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山好水好牛羊祁连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牧羊人和羊群 青海日报记者 丁玉梅 通讯员 赵海峰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收获的喜悦祁连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祁连县牛羊肉加工车间 青海日报记者 丁玉梅 通讯员 赵海峰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祁连山下好牧场 青海日报记者 丁玉梅 通讯员 赵海峰 摄

九月,祁连山下金黄的草甸上,藏羊群似珍珠般洒落,它们悠闲觅食,洁白的羊毛在晨曦的映照下泛起柔和的光泽。无边的草原与天空连接在一处,似也染上了朝霞的绯红,与缓缓移动的羊群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草原上露水渐退,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八宝镇东村的牧民马学云走出合作社,熟练地操作着无人机,监控着羊群的动向。即将迎来藏羊的出栏期,他的加工车间也将投入生产。马学云放牧的时间越来越少,他说:“过两天只能雇人。”

马学云,在草原上长大,见证了藏羊产业从传统放养到科学养殖,再到如今全产业链的转变。关于他和藏羊的故事,是祁连县藏羊产业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祁连县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紧紧依托优良的生态禀赋和丰富的畜牧优势,抢抓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的战略机遇,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着力推良种、稳规模、保加工、促产销,创新农牧产业化经营机制,推动祁连藏羊全产业链发展。

藏羊种源优化——打造高品质产业链的基因“密码”

祁连藏羊属高原型藏羊,是中国古老原始品种之一。祁连县古为羌人居地,按《说文羊部》解释:“‘羌’、西戌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

“大家都知道祁连的羊肉好吃,这羊就是产自咱祁连的藏羊。”祁连县畜牧兽医站站长扎西塔笑着说。祁连县有全国最大的有机生态牧场,拥有93.9413万公顷(1409.12万亩)绿色有机认证草场,祁连藏羊生长在天然草原,好品质使得祁连羊肉享誉省内外。

翻开祁连县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规划,重点产业列入的第一项便是藏羊产业。祁连县依托先天良好的生态畜牧业基础,以及本地藏羊资源优良的禀赋,从优化种源着手,迈出藏羊产业发展的关键一步。

从2022年开始,祁连县全面开展“外来品种羊”淘汰行动,建成2个万只藏羊基地、8个千只藏羊基地,15个藏羊核心群,认证有机活体牛羊106.2万头(只),并逐步建立完善良种繁育和种质资源保护体系,不断扩大优质种畜“基因库”,使良种率保持在98%以上。

迎着和煦的秋阳,在扎西塔的带领下,我们走进祁连“万只藏羊”示范基地之一的峨堡镇爱牧家庭牧场。到达秋季草场,羊群中上百只小羊羔长得胖乎乎的,它们围着母羊欢快地蹦跳着,显然,经过一个夏天的滋养,羊儿显得格外健壮。

“这5000多只羊都是祁连藏羊,今年牧草长得好,我们只在羊群回到牧场时,才给它们补饲料。”照顾羊群的活,爱牧家庭牧场负责人李积全亲力亲为。他以前养了不少其他品种的羊,后来扎西塔多次找到他,给他讲养祁连藏羊的好处,算养殖成本,他逐步替换了其他品种,在政策扶持下,建起万只藏羊基地。

“这两年政府花大力气,在省内省外推广祁连藏羊的品牌,祁连藏羊的名头越来越响亮,当地群众找我们购买藏羊种畜不说,还接到了不少省内的大订单。”建起养殖基地后,李积全接到的订单越来越多,目前他已经订购出去3000多只藏羊。

“科技人员经常来基地指导我们‘藏羊两年三胎’繁育等技术,还有专家团队上门服务,普及藏羊科学养殖方式。”养殖藏羊后,李积全觉得省心,出栏期政府还有鼓励资金,出栏越多享受的资金补贴越多。

祁连藏羊产业以生态有机畜牧业发展为依托,着力打造“万只藏羊”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藏羊生产,提升多胎藏羊选育扩繁能力,推广藏羊本品种选育,提高藏羊个体生产性能。

藏羊产业深加工——从牧场到高端产品的转型之旅

“9月1日,在县政府的指导下,我们拿到了食品生产许可证,这两天生产线已开始生产加工了。”牛羊肉深加工产业链正式运营后,马学云尽管忙得连轴转,但他脸上始终挂着笑意,不见一丝疲惫。

上世纪80年代,祁连县率先开展季节畜牧业生产,开启畜牧业商品化发展新路,增收显著,牧民养畜积极性高涨,很快牲畜实有头数破百万大关,但草场却不堪重负,祁连草原生态告急。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三个最大”省情定位给予祁连人新的启示,依托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祁连县大力推进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开启祁连畜牧业的合作化经营之路。2018年,有多年养殖经验的马学云,成立合作社,通过流转周边牧户的草场,扩大经营规模。

“通过合作经营,羊也养了不少,但是咋卖出去?”2020年,马学云在祁连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的引导下组建牛羊肉加工企业。马学云将羊屠宰后,在车间简单地做些分割。

“即便我们的羊肉品质上乘,但只是简单的粗加工,在市场上的售价只能徘徊在二十到三十元之间,这对于提升羊肉的整体价值来说,依然面临很大困难。”马学云眉头紧锁,他所面临的这一难题,正是祁连县在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何通过深加工来提高羊肉产品的附加值。

自产业“四地”建设以来,祁连县加快推动屠宰标准化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推动精细化分割,鼓励冷链运输、冷鲜上市,逐步实现“调羊”向“调肉”转变。完善屠宰加工体系,坚持养殖与屠宰相配套,祁连东部、中部、西部实现就近屠宰,提升屠宰加工现代化水平。

“大力培育引进加工销售一体化羊肉及羊制品现代加工企业,开发以羊肉为主要食材的生鲜制品、半熟调配菜、全熟预制菜等个性化特色产品,加大预制菜开发力度,推进预制菜标准化生产,加快肉、头、蹄、尾、内脏、骨、脂肪等产品全利用。”扎西塔说,祁连针对不同原料、不同工艺、不同价值,开发羊肉、羊腱、羊肚等“即食、即烹、即热”的产品,提高羊肉产品附加值。

着手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时,马学云还新建了一座现代化的加工车间,并引进一系列先进的加工设备,工厂这两天正在生产羊杂、肉丸、肉饼等五种产品。“我们计划在线下实体店和线上直播平台销售,到时候销售额肯定会比去年要翻一番。”马学云信心满满地说。

国际化全产业链——从生态牧养走向品质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这次培训咱们可以先在群里征集意见,针对大家的需求再来安排课程内容……”8月底,青海省首家藏羊产业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成立后,研究院负责人李文浩首次为牧民和广大经营者培训,一堂课虽说时间不长,但大家谈养殖心得,说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的想法,让李文浩收获良多。这不,9月他早早准备起第二堂培训课的内容来。

今年6月,青海省首家藏羊产业发展研究院、祁连县绿色有机草畜业博士工作站在祁连县农牧科技示范园同步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海北州在藏羊产业研究与发展及其生产领域和推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中迈出新步伐。

“其实,我们从2021年开始,就与祁连县有了初步的合作,在保护好生态的同时,就如何降本增效养好藏羊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李文浩说,畜牧业现代化的推进,需要科研人员开展畜牧相关的研究,而研究院落户祁连,是科研院所和高校与祁连县委、县政府共赢发展的一次双向奔赴。

李文浩告诉记者,研究院将围绕祁连藏羊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和发展,汇聚高水平技术人才开展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通过问题把脉、技术革新、成果转化,快速提升祁连藏羊产业核心竞争力。

“我们围绕祁连藏羊的品种选育、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推动藏羊的全产业链发展,为绿色有机藏羊肉的输出,提供技术支撑。”李文浩介绍,目前研究院有省内外专家32名,研究院集科研、培训为一体,以后将加入产品展示、研学等内容。

李文浩的团队从去年开始就在研究藏羊主动健康养殖模式,通过祁连白藏羊主动健康养殖模式探索,开展祁连白藏羊饲草料调制技术研发与示范,建立祁连白藏羊品质化生产模式,提升祁连白藏羊绿色高效养殖技术水平及羊肉品质,助力祁连县白藏羊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研究院的成立,祁连县于8月启动祁连藏羊国际化全产业链项目,通过该项目提升祁连藏羊的品牌价值,打造完整的祁连藏羊产业供应链体系,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

全产业链项目从藏羊的养殖和繁殖,藏羊品种改良、新产品开发,羊肉及其他相关产品的加工,羊肉质量检验、食品安全认证,羊肉产品的冷藏、运输、出口,品牌推广、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全面提升祁连畜牧业整体实力,树立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的典型。

在扎西塔看来,祁连藏羊全产业链的启动,以及近期召开的祁连藏羊、祁连牦牛、祁连黄菇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接会,都极大提升了地理标志产品的知名度,让祁连藏羊产业的发展有了实质性的改变。

经年耕耘,祁连藏羊获得不少荣誉。2014年“祁连藏羊”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保护标志;2020年祁连藏羊被纳入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21年“天境祁连羊肉”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名录;2023年,“祁连藏羊”是青海省惟一入选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的品牌;当前祁连县正在开展审报“祁连白藏羊”国家种质资源目录。

从传统放牧走向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世代生活在祁连草原的人们,见证着藏羊产业的每一次跨越。祁连藏羊产业的发展,是传统产业提质向“新”的转型样本,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价值,传统畜牧业蕴藏无限可能,也将释放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