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大将在解放战争时期,地位比较特殊。

他曾受二野、四野两大野战军领导,与西野配合作战过,也就是说,他曾直接或间接地受过刘帅、育帅、罗帅、彭总、徐帅五位元帅,以及邓小平领导过。纵观全军高级将领,陈赓大将创了一个纪录。

但奇怪的是,三年多时间里,他又没有真正彻底完全地接受任何一个野战军领导,上述几位元帅级人物,都不能说真正指挥过陈赓。

以陈赓大将的党性觉悟,不会主动这样做,那么背后的原因何在呢?

毛主席有意安排。

如果不是伟人在全局顶端这样设计,绝不会出现这种情况。那么问题又来了,伟人为什么会这样定位陈赓兵团?

一、两大预备队之一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陈赓兵团是个什么单位。

抗战时期,陈赓始任129师386旅旅长,后任太岳军区司令员。由于陈赓练兵得法,又是一位善于做情报工作、根据地建设和政治工作的通才,太岳部队地位日渐重要,那时就是刘邓麾下第一重要的大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战胜利后,陈赓所部太岳部队主力改编为太岳纵队,续后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所辖人马大致包括原太岳纵队和一些地方部队。

到1947年7月,在刘邓跃进大别山的大战略中,陈赓所领部队再次扩大规模,晋冀鲁豫野战部队的四纵、九纵、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以及太岳军区22旅,合编为一个兵团,共约8万人,由陈赓指挥。

这个三十八军并不是后来我军那支赫赫有名的陆军38集团军,而是由国民党军起义部队改编而来的,这支部队历史脉络极为复杂,早年是杨虎城的陕军,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将军被迫害关押起来,陕军部队被拆解改编,杂入中央军系统。

他们备受中央军的欺压与排挤,很是愤怨。抗战胜利后,经过中共地下党反复动员,找准时机,策动了这支部队起义,由孔从周将军担任军长,加入陈赓兵团。孔从周也称孔从洲,原是三十八军的师长。新中国成立后授衔为中将,其子孔令华与伟人之女李敏结为夫妇。

之所以这么安排,中央大概考虑到陈赓在国共两方都有一定名气,治军也颇有一套巧思妙计,实践证明后来三十八军在陈赓手下打得确实很好。

兵团是解放战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一个新机构,和纵队、师、团、营这种建制单位不一样,属于半临时机构,主要是利于指挥,服务作战,适应越来越大的战争规模。

伟人不仅对陈赓青眼有加,第一个就挑中陈赓当兵团司令员,还给陈赓特殊的规格待遇。

当时兵团机构作为临时机构,下面的部队肯定会有临时思想,伟人怕陈赓指挥起来不方便,还专门指示,陈赓兵团成立一个前委会,以统筹全面工作。

尤其奇怪的是,司令员陈赓是前委书记,政治委员谢同志是副书记。而我军党的组织通行做法是,以政委为书记,以司令员为副书记。

陈赓固然比谢同志大几岁,资历深几分。但中央如此安排还是超出常理,足见伟人对陈赓寄予期望之深!

陈赓兵团挺进豫西后,伟人与刘邓等几度商量,考虑是否给陈赓兵团成立一个专门的兵团部,使陈赓的职权建制化、正规化,彻底摆脱临时指挥的尴尬。

把陈赓兵团地位一再抬高,陈赓个人的职权地位也刻意抬高,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将其为中央直接掌握的战略力量来使用。

众所周知,华北部队的三个兵团,一直是被中央当作全军总预备队使用的,尤其是大同集宁战役失利、张家口失陷之后,伟人亲自操刀,直接指挥到兵团,华北部队一定程度上成为总预备队,与华北傅阎两大股力量对峙。

但陈赓兵团的地位,历来无人多议,笔者以为,其实也是作为战略预备队使用的。

何者?

我们且看解放战争初期陈赓的经历。

二、一加一大于二

1946年底胡宗南威胁陕北时,陈赓连连在晋南打了胜仗,由于阎锡山部队战斗力极弱,光靠阎系无法限制陈赓,胡宗南不得不分出相当一部分精力对付陈赓。

1946年11月,胡宗南受蒋介石严令,准备进攻延安。中央军委命令陈赓率部西渡黄河,到陕北保卫延安。

陈赓兴奋地整备部队准备开回延安,谁知还没等到渡河,中央突然下令陈赓部队停止西渡,就地在晋西南作战,牵制胡宗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做出这个决定,一方面是晋绥部队已经开回陕北,保卫延安的力量加强了。另一方面,是陈赓部队在吕梁山区大宁县的一桩意外收获。

什么收获呢?陈赓西进时顺路解放了大宁县,把阎锡山部队驱走了,清点缴获物资时发现居然有五万担(500万斤)粮食。伟人在陕北多年,对这个“近邻”阎老西多有了解,知道他抠门、会经营,只是不知道他这么能聚敛粮食。

大宁县是吕梁山区的典型穷县,老百姓都没粮食吃,阎老西搜刮这么多粮食,其刮毒,其残忍,其荒唐,实在出乎正常人类之预料。

偏生阎老西只会聚敛而不善自守,晋军战斗力拉垮至极,陈赓所到之处,晋军几乎望风奔败。

所以,伟人在11月26日兴奋地直接给陈赓发电,重点说了这件事。在当时惜字如金的正式军事电文里,花费笔墨说打破县城缴获五万担粮食的事,是非常罕见,也是有特殊意义的。

伟人命令陈赓不要再西进,就地巩固吕梁山区已夺取的县,在晋西南就地牵制胡宗南。

陈赓领会意图非常准确,顺着伟人的思路,不仅在晋西南吕梁山区就地扎下根来,还屡屡出动打击阎军,打得阎老西惶惶不可终日。

晋西南是晋陕豫三省咽喉,扼黄河渡口,直接胁制西安,是兵家必争之地,如失此地,进攻陕北就是一句空话。

胡宗南被迫抽出专门的兵力进攻晋西南,而进攻延安的计划不得不一再推迟。

陈赓当时的绝对兵力并不多,与胡宗南、阎老西任何一家比都少得多,但因其地位关键,与陕北在大范围上成犄角之势,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1947年3月,胡宗南调集重兵攻占延安。在极其危险,极其需要援兵到陕北保卫党中央的时刻,伟人仍然没有定下最后决心调陈赓入陕北,只是命令陈赓做好渡河的准备。

党中央撤离延安后,由于彭总指挥西北野战兵团维持住了局面,伟人再次做出大胆的决策,陈赓部队一兵一卒不过黄河,就留在晋南打。

陈赓非常准确地理解了伟人意图,不惜暴露实力、暴露部队位置,在晋南发起狂攻,连连攻克17座县城,整个晋南只剩运城这一座中心城市还留在国民党军手中。

阎锡山在太原坐观成败,不敢发兵救援,胡宗南只能再次从进攻陕北的兵力中抽调一部分回来守运城。

陕北的压力得以进一步缓解,伟人终于看到实际效果,下定最后决心,陈赓部队不需要再回援陕北,老老实实在晋南打。

说一桩八卦。

当时陕北各大中央机关、报刊、团体,由于距离遥远,对晋西南、晋南情况并不熟悉,只知道南泥湾著名的王震359旅在吕梁山区,都以为这些胜仗是王震打的。

新华总社派出穆欣、冯牧、艾柏三名记者去采访王震,王震是个实诚人,当场说错了错了,汾孝战役是陈赓纵队打出来的。

总社记者赶忙去采访陈赓,见陈赓正蹲在一尊山炮前看着什么。记者们走过去细问,原来当时陈赓命令部队做了一个试验,用山炮抵近平射打敌人的城墙,看看几炮能打透城墙。

当时连发三炮,就轰塌了国军一个据点。陈赓赶忙跑到山炮阵位,亲自蹲下来查看山炮上中了几颗子弹,有几名炮手受了伤。

记者们被陈赓的细致作风感动,写了好几篇有影响力的报道,陈赓四纵的威名,借助这几篇报道在陕北各大单位传扬开来。

三、大区合作

大概也就在这件事之后,伟人对陈赓部队的重要性认识的越来越深刻,察看1947年初的电报,我们会发现一个明显的变化,伟人直接发给陈赓的电报,或者在电文中把陈赓部队单独提出来作为主送单位之一,这种情况越来越多。

有时甚至在电文抬头中,把陈谢与刘邓并称。

这意味着什么呢?

伟人开始逐步把陈赓作为独立的战略力量使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不免要问,伟人为什么这么重视陈赓,而不是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