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段清波

段清波,山西芮城人,1964年2月出生,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毕业。1998年11月,34岁的段清波被委以重任,出任秦始皇帝陵考古队队长,此后十年间,他带队对秦陵地区300万平方米的区域展开考古勘探工作。

到了2006年,段清波又被任命为陕西长城资源调查队项目领队,完成《陕西省早期长城资源调查报告》等。2009年后,他回到母校任教,历任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考古系教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院长等,2019年10月13日因癌症病逝。

大约在2017年,段清波先生曾在网络演讲节目“一席”中发表过演讲,以曾在秦始皇陵工作十年的考古队长,为大家讲了一个不一样的秦始皇。值段先生忌日,如去特选摘这次演讲的部分内容,供大家追思。

这么多年来,我们对秦始皇的认识基本上是这样的:秦始皇是一位残暴的暴君,在位时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老百姓动辄被关进监狱。但是,为什么时至今日人们谈起秦始皇仍是那么津津有味?

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就是我们对文明的认识。所有的文明都是由三部分构成的:一是社会治理体系,二是宇宙观,三是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就是那个时期形成的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的最大共识。中国人和印度人、日本人之所以不同,除了长相和语言不同之外,就是因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核心价值)不同。秦始皇在他39岁统一中国后的那段时期,基本上完成了对中国文明的建构。只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因为历史赋予他的时间太短了,所以他没有完成。

关于秦始皇的描述,最原始的文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

考古发现证明,秦始皇陵与司马迁的记载有很大的契合度。但司马迁对修建秦始皇陵的描述多少又有一些夸大其词的成分,这可能是因为司马迁想给汉武帝献谏言:您老人家不能大兴土木,不能劳民伤财,不能这么建陵墓,您看看秦始皇就这么干的,结果导致了帝国的灭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段清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段清波

这其实是一个妖魔化秦始皇的过程。这个过程从秦灭亡就开始了,一直到司马迁集大成。批判秦始皇的人当中,有几个著名的人物:贾山、贾谊、陆贾、董仲舒、司马迁。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背景,都是儒生,都是儒学出身。

司马迁在《史记》里说,秦始皇陵的地宫是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达到了上具天文、下具地理这么一种设计。经探测,秦始皇陵地宫里确实存在大量的水银,很多人认为秦始皇在地宫里放水银,一是为了长生不老,防止尸体腐烂,二是为了防止盗墓。还有人夸张地说,也许有朝一日把秦始皇陵发掘了,秦始皇还安然无恙地躺在地宫里。

其实这都是拍脑袋的说法,秦始皇在地宫里放水银,其实只有一个功能:以水银来模拟江河大海。因为水银是一种水德的标志。战国后期,为了找到社会发展变化的法则,以邹衍为代表的一派学人发明了五行相克说。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相生,每一个朝向代表一种德,五行对应了“五德”。秦人认为自己到了水德,水德可以代替周人的火德,所以在秦始皇地宫里以水银来代替水,这其实是一种水德的标志。

参观过兵马俑的人都知道,秦始皇陵最著名的就是陪葬坑,目前发现的陪葬坑有200多座。里面出现兵马俑就是兵马俑坑,出现马和车就是马厩坑。过去我们认为秦始皇比较贪婪,他要把生前所拥有的一切都带到地下。

后来发现,这些陪葬坑可能是秦始皇想让后人知道,秦始皇和他之前的中国古代帝王是完全不同的。这一个个的陪葬坑,象征着一个个的中央政权下属机构,这个中央政权就是皇帝专治下的中央集权郡县制。

这一套政治体制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在秦之前的古代帝王都采取贵族分封制,春秋战国550年,群雄割据,打来打去,到了秦始皇,终于确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把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而为一,号称“皇帝”。从此,皇帝便成为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所以说,过去所有的帝王去另一个世界时,带走的是和他个人生活有关的东西,秦始皇则不然,他带走的是一套国家的政治体制。秦始皇从他39岁统一中国到50岁去世,这十多年里干了太多的事情。我们所熟知的事情包括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车辙等等,这些都是基础性的工作,但其实最重要的是建立社会治理体系。

秦始皇生前对这套政治体制充满了无限信心,所以他死后到了地下,也想让帝国的江山从始皇帝一直传下去,传至千秋万代。秦始皇陵中发现这么多的陪葬坑,其实就是秦始皇的百官系统,代表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始皇陵马厩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

在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政府求大、求实。因此,整个秦始皇陵的设计也是仿照都城的样式,气势恢宏。秦始皇陵里的瓦直径有半米长,每一块瓦上都盖有一个章。这个章上是工匠的名字,让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瓦上面,这和我们今天的质量标准管理体系相类似。

秦始皇陵里还有一项非常高明的工程——阻排水渠。因为整个秦人地区是南面高北面低,除了地表水,地下水也是从东南流向西北。为了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水进入墓室,秦人在墓葬的东、南、西面挖了一个水渠,再用青膏泥把水渠堵起来,然后把水排走,再把它堵起来,形成一个水坝。

现在的北京国家大剧院修建时,也遇到地下水的问题,后来采取的解决办法,和2200年前修秦始皇陵的工程师所用的方法一模一样。

秦始皇陵中还有一个封土建筑。据文献记载,秦始皇陵的封土高度是116米,116米有将近40层楼高,但没有建成。后来遇到农民起义,实际封土高度为55米。即便如此,55米也是中国古代陵墓中最高的。这个高度体现了所谓的“非壮丽无以重威”。

而秦始皇陵的封土不仅达到了最高的高度,而且在封土里还有一层建筑。这个建筑在地面以上,遍布墓室周围,高出地面30米。它是水平的,然后外侧呈九层台阶状。台阶上面还有廊坊,屋面上有瓦,这是供秦始皇的魂灵登高望远用的。

这个建筑的设计方案很可能来自于波斯帝国的摩索拉斯总督,修建于公元前350年左右的摩索拉斯陵墓,是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

从秦始皇陵的地宫、陪葬坑以及一些高等级的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秦始皇所构建创造的一个新时代。在秦之后,又渐渐形成了中国汉文明的形态和框架。

其实所谓的汉文明,就是以汉字为交流语言、以天地阴阳为宇宙观、以对立变通为思维方式、以讲求规矩为行为处事方式的文化体系。这也就是秦始皇所构想的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