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稻能逐渐吸收土壤中的盐分,通俗点讲,它会‘吃盐’。随着盐分的降低,土壤将变得适合种植非耐盐作物,如普通水稻、花生、大豆等。”广东海稻红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王世超正在向台下的评委,介绍团队利用AI技术选育的海水稻。

这是近日在杭州举行的“2024年全球农创客大赛”决赛上出现的一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水稻种植基地现场 参赛团队供图

据统计,全球有近150亿亩盐碱地,海水稻虽耐盐碱,但此前产量相对较低。经过全国众多科研团队多年的共同努力,目前海水稻的平均亩产已提高到800斤。仅海稻红研发的海水稻米,通过拼多多销往全国各地,部分商家的销量累计接近十万袋。

诞生于2020年的全球农创客大赛,今年迎来第四届。决赛现场,9支国际青年创业团队各自展示 “AI+农业” 的创新方案和落地成果,共同探讨全球农业食物体系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全球农创客大赛”现场合影 摄影 付梵

本届大赛由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和浙江大学共同主办,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政府、拼多多共同支持。 这也是拼多多连续四届支持这一农业科创赛事。

自6月下旬通过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官方网站发布全球招募通知以来,本届大赛共收到超过200份申请,155支队伍进入初赛。9支队伍成功晋级决赛,其中3支来自中国。他们都带来了什么方案?谁又拔得头筹?

中国团队“智慧番茄”项目获得铜奖

农业生产,过去“靠天吃饭”,依赖传统经验;而现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种植技术正在改变这一领域,人甚至可以利用AI与农作物“对话”。

在今年的大赛现场,AI技术毫无意外地成为各参赛队进行农研创新的重点。9支团队轮番展示了各自如何运用AI,从育种、种植、管理到销售等环节,改造传统的农业生产体系。

“左边的番茄售价5元/斤,右边的售价14元/斤,你们能看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吗?”广州广信科技有限公司的参赛代表黄志青一上台,就提出了一个问题。

答案很快揭晓: 右边番茄含有的番茄红素,已达到制药和化妆品行业所需的质量和成分标准。 这正是它能够以更高价格销售的原因,也凸显了高效农业带来的更高市场回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团队讲解“智慧番茄”项目思路 摄影 付梵

那么,如何在不增加环境和劳动力负担的情况下,种出这种高价值的西红柿?

这支团队的解决方案是: AI高光谱技术。 通过将AI算法与光谱成像技术相结合,精确监控和优化番茄种植的每一个环节,从而提高产量和番茄红素等营养物质的含量。

事实上除了番茄,广信科技已将这种技术应用于种植咖啡豆、果蔬、茶叶、橡胶、中草药等多种作物。

“在欠发达地区,食品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我们希望在不给环境带来更大压力的情况下,帮助全球农民种出更高品质的作物。”黄志青如是说。此外,由于技术的成熟,这套设备系统的成本,目前已降至数年前的十分之一。

最终,“智慧番茄”项目在本次大赛中荣获铜奖。

斩获冠军的是秘鲁团队。 他们针对农民普遍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创新性地推出了一套“去中心化的可交互协议系统”。 一句话概括,就是农民可将农业生产中的各种需求实时同步至这套系统,并在系统的推荐下,精准匹配政府、采购方、非政府组织等相关主体,以解决生产、销售等环节面临的问题。

坦桑尼亚团队的“气候智能灌溉器”方案则拿到了银奖。据团队成员介绍,2021年,东非大干旱加剧了当地粮食紧缺的问题。面对传统柴油发动机驱动的灌溉系统成本高昂的挑战, 他们研发了这款“气候智能灌溉器”。 它利用传感器等实时监测土水状态,结合AI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了农田灌溉的精准和高效,有效避免水资源浪费。同时,灌溉器以太阳能为动力来源,与传统柴油发动机相比,大幅减少碳排放,实现环保目标。

本届大赛金银奖团队的代表,将有机会于10月前往罗马,在 2024年FAO科学与创新论坛 上向全球农业科技创业者、投资人展示团队的创新方案。

向盐碱地要粮食

农业废弃物变饲料

除了获奖的三支团队,其他决赛晋级队伍的方案也颇具创新性。

“全球有近150亿亩盐碱地,而中国有15亿亩,它们都急需得到有效利用。”基于现实,海稻红利用AI技术,高效选育出能在盐碱地生长的海水稻品种,既有效利用盐碱地,又促进粮食增产。他们给自己的参赛队伍,取名为“世界新饭碗队”。

提到为何要来参加此次大赛,王世超表示,平日里就会关注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的活动,也想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示自己,开拓更多海外市场。“来杭州比赛的这些天,与其他队伍的成员从初相识到切磋交流,相处得就像朋友一样。”

“拟生态种植系统”, 同样是来自中国的参赛项目。出于提高农场产量和作物风味的初衷,何政洋的团队通过模仿陆地生态循环,将它复制到水中,实现无污染的水培种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拟生态种植系统”参赛队正在讲解项目

2021年全球农创客大赛的季军团队代表也来到了现场。林彭楚彬说,项目主要通过将棉花秸秆等农业废弃物,通过微贮发酵技术,使之成为一种优质粗饲料。这在解决反刍动物粗饲料不足瓶颈问题的同时,也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创办于2020年的全球农创客大赛,是一个面向青年农业企业家和创业者的世界性赛事品牌,由浙江大学与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联合发起。

大赛旨在通过广泛征集创新商业模式和数字解决方案,释放农业领域的创新潜力,助力农业食物体系转型,实现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提出的“四个更好”目标, 即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和更好生活。

此前三届比赛已吸引来自65个国家、427个团队,共1044名青年农业科技创业者的积极参与,在全球引发广泛关注。

在本次大赛致辞中,拼多多副总裁侯凯笛谈及再次支持全球农创客大赛时表示,AI的发展必将为传统农业生产注入新的活力, 拼多多希望搭建一个让全世界青年农业科技创业者相互切磋、交流的平台, 共同探索“AI+农业”落地的更多可能性。

“拼多多是中国电商平台代表之一,感谢拼多多对全球农创客大赛的支持。通过这次比赛,我们看到很多优秀的数字农业解决方案、创新的理念和技术。 今天一点一滴的创新,都将成为改变农业食物系统未来的种子, 让全球农业食物体系变得更加可持续、有韧性。”本届大赛评委会主席、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食物经济与农商管理研究所所长卫龙宝认为。

持续加码

拼多多助力科技惠农

除了全球农创客大赛,拼多多也在持续加大农研科技领域的投入力度。2022年,拼多多荣获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颁发的年度创新奖, 成为当年该奖项在全球的唯一企业获奖者。

2023年,拼多多向中国农业大学 捐赠1亿元设立“拼多多-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基金”, 支持中国农业大学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立足全球农业领域科技前沿,在强化基础研究和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该研究基金至今资助的50项在研项目中,已有多个项目收获重要的阶段性成果,部分成果先后登上《细胞》(Cell)、《自然》(Nature)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

探索AI等新兴技术在农业的应用也是近年来拼多多重点关注的议题。就在9月启幕的 第四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决赛 中,6支来自企业、农研院所、高校的队伍利用AI颠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有团队为集装箱植物工厂定制“智慧大脑”,也有团队设计并采用大模型和小模型的组合方案,实时监控集装箱内各项环境指标。

新闻回顾☞ )

此外,拼多多发挥平台优势, 打通农研成果市场化的“最后一公里”, 以市场销售反哺农业科研创新。9月19日,在丰收节开幕前夕,拼多多携手河南兰考等地共17个科技小院的师生代表,向直播观众展示东北沙棘养生茶、广西北海鲜虾酥、四川峨边鲜食笋、云南洱海留香米等近20款农研新晋成果。在拼多多的大力推广下,当天直播累计吸引1850万网友围观和拼购。

农业的未来是星辰大海,AI将赋予农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拼多多将继续携手全球青年科创人员和有志之士,一同加入这项充满前景的事业,让农业焕发新的活力。”侯凯笛表示。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记者 童蔚

编辑 陈伊

审核 张倩 陈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