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南之春

1904年11月,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典礼上出现了令日本军人十分尴尬大受刺激的一幕:

按照惯例,在士官学校毕业典礼上,隆重奖赏学校成绩排名前四的学生,授予银时计怀表,第一名则还会被授予天皇佩刀以示鼓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上世纪初旧照,蔡锷即毕业于该校

而令日本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第一名却是一个中国人,他的名字叫蒋方震(即蒋百里)。就这样日天天皇的所奖励的佩刀由蒋方震所获得。就在日本们士官们屏声静气等待典礼主持军官报第二名获奖人时,却发现第二名也是中国人,他的名字叫蔡锷。随即颁奖典礼暂停,日本方面细细查看了获奖者名单,发现第三名叫张孝准,还是中国人。

为避免更大的尴尬,日本方面就偷偷把张孝准放到了第五名的位置,在第三、四名的位置放了两个日本籍毕业士官。

这件事的结果直接导致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此后将中国人与日本人分开授课考试颁奖,避免闹出类似的难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留学归国后的蔡锷戎装照,英气逼人,雄姿英发

获得该年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生第二名的蔡锷,是何许人也。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1882年出生于贫寒私塾家庭,其父以授课为生。蔡艮寅从小聪慧机敏,13岁便考中了秀才,17岁由袁世凯资助500大洋赴日本求学,20岁名震日本陆军官士学校。日本军校毕业后回国,不久任滇军协统,29岁时便成为坐镇一方的云南总督。然而,这种传奇人生却在他34岁时戛然而止,留下无尽遗憾。

蔡锷所处的时代正是大清气数已尽,风雨飘摇之际。他所学军事正好在那样一个时代大显身手。

抱着救国救民于水火的万丈雄心,蔡锷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旋即回到国内,投身军界。

刚回国的蔡锷并没有马上去云南,而是在广西活动等待机会。面对四地群体的起义,当时已是摇摇欲坠的大清政府急需军事人才,经广西巡抚李经羲的邀请,蔡锷前往广西清军任职。由于蔡锷平素与同盟会革命党人交好,它遭清廷官员的怀疑,受到排挤,无法有所作为,不久只得离开广西,前往云南就任新军第19镇协同领(约相当于后来师长)。

此时的慈禧、光绪相继归天,清廷内忧外患。懵懂鲁莽的摄正王载沣根本掌控不了朝廷内外局势。全国各地已经是兵乱四起,无力应对。清政府为了自救,开始拼命重建新式陆军。这让在昆明的蔡锷得以名正言顺地安插一些同盟会会员到自己手下任职,稳固自己军中地位。

就在蔡锷这一切都安排妥当,还没等蔡锷起义举起反清革命旗帜。1911年10月11月,武昌起义在湖北爆发。为了响应辛亥武昌起义,云南腾越率先声援闹了起来。

这样一来,云南昆明形势陡然紧张起来,全省清军处于戒备状态。蔡锷审势度时,决定起义,响应湖北武昌起义,旨在一举推翻清朝统冶。

10月30号下午,蔡锷向所辖军队军官做了最后的动员,明确军纪,向各营下达作战计划。正在这个节骨眼上,云贵总督李经羲向蔡锷求救来了,北校场的士兵哗变,在向北门进攻,命令蔡锷带兵前往镇压。蔡锷于是顺水推舟,将计就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任云南都督时的蔡锷将军戎装照,仪态威严

蔡锷马上调集所有军队出发,只不过他的目标不是镇压军队哗变,而是清廷云南总督署衙门。

战斗持续了一整夜,直到第二天中午,大军攻上五华山占领了总督署,起义正式宣告初步成功。

11月1日,大中华云南军都督府成立,蔡锷被推举为都督。数日后,云南各地方州县传檄而定,全省光复,清政府在云南的封建统治被彻底推翻。

蔡锷任云南都督期间,大力推行新政,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深受军民爱戴,使民主共和思想得以在云南深入人心。

北洋袁世凯与南京孙中山临时政府达成和解后,袁世凯出任民国首任大总统。渴望和平统一的蔡锷,此刻是维护袁世凯的,也没有看穿袁世凯的真面目。蔡锷迫切希望能够看到一个统一富强的中国,对袁世凯为首的北京政府存有幻想。在蔡锷支持响应下,当时很多人也认为袁世凯是中华民族统一的象征。

在袁世凯镇压了孙中山的二次革命之后,袁世凯招蔡锷进京。

此时的蔡锷才不到30岁,政冶上还不够成孰。他以为自己到北京后可以大展拳脚,实展个人更大抱负。与之相反的是,袁世凯实则调他来京是让他远离云南,好削弱滇黔两军的实力,消除蔡锷这个潜在的隐患。

蔡锷军事上是一把好手,但政治经验太缺了,此时的他对袁世凯抱有极大的幻想。

蔡锷甚至公开说:“袁是当今中国唯一一个能把国家治理好的强人。如果袁愿意的话,就让他做一个终身的总统好了,袁世凯过去的一些错事都可既往不咎。”

蔡锷的老师梁启超则表示:蔡锷是痴心妄想,想辅助袁世凯走上现代国家政治轨道,让袁世凯替国家真正做些事,把国家带上强国之路,这只是蔡锷的一厢情愿。

但是蔡锷并不认同其老师梁启超对袁世凯的看法。蔡锷一上任就热衷于搞军事教育改革,还多次请来外国军事学家,还常与并称“士官三杰”的同学蒋百里一起来研讨现代化国防建设,可谓勤勉。经界局的开办规划它也是事无巨细,全部都由自己亲自来抓,在这样的一个平台上,他希望能为新生的民国做点贡献。

可是,连中华民国这块空壳招牌,袁世凯都开始觉得刺眼了,非要把它扔掉不可。1915年5月25日,袁世凯与日本帝国主义秘密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深深刺痛了蔡锷,使他看清了袁世凯的反动面目。到了这个时候,蔡锷总算是清醒过来了。

1915年8月15号,蔡锷从北京搭乘晚班列车前往天津和梁启超秘谋,一旦袁世凯宣布称帝,革命党力量保存较为完好的云南立刻宣布独立,举旗起义推翻袁世凯。

回到北京蔡锷为麻痹袁世凯放松对自己的监控,一边表示赞成君主国体的主张,并第一个在劝进书上签下昭威将军蔡锷的签名,一边暗地开始秘密联系起西南的军政人员准备起义。

为避免引起袁世凯的猜疑,蔡锷在公开场合批驳反对帝制的梁启超,并积极表态“赞成帝制”。同时,他佯装胸无大志,经常在八大胡同“鬼混”,与名妓小凤仙打得火热。然而,袁世凯对蔡锷仍不放心,曾派人扮成盗匪闯入蔡锷家中,翻箱倒柜,以探虚实,结果一无所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凤仙 (1899—1954),原名张凤云,蔡锷将军的红颜知己,一代凤尘侠女

蔡锷开始策划逃离北京。为了迷惑袁世凯,11月10号,蔡锷借朋友祖母80大寿宴会的机会,蔡锷还像往常一般在众人面前给小凤仙打了电话约午饭,到了中午,蔡锷从西苑门走出,就这样在小凤仙及众好友的外围掩护下乘机逃离了北京。知道蔡锷跑了之后,袁世凯大呼上了蔡松坡的当,但已经无可奈何了。

蔡锷秘密逃离北后京,到天津后旋即以治病为名东渡日本,后经台湾、香港、越南,于1915年12月19号,几经周转回到昆明。12月22号,蔡锷、唐继尧和众将士歃血为盟,决定发起护国运动推翻袁世凯帝制,为“四万万同胞争一人格”。12月25日云南向全国通电宣布独立,反对帝制,武力讨袁。

这一封通电可以说是再度唤醒了国民的共和梦。此时还是滇军将领的朱德也带着自己的部下前往昆明。当他到达昆明之后,被此时蔡锷模样吓了一跳:眼前的蔡锷蒋军已经不复当初那个英气勃发模样的滇军统帅了,整个人瘦骨如柴,整张脸上就剩下两只眼睛还有闪着光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护国战争时期抱病带兵起义的蔡锷将军,自知病重,不计死生,尤以国事为先

事实上,当时蔡锷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尽管如此,他的思想还是像宝剑一样锋利。

云南护国起义军在蔡锷统一指挥下,分别从四川,湘西和广西三个方向出师讨袁,一路上势如破竹,连下四川成都、重庆。1916年春率部在四川纳溪、泸州一带击败优势袁军,各省纷纷独立响应,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恢复共和。

愤恨交加的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为民国大总统,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蔡锷时年34岁。然而,蔡锷此刻的病情已严重恶化,在草草处理了川省善后事宜后,即于9月东渡日本治喉癌。

在日本福冈重病治疗期间,蔡锷们然时刻牵挂国内局势。

10月31日重病中的蔡锷在得知好友黄兴病逝,悲痛万分。坚持起身下床,挥毫为好友黄兴写下沉痛的挽联:

以勇健开国,而宁静持身,贯彻实行,是能创作一生者;

曾送我海上,忽哭君天涯,惊起挥泪,难为卧病九州人。

自知来日无多,蔡锷留下了遗嘱,所言无关个人家事,全系护国军队抚恤及国家之事。其遗言道:“我统率滇之护国军第一军在川战阵亡及出力人员,恳饬罗佩金等核实呈请恤奖,以昭公允;锷以短命,未能尽力为民国,应为薄葬。”

1916年11月8日上午,终因医治无效,一代名将蔡锷病逝于日本福冈,年仅34岁。

蔡锷的死讯传回国内,引起社会各界无限悲伤,为一代护国名将英年早逝惋惜伤痛。

其老师梁启超先生给蔡锷将军的一对挽联说道:

国民赖公有人格;英雄无命亦天心。

孙中山还抱痛撰写挽联:

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

可惜的小凤仙等来的不是“他日功成,必不相忘”,而是蔡松坡的死讯,小凤仙一度悲痛欲绝。挥笔为自己情定心仪的蔡锷将军写下了传诵一时的挽联,表达了对蔡锷的不舍、哀痛与无限怀念:

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

几年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美人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1917年4月12日,蔡锷的灵柩由日本福冈运抵回国,回到湖南,终于魂归故里。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国葬,蔡锷也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

蔡锷一生十分短暂,只活了34岁。然而在这有限的生命中,把自己的生命之花绽放到了极致,如彗星一样划过。在生命最后的6年里,干成了别人一辈子也干不成的二件大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他崇高的人格力量,一生以国为家的爱国情怀,富国强民的伟大抱负,都深深地影响了后人。在极其短暂的一生中,他充分地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民国初期的整个天空。

民国有蔡锷将军者,自此“四万万国人乃知何为国民人格”也。蔡锷先生不朽,民国历史赖有其人生辉。(完)

——江南之春2020年8月24日于宜昌

  • 史海钩沉,原创不易!喜欢吗?喜欢就关注,我是“”作者江南之春,让我们相约今日天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