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有限,居民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较高,如何解决这对矛盾?虹口区以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共治,因地制宜实施"一小区一方案",疏堵结合中既缓解充电难题,也助力全链条整治,消除安全隐患。

虹口区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虹口区辖域面积小,老旧小区多,人口密度高,特别是老旧小区普遍存在集中充电场所设施不足、火灾抵御能级不足等问题。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开展以来,虹口区立足区域特点,通过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撬动基层治理,对于公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由大家共商共议作出回应、予以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位于欧阳路街道的振大公寓是上世纪90年代商品房小区,内部道路局促,缺乏统一停放区域,50余辆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停放成了难题。同时,小区周边商业丰富,沿街商户、外卖快递人员也有充电需求。街道搭建平台,邀请楼组长、居民代表、周边商铺代表就安装充电桩的位置共商共议。经各方多次现场勘查,最终决定在祥德路沿街商铺前公共区域增设停放区,并加装充电设施。不仅满足居民需求,也兼顾商铺运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外滩街道久耕小区,地下电动自行车停车库充电设施齐全,但推着车斜坡上下,让老年居民犯了难。经排摸,希望在地面安装充电桩的车主约60人。在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后,在两组需求量相对较大的楼栋前空地上加装了4组充电桩,可供40辆车充电。同时,社区干部做好居民引导工作,尽可能把这些地面充电桩留给腿脚不便的老年车主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广中路街道,龙泰公寓与新昌大厦因为安装充电桩"结缘"。龙泰公寓原本采用较为老式的投币式充电器,居民反映使用不便。而附近的新昌大厦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与小区类似,体量也相似。而新昌大厦的电动自行车充电站改建项目却苦于难找到高质量的改建方。在街道牵线搭桥下,接驳靠谱的改建资源让两个小区共享,"组团"完成了充电站改造。

作者:单颖文

文:单颖文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刘力源 责任编辑:苏展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