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者按

2024中秋节,民族音乐纪录片《月亮街》火遍全网,大理发布视频号上传第一天,即在云南,尤其是大理朋友圈刷屏,流量过10万,好评如潮;第二天人民网、《中国国家旅游》杂志倾情推介,并荣登新华网。该片由大理州委宣传部出品,辜小军问乡工作室摄制,改编自白族作家又凡的同名小说。应广大观众和读者朋友对这部作品的热情和喜爱,即日起,大理融媒报纸和公众号同步独家首发连载小说《月亮街》,计9万字,敬请关注!

月亮街

作者:又凡

雪落 月升 风起 花放 云归

二十三

阿小呢锅,人逢喜事精神爽,快去对歌快去闲!

时间跨进90年代,电视机终结了月亮街,太阳能发热板终结了大木缸。

黑白电视机越来越多,之后,一夜之间,就让彩色电视机给替换掉了。广场电影没有了,月亮街也没有了。年轻人打工的工,上学的上学,做生意的做生意,后来有了酒吧,有了KTV,有了网吧,有了烧烤城,谁还去赶月亮街。

再也不必每天晚上洗衣服,因为有了洗衣机。烧洗澡水已是陈年旧事,小四妹的大木缸也拆下来堆墙角了,因为家家房顶上都架起了太阳能发热板。没有人再往井里扔吊桶提水,水龙头阀门一扭,往左是热水,往右是冷水,烫了往右一点儿,凉了再往左一点儿,憨包都会,眼睛看不见的人用起来也很方便。小四妹不必再上山砍柴,因为有了煤炉和电磁炉。不必再犁田耙地,因为有了旋耕机。阿亮老人也早已不用帮小四妹洗衣服,他渐渐上了年纪,小四妹照料他就像照料一个孩子,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老艺人油光水滑,心情舒畅。

飞机在坝子上空闪来闪去,眼看着人们往来的速度越来越快,时间却说不清道不明地越来越紧。

2023年到来的时候,看电视的人已经非常少了,人们一头扎进手机,出门带个手机就可以,钱包都省了,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生产者,面对面点赞是常事,就连帮厨的大娘跟人聊天都是:“你们看到我昨天发的抖音了吗?”拍阿亮老人的那个剧组,导演的姐姐煮个粉都要竖屏歪歪扭扭录个抖音,让导演兄弟刷到多次后终于忍无可忍:“可不可以把屏横过来?!”

手机让所有人都低着头,像做了什么错事。

只有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到时间了就升在石宝山顶,照着滇西北高原这个狭长的水乡。老梨树还是那棵老梨树。老狗还是那条老四眼狗,说不清是孙子,曾孙,还是表曾孙,堂曾孙,再不然就是玄孙,但看上去几乎一模一样。老院子么,还是那个老院子,只是房子变新了,大门也变新了。

人嘛,早就老巴巴的啦。

阿亮老人和小四妹也是一年一年老下来的,但是,在人们的记忆里,不是这样,仿佛他们不是一年年老下来,而是一开始就是那么一对老人:白发苍苍身形魁梧的盲眼艺人,一只手背着弦子一只手让老伴搀扶着,两个人像是同一个人,永远粘在一起:一起出发,一起慢慢走在村庄,慢慢走在田野,一起对歌,一起慢慢上车,慢慢下车,一起坐下来慢慢吃饭,一起慢慢回家。老爷爷总是头戴一顶黄色草帽,比他年轻麻利的奶奶除了白族妇女的解放帽,上面还扣着一顶红色遮阳纱帽。有时候走在田埂子上,一蓬蓬白刺花和青刺果花的遮拦下,只见两顶帽子,一黄一红,一草一纱,浮动而来,像两朵彩色的小蘑菇悬浮在路上,又像两只小水母漂行水中,伴随着它们的,是一个小小的龙头,圆睁着眼睛,大张着嘴,两个小花球一闪一闪。不用细看,老远的,人们就知道,那是阿亮老人夫妇带着他们的《田埂调》来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天中午,宣传部的小杨因为长沙会演的事,再次来到阿亮老人家。

梨花开得更多,更白。花分大小年,去年开得少,所以今年抢着开花,一树耀白,比上个星期又白了几重,密密实实,像是按压上去一般,远远看去,像是盖着一树白雪。走近了,每一朵小花里都有一晕浅绿,那是花蕊,根根如同蝶须,顶着红褐色的蕊珠,无不精神抖擞,道骨仙风。

“如果起得早,太阳升起以前,就能闻到梨花清凉的香!”阿亮老人不止一次跟拜访他的客人说起:“太阳一升起,照到梨花上,梨花的香气就往上跑掉了,闻不到了!”

老梨树上仍旧挂着土八哥的屋子,土八哥站在里面看着小杨,眼神冷峻。十多只小黄鸭似乎长大了些,毛也长长了些,蹲坐在地上晒太阳。老四眼趴在老梨树下,虽然一声不吭,但整个老院都在他的守护范围之内。

阿亮老人正在梨树下削一个老梨。

“亮大师,我又来啦!”小杨笑吟吟走上前来。

阿亮老人已经完全听不见了,他感觉前面空气里有一股子温热,飘过来很浓的洗发水、洗衣液和各种化妆品的味道,年轻女人的气息,问:“你是谁?”

“我是宣传部小杨,小杨!你不记得我啦?”小杨凑上前大声说。

阿亮老人什么都听不见,但他知道有人来了,年轻女人,城里来的,便朝各种香气的方向扬扬手,指指老梨树下的草墩,示意她坐下。他一肩粗硬的发丝白得发亮,银光闪闪,一张沟壑纵横的脸让岁月精雕细镂得每一个细纹里都盛满阴晴雨雪,整体轮廓还是那么硬朗、有形。

“小八哥,客来了!客来了!递烟!倒茶!讲话!客来了!客来!我弹给你弦子!句!我弹给你弦子!”阿亮老人笑着朝着土八哥说,看上去心情不错:“今天是个大晴天,梨花也开了,现在剥给你梨吃……梨花也开出来啦,剥给你梨一个吃!”

他不紧不慢削着去年摘下来捂在松毛堆里的芝麻梨,经过一秋一冬,梨有点乌心,所以他削尽梨皮后,将乌心的部分挖掉,再把梨核掏去,剩下三分之一完好的梨,白花花的,淋着汁水。

土八哥见主人在削梨,已经等不及了,在笼子里跳来跳去,兴奋不已。阿亮老人从土八哥的小屋壁上取下之前勾好的铁丝,将那一块梨穿紧,打开土八哥的门,把梨挂到笼子里,再将门拴上。土八哥于是伸着长嘴,大口大口啄梨吃,将梨汁啄得四下溅起,有一两滴飞溅在春阳下,猛地闪出几棵太阳的光芒。

阿亮老人虽然听不见,更看不见,但他知道土八哥在吃梨。脸上便浮起一抹欣喜的笑容。

“卖苞谷,醋一瓶!”阿亮老人逗土八哥玩。他将手搭在土八哥的屋子上,感受着屋子震动带来的小鸟的情绪。

小四妹从菜园子里拔了一抱小青菜回来。她比阿亮老人小近十岁,也是七十多的人了。儿子儿媳到昆明打工,有事了就回来;女儿远嫁成都,一周打回来一次视频电话。她每天在家煮饭、带孙子、喂牛、照顾老头子、剪桑条、腌酱菜,料理家中种种杂事,依旧手脚麻利,忙而不乱,耳聪目明,看上去就六十出头的样子。

看见小杨,小四妹赶紧把她拉过来,告诉她,老头的耳朵听不见了,上个星期还能时不时听到一点儿,现在是完全听不见了。至于演出的事,恐怕是去不成了。

小杨早已考虑过这件事情的解决办法,她带出来一个好评度很高的助听器,请四妹老师给亮大师戴上。

戴上助听器的阿亮老人,所有皱纹都往上扬了扬,像是一道光在他脸上飞过!

他没有料到,自己又能听见了!

千真万确,那个鲜活的世界又回来了!

土八哥嚓嚓嚓啄食芝麻梨;小黄鸭旁的两只大旱鸭掉转它们的头,正哒哒哒梳理脊背上的羽毛;老四眼冗长而又均匀地呼吸着;隔壁家的母鸡刚下了蛋,正咕咕哒、咕咕哒,高兴得不得了;村口两车相遇,一辆轿车一辆微型车,互鸣喇叭之后又各自走开了,轿车从城里回来,微型车进城办事……

“您还能弹三弦吗?”小杨问阿亮老人,同时示意四妹老师将三弦拿出来给他。

小四妹拿出十担白米换来的那把三弦,递给老伴。她的手腕上,露出用纯金锔回来的翡翠镯子。这些年她有了闲暇的时间,更有了闲钱,从箱底拿出镯子,到银匠村请师傅依其裂纹,给锔了一小朵兰花,是滇西北家喻户晓的大雪素,带两片修长的兰花叶子,煞是好看。

阿亮老人接过三弦,略作沉吟,咚咚嘣嘣试了试音,便乐呵呵弹了起来。还是那个《田埂调》,还是那个催心割肝的声音:“阿小妹,三根弦子两根断,还有一根老弦做你伴……”

老四眼很长时间没有听到阿亮老人弹弦子,这一天似乎也特别高兴,在他的弦子间隙,吼上两声。不知哪家的公鸡在远处响亮地打着鸣,混在《田埂调》里。微风过后,瓣瓣飘落的梨花和着调子轻轻飞舞。

“好听吗?好听吗……好听吗?”阿亮老人特别高兴,弹完弦子,一遍一遍问土八哥。

“对!对!对!”土八哥特别兴奋,在笼子里回答。

“咕呱——咕呱——”地上的鸭子也跟着叫。

“这个也会讲一点啦!”阿亮老人笑着跟小四妹说。

“她在叫‘亮大师’!!”小四妹在一旁开玩笑。老头子又能听到声音了,她为他感到高兴。

小杨于是和两位老人又商量了许久,终于说通了,他们答应一起到长沙参加全国非遗会演。

融融将每日为您推出《月亮街》

精彩不容错过

点击文末#月亮街合集可阅读往期内容

编辑:向红玉 陈琳玲

值周:胡亚玲 杨丹妮

主编:李胜

文明城市建设我知道

问:什么是全国文明城市?

您或您的家人、朋友向本地12345或社区或相关部门反映的问题,对办理情况是否满意?

大理市采取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线上平台和市级各部门、各街道(乡镇)、社区(村组)的投诉意见箱、信访接待室等线下相结合方式,通过座谈会、专题调研、走访巡访、问卷调查等形式不断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查巡访,及时交办整改,持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月亮街》故事连载(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