可是“京圈”里实打实的代表人物,只要是他创作的剧本,基本上都能大热,他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便衣警察》被改变成同名电视剧后,就捧红了胡亚捷、申军谊等老戏骨,成为了80后一代人的回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之后创作的《玉观音》改编成电视剧后,更是获得了中国电视金鹰节最佳编剧奖,《永不瞑目》、《那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也在国内获奖无数,让海岩的名字深深刻在了中国文坛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所以海岩能写出众多优秀作品,和家庭熏陶脱离不了干系,其父是著名的戏剧家兼导演‌侣朋,曾任职中央歌舞剧院和文化部艺术二局局长,他的外祖父祖母也都是高官要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方面,和海岩特殊的人生经历有关,他1969年进入部队成为了一名海军航空兵,退伍后当了一名警察,丰富的阅历加上文学基地,让他的作品受众非常广,读者如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