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是生命尽头的安息之地,如今却成为,许多家庭头疼不已的大问题。

特别是当人们知道,法律规定墓地的使用年限只有20年后,让人们产生了不安全感。

自己百年之后,如果子孙没给墓地续费怎么办?难不成还真被“请”出来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有限的空间,不断扩张的需求

“落叶归根”的观念根植于传统文化,墓地不仅仅是安放逝者的场所,更是生者情感寄托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公墓作为“人生终点”,被赋予了超越其实际功能的文化意义。

正是这一特殊文化的存在,推动了公墓需求的不断攀升。

当现实困境与传统观念发生碰撞时,问题便接踵而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城市规模越变越大,土地资源的压力与日俱增。

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公墓价格,早已超过了楼房的价格。

一块不足两平方米的墓地就动辄数十万元,如此高昂的价格,老百姓根本就承受不住。

可墓地还不像房子,买不起暂时可以租着住,一旦人走了,还必须得尽快入土。

再加上这些一线城市,人口老龄化又比较严重,墓地资源长时间供不应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人们视为最后安息之地的墓园,现在成为了少数人才能负担得起的奢侈品。

有网友调侃:活着就够不容易的了,现在倒好,死都死不起了!

同商品房的70年产权不一样,墓地只有20年的使用权限,到期之后要是家属没续费,那墓地就得迁走或者被深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还不算每年动辄数千元的维护费用,好好的墓地,慢慢好像变味了。

如果土地资源越来越少,越来越稀缺,那公墓的价格往上涨,可就不是什么偶然事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土地有限,公墓价格不是光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还受很多因素影响。

城市不断扩大,住宅用地愈发紧张,商业开发的利益错综复杂,这也使得殡葬业从中受益。

许多私人墓园,借助城市扩张的机会,逐渐将墓地从外围,扩展到核心区域,其价格也随之上涨。

对于普通人来说,亲人的逝去已经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创伤,而高昂的公墓价格,则让这一伤口雪上加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的年轻人除了婚姻焦虑、房子焦虑、孩子焦虑之外,又出现了公墓焦虑。

或许也是被逼的没办法,很多年轻人选择放弃墓地,反正人生还长,先把钱花在刀刃上。

社会问题就是这样一环套一环,一个处理不好,各项问题就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搅得人焦头烂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墓地价格飙升的原因为何?

要是问题只涉及到公墓涨价,倒也还好处理,可以用经济手段来应对。可现在的问题更棘手了,毕竟土地资源正变得愈发紧张。

公墓价格大幅上涨并不是偶然的,这都是因为资源稀缺以及相关管理体系不完善,导致墓地市场乱象丛生造成的。

不说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就连昆明市的墓地价格,也已经跟城市住房差不多,一平米要一万块钱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加上各种维护费用,还不要忘了,这钱买的只是20年的使用期,续费将成为新的沉重负担。

这种价格上涨,单纯就是因土地资源变少和需求增多,出现的“泡沫”情况而已。

私人墓园瞅准这个商机,把价格抬得老高,有些墓地贵得简直离谱。

一些销售人员为了获取更多利润,利用人们对墓地永久性的误解,宣传墓地的终身使用权。

而在实际合同中,这些所谓的“终身墓地”,使用期限不过2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不透明,许多消费者买墓地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买的是有年限的安息地。

等到20年过后早已物是人非,等待自己的也只有续费,或者按照法律规定来处理,这两条路走了。

现在全国的火葬率已经超过了50%,能相应减少一些丧葬占地,但没从根本上,让土地资源不紧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一直变多,能用来办葬礼的地就越来越少了,国家不得不用政策来控制墓地扩大。

随着第一批墓地20年期限逐渐到来,社会对墓地管理的信任度已经松动了。

一来墓地费用高昂,二来管理体系透明度不足。

许多家庭碰到墓地续费问题时,往往难以找到明确的渠道,进行咨询和投诉,管理方的收费标准也未予公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不透明不仅导致公众对墓地管理心生不满,更令整个殡葬行业的信誉遭受冲击。

如果现在的情况持续下去,20年后该怎么办呢?

再深一点讲,现在的生育率下降的如此厉害,很多家庭选择了丁克,没有子嗣的家庭,在20年后又该怎么办?

或许谁都没法给出确定的答案。

那么如果到期子孙不续费,会被“请”出来吗?
这要视情况而定,公墓管理部门可能会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一种是联系家属安排后续,或者转移到其他地方进行集中保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殡葬方式的改革与文化观念的冲突

很多人认为根源还是要解决,土地资源不够用的问题,或者说解决人们落叶归根的传统观念问题。

政府一直在努力推动殡葬改革,提倡采取火化、海葬等绿色环保的丧葬办法。

可是因为传统文化的影响太强大了,改革在一些地区很难推进下去。

特别是在一些比较偏僻的地方,土葬还是大多数人的心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土葬会浪费好多土地,还容易破坏生态环境,让资源变得更紧缺

在大城市里火化率是挺高的,但相对偏远的地区,一些人还是愿意选择土葬。

火化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算大城市火化用得比较多,可火化完了还有骨灰,骨灰还得找地方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骨灰的数量会越来越多,这是个无法规避的事实,所以火化根本没有办法,完全规避公墓费用太贵的问题。

或许殡葬改革的最终归宿还是要靠熬时间。等到现在的年轻人成长起来之后,政策施行会好很多。

现在的年轻人想法不一样了,跟老一辈比,他们更能接受新的丧葬方式,从心上也能接受,人死之后只不过是一副皮囊的说法

尘归尘土归土,只要活着的时候,潇洒走一回,身死之后不留遗憾就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未来海葬、树葬、冰葬这些方式会越来越普遍。

未来问题的难点或许在于,如何改变一些偏远地区的观念。

他们会觉得,只有土葬才是对死者最大的尊重。这种文化上的深深烙印,导致殡葬改革在不少地方推进得很慢。

就算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提倡火葬和其他环保的方式,但在实际执行时,会遭到一些家庭和社区的反对。

好在这些地区的土地并不太紧张,墓地矛盾远没有大城市那么尖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未来的选择

面临这么复杂的情况,政府和社会要在文化和现实中找到平衡,真是个不容易的事。

公墓涨价、土地资源紧张、殡葬方式变化,这些都显示了中国殡葬文化正在发生很大改变。

这不仅仅是怎么对待去世的人的问题,也是怎么分配有限资源、怎么应对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间矛盾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政府推动殡葬改革的时候,也得注重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推行环保丧葬方式,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抛弃传统文化。

火葬海葬这些方式实行的时候,也得结合传统文化里的情感需求。

这样既能让逝者安息,也能让活着的人,在情感上得到安慰。

另外政府还得加强对墓地市场的监管,别让私人墓园趁机涨价或者误导消费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会的转型,往往伴随着文化的重塑

新一代人的价值观变了,他们更看重实际、在意环保,也更容易接受各种丧葬方式。

不过观念转变真的需要时间。

在一些思想比较保守的家庭看来,墓地依旧是人们祭扫先人、寄托哀思的关键地方。

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既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是社会和每一个家庭都需要面对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社会持续发展,也许以后会有更多环保、节省空间的殡葬方法出现。

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虚拟纪念馆、电子墓碑这些科技手段,将会成为人们怀念逝者的新选择。

不管时代怎么变化,让逝者得到安息,满足生者的情感表达,一直都是每个社会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命的终点并不只是一块墓地,人类从土地中来,终将归于自然

逝者的安息,不该成为资源的负担,而应是对自然的敬畏和与自然的再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