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么,使孔子两千多年来一直被人传颂?是他的思想……”今年是孔子诞辰2575周年,“闵航开讲啦”活动近日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凌金铸,在七宝镇九星家园党群服务站举行讲座,为听众讲述孔子思想的伟大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可能想不到,孔子作为思想家也是存在争议的。比如黑格尔曾说,孔子和他弟子们的谈话,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里都找得到……从表面上看,黑格尔讲得没错,但他不了解中国这块土地上的受众,不了解他们心中对政治理想的憧憬、对实现理想的路径选择以及个人该如何作为,而这些孔子都替他们说出来了。”凌金铸在讲课时说。凌金铸认为,

中国不是宗教社会,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中国人对“天国”“来世”没有什么期待,他们憧憬的是美好的现世社会,因此这种济世理想就变成了信仰,矢志不渝,世代相传。

孔子对“仁”的论述非常独到,不是谈大道理,而是从个体的亲情出发,直指人心。由此推己及人,由亲及疏,由近及远,由家庭到社会,从而达到“泛爱众而亲仁”。例如孔子说,“孝悌,仁之本”,为此,“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样讲述,礼就不再是干巴巴的教条,而变得有血有肉。

凌金铸认为,孔子以“仁”释“礼”的意义在于,把整体的社会外在规范(“礼”),转化为个体的自觉要求(“仁”),进而设计“发展人格”和“修身治国”的方案,从而为维护周的政治和文化制度提供了切实可循的路径。在孔子看来,有了“仁”这个基础,“礼”就可以得到维护。如果能恢复“礼”的基本要求,那么社会就会重新恢复秩序,通往小康和大同社会的大道就清晰可见了。

由此可见,孔子具有强烈的政治参与和责任担当意识,从而成为读书人与政治不解之缘的源头。尽管他仕途不顺,但他的政治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一直激励着后来的读书人。记者:范仲毅

供稿:区党建服务中心

初审:方佳璐

复审:石思嘉

终审:徐雷冰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