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品诗,看电影

悟人生

我是威评书影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樵云黄同年惠中卫酒》

清·李孝洋

千顷波澄慰渴人,双樽稠迭拜芳醇。

从今识得鸣沙味,吸尽葫芦满腹春。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个磨难的过程。

苦了,累了,就想着用酒来个一醉方休,把烦恼忧愁都统统浇灭,还自己片刻的宁静和安详。所以,喜欢的人说酒是个好东西;

而不喜欢酒的人则说它误人误事,因为喝醉酒不过是自我麻醉,酒醒了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逃避不了。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酒,这古老而神秘的液体,它贯穿了中国整个文明史,并且,它或许正是人生五味杂陈的缩影。从古至今,它不仅仅是一种逃避的工具,更是情感交流的媒介,是灵感迸发的催化剂。

在灯火阑珊的夜晚,三两知己围坐,轻酌慢饮,那些平日里难以启齿的心事,在酒香袅袅中缓缓流淌,彼此的心灵得以慰藉,仿佛连夜空中的星辰都更加温柔。

酒,让人们在微醺中找到了另一种与世界对话的方式。它教会人们,面对生活的磨难,并非只有逃避一途。有时,正是这些看似逃避的瞬间,让人得以暂时抽离现实的桎梏,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找回那份被日常琐碎所掩盖的坚韧与勇气。酒醒之后,不是逃避的结束,而是带着新的视角和力量,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还有,酒文化源远流长,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文化的传承。从古代的文人墨客以酒会友,吟诗作对,到现代人们通过品酒来增进情感交流,酒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让人们在品味中感受文化的韵味,在交流中加深彼此的理解与尊重。

所以说,对于酒,或许应抱有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它既不是逃避的借口,也不是放纵的理由,而是人生旅途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品味中领悟生活的真谛,在微醺中找寻心灵的归宿。最终会发现,无论是否爱酒,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力量。

清朝时期的诗人李孝洋,在得到友人馈赠的美酒时候,有感而发写了一首感谢诗,在诗中,满满的真情流露。那种温暖之情让人感受到如沐春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李孝洋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中举,到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才进士及第,曾任浙江会稽县知县,后来卷入文字狱,发配宁古塔。

他有个同科好友名叫黄恩赐,在宁夏中卫任知县六年,倡儒学、办教育、修水利、恤民情、赈灾民、撰志乘,恪尽职守,政声颇著。在离开中卫返乡的时候,带了一些当地的酒。回到江南送了一些给好友李孝洋。

两人久别重逢,开怀大饮,酒酣之余,李孝洋写下了这首《樵云黄同年惠中卫酒》。

诗词大意:
美酒如同“千顷波澄”管够可以放开喝,两人推杯换盏频繁地畅饮品尝此酒香甘醇;
从此才真正知道中卫(鸣沙)酒的味道,把装酒的葫芦瓶吸吮干净了,感受到的是满腹含春,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这首诗极尽对产自宁夏中卫的酒的赞美。同时也是在表达对友人的感激和重逢的开心。

几十年的老友,老了相见,能不开心吗?

题目中的“樵云”,是退休隐世的意思,意思是说黄恩赐退休了当个隐世闲人,在康乾盛世的平和日子里,诗酒人生好不悠哉快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诗中所说的“中卫酒”,产自宁夏中卫。

明朝时期,中卫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很重要节点,每天商贾往来,商贸繁庶。

这里地处黄河大拐弯的位置,得黄河水之润泽,不仅水源充沛,还使得这里水质极佳,所打的泉眼里,泉水甘冽,溪流淙淙,清澈透明,富含各种矿物质,饮之甘甜,这就为中卫美酒的酿造生产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天然条件。

在《乾隆宁夏府志》中,就已经将中卫酒列为地方著名特产:“其物产最著者,夏之稻、灵之盐、宁安之枸杞、香山之羊皮,中卫近又以酒称。”

《乾隆中卫县志》有载:“酿泉,其酿酒,惟县城内各井之水作酒、味清冽,中卫酒为甘肃省著名。”还说“酿泉,夏季六月,储水造曲,水经月不腐,酿酒极佳。”

近又以酒称”,说明中卫产酒是从康乾盛世时候开始的,因为此时宁夏已经不再是边地,而中卫所在的胜金关也不再是金戈铁马之地,少了刀光剑影,更多的是繁庶的平和生活,人们自然有享乐的需求。

有好的水源,更有宁卫平原的丰收粮食作为支撑,于是酒坊就应运而生。

史书记载,明清时期的中卫已经盛产“老窖”“白干”,这些都是籍贯为山西的戍守军士所带来的酿酒工艺。另外还有雄黄酒、重阳酒、绵蓬酒、醪酒、黄酒、枸杞酒等。可以说,把中卫称之为“酒乡”都不为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所以,李孝洋对于中卫酒的赞美,不止是对好友黄恩赐赠酒的客气话,而是实实在在的发自内心的赞美。

李孝洋这首感怀诗,也透尽酒醇情浓,确实,人生里有人陪一醉方休也是幸运啊!

在李孝洋的笔下,中卫酒不仅是一杯佳酿,更是岁月沉淀的情谊与故事的载体。他继续沉醉于那缕缕酒香之中,思绪万千,仿佛每一滴酒液都承载着过往的欢笑与泪水,让人在品味间不由自主地回味起与黄恩赐共度的那些难忘时光。
"千顷波澄慰渴人,双樽稠迭拜芳醇。" 他深知,能遇上一个愿意陪自己慢慢品酒、细细谈心的人,实属难得。黄恩赐赠予的不仅是一坛好酒,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情谊,是对彼此友情的最高礼赞。

随着夜色渐深,烛光摇曳,两人对坐,杯盏交错间,更多关于梦想、生活的深刻对话悄然展开。中卫酒的醇厚,如同他们之间的友情,越品越有味,历久弥新。于是才有了这首诗,李孝洋将这份珍贵的情谊永远镌刻于纸上,让后世之人也能感受到这份超越酒香的情感力量。
从今识得鸣沙味,吸尽葫芦满腹春。” 这不仅是对黄恩赐的祝愿,也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这漫长的旅途中,有酒相伴,有友相随,便是人生最大的幸运与满足。

而中卫酒,早已成为了他们友情中最闪耀的见证,历久弥香,永不褪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

如今,对于中卫酒的赞美都留存于诗词中,现实中的中卫,只有硒砂瓜和沙坡头让人回味了。

可惜!

-作者-

威评书影史,自评自说自开怀,更多诗评、书评、影评,给您不一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