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和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立新是同乡,都是遵化人,他的家在黎河东岸,我的老家在黎河西岸,是黎河水养育了我们。 他曾送我一句话: “长城脚下是故乡,黎河两岸好兄弟。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世纪80年代,我在遵化县委、县政府办公室工作,当时,报告文学作家王立新名声鹊起。《王国藩沉浮记》《毛泽东以后的岁月》相继问世,他的作品因题材重大而敏感,倍受关注,吸人眼球。我当时是文学青年,自然千方百计寻来拜读。通过拜读他的作品,我了解到,王立新,河北遵化人,1949年出生,1969年从遵化应征入伍,先后在酒泉、西昌航天中心工作12年,1979年,他在《解放军文艺》杂志上发表了处女作《秋雨》,后转业到唐山市文联从事专业创作。若干年后,我到市政府机关工作,王立新已任市文联副主席,偶尔有工作上的联系和接触,他也曾签赠我《曹妃甸》等书。及至我也退休后,交往反而多起来,经常一起参加新书发布、作品研讨等活动。我收藏唐山作家的签名书之后,大胆地向他提出要求,收藏他的全部作品,他愉快地答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末秋初的一个周末,他把自己出版的全部图书打成一捆,差不多有二尺高,双手抱着,递给我说:我老伴让用红绳捆起来。言语中,带着一份喜庆和自豪,我接过来,沉甸甸的,是一份情意,兄弟般的情意,确实是一捆很有重量的书。然后,我们坐下来,他如数家珍般的为我一一介绍。

《王国藩沉浮记》《毛泽东以后的岁月》《曹妃甸》分别获得第二、三、十一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首钢大搬迁》《大海上的钢城》分别荣获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作家协会三次召开他的作品研讨会,一次是《曹妃甸》,一次是《明星书记》,一次是《多瑙河的春天》,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在研讨会上说,王立新不仅是知名的报告文学作家,还是一名钢铁战士。专注于钢铁工业发展的报告文学,就是一部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史。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朝全说,王立新是写主旋律的能手,善于操作重大题材的重量级作家。一个作家用十年的时间始终跟踪一个特大型钢铁企业的搬迁历程,创作了长达百万字的系列长篇报告文学三部曲,这在中国是第一人。

首钢三部曲,描写了首钢的发展历程和首钢大搬迁的过程,讴歌了首钢人的牺牲和奉献精神。首钢是中国钢铁战线的一面旗帜,是中国钢铁企业的缩影。首钢的前身是石景山钢铁厂,始建于1919年,这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全国知名的超大型企业,为了改善首都的生态环境,也为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在市场经济困境中艰难转型,寻求突破,进行蜕变,把搬迁调整的过程,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探索、自主创新、激情创业的过程,为建设一流国际企业集团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搬迁调整中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展现出新的活力与前景,这不仅是首钢人新的创业,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首钢三部曲写出了首钢人搬迁的独特心境,从拆迁自己亲手建造的工厂设备到曹妃甸建设新厂,从物质条件优越的北京搬迁到荒凉边远的海岛,让我们感受到了首钢人的离情别绪和深情厚谊,也看到了首钢人的巨大牺牲和无私奉献精神,让人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说到自己的创作体会,他说:宁打一眼井,不挖十个坑。作为一名报告文学作家,王立新具有贴近生活、扎实采访的基本功。他用十年时间,关注首钢搬迁,在首钢驻厂深入生活达三年之久,亲身感受首钢沸腾的生活,从首钢大院到遥远的矿山,从老厂到新厂,结识了许许多多可亲可敬的首钢人,得到了首钢人的认同和赞许,为此,首钢总公司专门召开会议,授予王立新“首钢荣誉职工”称号,这在首钢历史上是唯一一个。写作农村改革包产到户,他六下安徽,深入乡村,与村干部彻夜长谈,终于在1988年改革开放十周年之际,完成十万字的《毛泽东以后的岁月》,在《昆仑》隆重推出,十年后,1998年,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周年,30万字的《要吃米找万里——安徽农村改革实录》问世。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作为曾经在四川服役的唐山人,夜不能寐,震后不久飞赴灾区,采写唐山人赴汶川抗震救灾的报告文学,他不辞劳苦,辗转奔波,足迹遍布了整个灾区,采访了无数感人的故事,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走一路哭一路”,无数次被感动落泪,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写成了35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唐山人在汶川》。《金桥》是一部反映民办教育20年发展历程的作品,在采写过程,他深入金桥教育集团18所学校、幼儿园,一个不差,每个都必须走到,其深入扎实、细致具体的作风令人感佩。他的体会是,作品不要写得太急,不要写得太快,要精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崇拜的作家是路遥,他和路遥同龄,他们有过同样的童年时光,路遥写黄土地醒来,深深震撼了他。还有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两个作家都是改革先锋作家。正因如此,王立新的作品关注了改革开放初期两个标志性事件:农村改革有凤阳,工业改革有首钢。他说,现实题材更有诱惑力。所以,他的作品,除了《中国往事》是写历史,开滦洋务运动,从《曹妃甸》开始转向了现实,往前走,挺立前沿。

报告文学是运用文学艺术,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是新闻性、文学性。我请王立新谈谈如何体现报告文学的文学性?他根据自己长达40多年的创作经验,概括了五点体会:第一,从文学种类的定义认知上来讲,首先要明确报告文学不是新闻加文学,而本质是文学,是用文学的手段来描写真实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这是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从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来讲,第一主人公并不是被采访对象而是作者自己,是作者通过被采访对象这个支点借题发挥传达出独特的感受和发出独特的声音;第三,从作品的内容上来讲,一定要有两个世界,一个来自被采访对象的客观世界,另一个来自作者的主观世界,前者是实的,后者是虚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彼此撞击出艺术灵感的火花,但后者一定要大于前者,用后者“罩住”前者;第四,从生活真实与艺术的真实来讲,既要来自真实又要超越真实,既要像生活又不能完全像生活,大胆地从生活的真实中挣脱和解放出来,充分展开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飞向赏心悦目的艺术世界;第五,从艺术的切入角度来讲,当你走近照相馆的临街橱窗欣赏那些艺术照片,就会发现每一个人都是扭脸或者是侧身的,这揭示了一个极其珍贵的创作奥秘,就是一定要力避新闻式的正面照相,力避对题材的正面强攻,而要学会巧妙地从侧面迂回进入作为整个艺术结构的切入点和撬动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立新先生(左)与刘绍辉先生(右)合影

在和王立新的交往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他的创作受苏联文学影响极深。他在写作《要吃米找万里》一书时,借鉴苏联军旅作家康斯坦丁·西蒙诺夫《生者与死者》的写法,先展现苦难和绝境,后写苏醒和奋起,以增强作品的力度。一次,我们共同参加杨立元《滦河诗群论稿》作品研讨会,他像以往一样,认真准备,写好书面发言材料,他从静水深流、波澜不惊的顿河写起,说到了故乡那条养育我的生命之河——黎河,说到了祁连山下巴丹吉林大戈壁腹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额济纳河,祖国大西南大凉山深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安宁河,最后说到滦河。他称赞杨立元教授“用文学唤醒了沉睡的滦河”,整个发言站位高远,收放自如,洋洋洒洒,令人耳目一新。最后他说,我们都是河流的儿子,没有理由不终生为赋予生命乳汁的母亲河痴情歌唱!我想,这句话,是互勉,更是自励。

是啊,王立新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已经75岁了。但他一直笔耕不辍,成为唐山文坛的不老松。最近一次见面时,他高兴地告诉我,他的又一部百万字的巨著“蓝宝石海湾”已经完稿,真佩服他痴情的挚爱和执着的坚持。他是河流的儿子,他要终生不停地为母亲河歌唱。

作者简介

刘绍辉,唐山市教育局原局长、二级巡视员。曾获得2019年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河北省优秀教育世家”称号,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1.

2.

3.

7.

8.

10.

11.

12.

13.

唐山市图书馆

获取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