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人然
学 生:老师能不能谈一下什么叫“存在”?
老 师:哈哈,问了这么大的一个问题,这是要说一辈子的呀!所有哲学都是在谈这个,所有zong教也是在谈这个,佛陀四十九年说法说的也是这个,觉士林成立这么久,平时所谈的一切也不外乎还是这个。
学 生:那老师就请简单说说大概吧。
老 师:简单来说存在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存”一个是“在”。“存”是指本自具足,本来自在。“存”不一定被感知到,但不管你感知到还是感知不到,它都一直在。就像道一样,或者指如如不动的本来,又叫如来。禅宗的六祖大师叫它自性,他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动摇、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清静、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自性就是指“存”。
“在”是指被感知到了。感知到什么?感知到“存”里面的东西。我们问一件东西在不在,那就是要感知,要看到、听到或触摸到才叫“在”,没感知到就叫“不在”。“存在”是有感知与无感知的统一,或者说是色与空,有与无的统一。这个跟道家所说的道生阴阳是一个意思。
学 生:那么感知是怎么来的呢?
老 师:感知是因缘和合的产物,它需要两者具备:能和所。能是功能,是主体;所是对象,是客体。能与所的基点是“我”,我能和我所。“我”是以身体的形式体现出来的,不同的身体就是不同载体的“我”。有了身体就必然局限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面了,时间就是“世”,空间就是“界”,世界就出现了。所以感知与世界是不可分的一个整体,感知是因世界而有的感知,世界是被感知而有的世界。
学 生:那么时间与空间跟生命又是什么关系呢?
老 师:因为有“我”就有了感知时空的主体,又因为被感知的一切都是在无常变化中的,那么主体就对这些变动的现象下一个定义,时空的概念就形成了。时空是相对的,参照而成的。比如说今天是3号,昨天2号就是过去,明天4号就是未来。在这里的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因为你处在今天3号这个基点才给出的。如果你在1号来看,这三天都是未来,如果你在5号来看,这三天都是过去了。
所以是以“我”为基点来确定时间和空间等所有概念的。《金刚经》说无我相,就是打破了对“我”这个基点的执着。于是在无我的状态里当然“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了,乃至于整个存在的有无、对错、好坏等一切的分别判断,也都因为破除了“我”而无从谈起,这样“诸相非相”,就会自然悟入如来本性。
学 生:老师说的这些,因为平时听老师讲得多,道理其实也都是明白的,可就是觉得明白道理也很难运用起来。
老 师:那当然要结合自己的体悟了啊!没有体悟怎么说都是空的。难就难在这里,就像没吃过的东西你光用脑子去想象,那永远跟品尝到是不一样的。我们必须逐渐和这个自我脱离,不被自己的感知迷惑。用刚才说的“存在”的概念来讲就是不要被你能感知的“在”所迷,穿越“在”的所有相,就会领悟到“存”的境地,这是体悟也是回归。我只能这样简单去描述。
学 生:感谢老师,我们需要回去好好体悟。
(注:本文配图皆为人然老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