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的一天,外面阳光明媚。庭院里的花都开了,鸟儿在枝头歌唱着,鱼儿在池里尽情的游戏着,一片生机勃勃。

此时的一间卧房里,病重已久的何香凝刚从睡梦中醒来。

她勉强睁开双眼,缓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她叹了口气,原来是梦啊,她还以为真的见到了哪个朝思暮想的人呢!

转念一想,那个人都走了四十几年了,许是在那边等的都不耐烦了吧?想到这里,她的嘴角弯了弯。

可很快,她像是想到了什么,神情突然慌张起来,她用尽力气叫喊:“承志,承志。”

这时,一个男子闻声走了进来,他急忙说道:“妈,怎么了?”

“我没事,你快去找周总理,让他过来,就说我有重要的事找他,你快去,快去!”

“好,我马上就去,你别着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何香凝是何许人也?她又为何突然要见周总理?他们之后又说了什么?

天赐良缘

1878年,何香凝降生在香港一户富庶的家中,他的父亲是当时香港有名的地产商何炳恒,因为她是家里第九个孩子,大家又称呼她为九小姐。

当时还是清朝的统治,何家虽然不是书香门第,但是对孩子的教育很是重视,可这并不包括女孩子,按照当时的封建传统,女子无才便是德,因此,何香凝的父母并不希望她读太多的书,只是希望能将她培养成一位举止优雅的闺秀。

到了一定的年纪,家里人开始给她缠足,这下何香凝不愿意了。

缠足之后,她发现自己不仅站不稳,走路也变得很慢,时间长了还感到疼痛,何香凝受不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晚上,她直接把裹在脚上的布解开,当她的父母再要给她缠上时,她死活都不愿意,看着可怜的女儿,何香凝的母亲也于心不忍。

可在那个年代,缠小脚是妇女端庄高贵的象征,一个女子如果没有裹脚,将来很难嫁到好人家。

最后何香凝的父亲下了决定,说:“不裹了,我就不信我的女儿将来还找不到好夫婿!”

很快,十几年过去了,何香凝也从小丫头长成了婷婷玉立的少女,到了可以婚配的年纪,许多家的公子因为她的相貌而心动,可当知道她有一双“天足”,却又转身离去。

为此她的父母很是忧愁,开始自责当初就该狠下心来,也不至于到如今不知如何是好的地步。

看到忧心忡忡的父母,何香凝很是开朗,劝说父母道:“姻缘自有天注定,既然上天都同意我不缠足,那就一定会给我安排一桩好婚事。”

果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后不久,何家就得知了一个消息,有个从旧金山回来的年轻华裔,对外宣称“非知书达理的天足少女不娶”。

这个消息的到来,令何家欢喜不已,何父急忙让人去打听他的身份来历。原来这人叫廖仲恺,比何香凝大一岁,他们一家以前一直生活在旧金山,可自从他的父亲去世后,因为经济原因,准备回国重新生活,如今的他正在一所私塾里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知道了廖仲恺的家庭情况,何父变得迟疑起来,当他把事情告诉给何香凝,何香凝笑了起来说道:“只要他人品好,现在一时的落寞,又有何妨。”

于是,何父就安排两人见面,让他们相看相看。就这样,接受西方现代教育的廖仲恺,与接受传统教育的何香凝见面了,他们互有好感,一年后,就举行了婚礼。

夫妻参加革命

婚后的二人,居住在广州市三官庙的廖公馆,尽管房屋简陋,可廖仲恺和何香凝并不在意,他们经常在一起研习诗词,讨论时事,感情也越来越深厚。

可后来发生的事,打破了他们宁静的生活。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已经注定了这个王朝走向末路,而国内的许多有志青年,看到国家衰败,纷纷出国留学,寻求救国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的廖仲恺刚刚从香港的皇仁书院毕业,他拒绝了去清廷做官的机会,希望和其他同学一样能去日本留学。

可当时的廖家已经败落,留学的经费很难凑齐,关键时刻,是何香凝从中施以援手。她变卖了自己的陪嫁首饰,细软等物,凑够了钱,廖仲恺得以去日本留学,廖仲恺在日本勤工俭学,第二年便让何香凝她也来了日本留学。

到日本后,廖仲恺顺利考入了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预科,之后又进入日本中央大学继续学习。而何香凝因为喜欢画画,就在东京的一所学校里学习绘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夫妇遇到了那个改变他们一生命运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03年的一个夜晚,何香凝和廖仲恺参加了一个由中国留学生举办的聚会,也是在那里,他们认识了孙中山。

当时孙中山正在演讲,号召有识青年加入到民主革命的救国运动中,慷慨激昂的话语,犹如当头棒喝,为一直处于迷茫的夫妻指引了方向。此后不久,他们就找到孙中山,并跟随他正式踏上了革命的旅程。

孙中山成立同盟会后,他们夫妻也在第一时间决定加入,而何香凝也因此成为同盟会的第一位女会员,日常负责通讯联络和勤务工作,为了工作的保密,当时同盟会的联络地点就在何香凝夫妻在日本的公寓中,此后他们夫妇一直追随着孙中山,为民主革命奋斗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腐朽的清王朝紧随其后被推翻了,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中华民国正式建立。

此时的廖仲恺因为跟随着孙中山,早早回到国内,并且担任广州财政司司长。可是随着辛亥革命果实被窃取,袁世凯复辟,“二次革命”失败。此后的廖仲恺夫妇又流亡到日本,但他们一直跟随着孙中山,试图发动“三次革命”。

可不幸发生了,1925年,孙中山先生因病去世。而他的离开,也让国民党内部出现大变动,党内形成两股势力,一方以何香凝夫妇为代表,遵循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另一方是以蒋介石为代表,开始大搞独裁统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股势力不相上下,一直僵持着,直到后来,在1925年8月18日,廖仲恺和何香凝在办公大楼遇到刺杀,廖仲恺连中数枪,当场身亡。

爱人的离去,让何香凝悲痛欲绝,她知道是蒋介石下的狠手,以此达到他们夺权的目的。

想到丈夫和孙中山先生的遗志,何香凝没有就此倒下,她坚强的站了起来,继续为革命事业奔走。

高举抗日的旗帜

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势力越来越大,最终取得了元首的位置,此后的他也更加肆无忌惮。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在国内引起很大的恐慌。

听到此事的何香凝怒不可遏,大骂蒋介石的无耻行径,说他是“党国之败类,民族之蟊贼”。

可很快她就知道,大势已去,党内越来越多的人倒向了蒋介石,而她也发现这时的国民政府,已不是当年她所追寻的。

不久后,心灰意冷的她辞去了党内的一切职务,彻底脱离了蒋介石的统治集团,此后的她寄情山水,吟诗作画,寓居在巴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哪怕离开了中国,何香凝的那颗爱国之心并没有改变,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中国的消息,很快传到世界各地,牵挂着无数中华儿女的心。

53岁的何香凝得知了此事,立即决定回国。

而此时的国内也是一片混乱,自从“九一八”事变以来,国民党政府一系列不抵抗政策,很快引起国内大批群众的不满,当时的东北也是因为蒋介石政府的不作为,导致全境很快沦丧,日本甚至在东北建立伪满洲政权,企图瓦解中国。

在国家危机关头,蒋介石不仅没有将矛头对准侵略者,反而大力抓捕国内的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打压国内一切支持抗战的活动,甚至在私下与日本签署卖国协定,蒋介石种种无耻的行为招来众人的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6年12月,国家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为了改变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达成国共团结一致抗日的目的,张学良和杨虎城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并向他提出八项抗日救国主张。

当消息传来,还在病中的何香凝顾不得休养,和宋庆龄一起开始联合其他爱国团体,表示支持张学良,杨虎城的行为,拥护他们救国的主张,此外他们还积极联络国内的共产党员,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

为了顺利达成国共联合抗日的目的,已经离开国民党十年的何香凝又重新回到南京,参加了当时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大会上,她和宋庆龄联合十多名中央委员,表示支持国共合作,并要求恢复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支持下,何香凝等爱国人士的配合推动下,国共合作的大门再次被打开了。

1937年7月,周总理等人将《中共中央为工部国共合作宣言》交给国民党政府。

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讲话,承认共产党的身份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而当时的红军也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

当何香凝听到这个消息,她喜极而泣,给在陕北参加革命的儿子廖承志发去电报:“汝须努力奋斗御敌,勉为政府抗战后援,以竟汝父遗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的心愿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方能胜利,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海外同胞的支持下,经过十几年的抗战,终于取得了胜利,成功赶走了日本侵略者。

这十几年来,我们付出了很多,牺牲了很多,可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们向世界展现了我中华儿女,众志成城,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中国这个古老的民族重新觉醒,焕发出无限的生机。

中国共产党凭借着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的表现,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的行为,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

相反,此时的国民政府早已失去了民心,胜利的天平滑向了共产党的一方,最后,蒋介石败走台湾,毛主席等人带着工农组成的解放军,成功解放了全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

而何香凝在新中国成立后,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邀请,参与到国家新的建设当中。此后的她继续奋斗着,带着丈夫未完成的心愿,曾接连出任国家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等重要职位。

毛主席曾评价她:“何香凝是革命的老同志,她继承了孙先生的传统,奋斗不屈,是中华民族的典范!”

晚年时,周总理夫妇还常去看望何香凝。

其实周总理早在1920年就认识廖仲恺和何香凝夫妇,那时的他们还都是为了中国革命而四处奔走的年轻人,志同道合的他们可以说一见如故,而且周总理还曾救过何香凝的儿子廖承志,她的女儿也和周总理夫妇很亲密,两家的关系一直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香凝不仅是革命家,也是一位画家,她在抗日期间曾多次画画义卖,为前线战士筹集资金。

1950年8月,为了庆祝周总理和邓颖超结婚25周年,何香凝精心准备了一幅画送给他们。

那是一幅“梅花松柏图”,画的上面还写着“恩来颖超结婚25周年纪念”。

何香凝在画中,借冰雪中清冷高洁的梅花和历经霜寒而依旧坚挺的松柏,来形容周总理和邓颖超真挚的感情,也赞美了他们矢志不渝的爱情,以及彼此坚定的革命信仰,而这幅画也深受邓颖超的喜爱,被她一直小心珍藏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朝鲜战争爆发,何香凝又为前线的志愿军战士画了一幅《喜鹊牡丹图》,并找到周总理希望他能在上面题字。

周总理有个原则,那就是从不在他人的画上题字,唯独这次他破例了,在看到何香凝送来的画后,当即写了一副对联: “鹊报援朝胜利,花贻抗美英雄。”

这副对联,直接表达出周总理对“抗美援朝”必胜的信念以及他对战士们崇高的致敬。

1971年,何香凝病重,她知道自己就要不行了,但她有个心愿一直放不下,于是她找到了周总理。

病房里,何香凝看着周总理,气喘吁吁的对说:“我死之后,不要火化,我想和仲恺葬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国家正在倡导火葬,周总理也是这项政策的拥护者,可周总理在听到老人的话后,毫不犹豫的回道:“我代表毛主席、党中央同意你的要求,放心吧,一定不烧。”

听到周总理说出这句话,何香凝才彻底放心下来。

1972年,何香凝逝世,遵从她的遗愿,党中央将她的灵柩送到南京与廖仲恺合葬。

邓颖超曾评价他们,“廖仲恺、何香凝先生一生为中国革命事业鞠躬尽瘁,建立了光辉的业绩。“

这也是他们夫妻真实的人生写照,感谢何香凝和廖仲恺为中国革命付出的努力,他们的事迹将永远为后人铭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也将继承他们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高尚品德,继承他们的意志,将自己有限的生命,投身于自己热爱的工作当中,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让短暂的青春焕发出无限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