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我又一次走进桨声灯影里的平江路。

从北塔东路平江路的北口入,入口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灯柱与“福禄寿禧”彩灯交相辉映。我被人流裹挟进了平江路,到处灯光闪烁,人头攒动,望不到前头的街景,只见河岸边一道灯影里的悠悠水道伸向前方。“莺初解语,好事正酿”“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天南海北心相印,中华民族是一家”,平江路上的灯柱暖人心怀。

2023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考察调研,详细听取苏州古城保护及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利用情况汇报。总书记说,生活在这里很有福气。是啊,这就是一条充满福气的路。

作为苏州迄今保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平江路有着2500多年悠久历史,与北京国子监街、平遥南大街、哈尔滨中央大街、黄山屯溪老街、福州三坊七巷、青岛八大关、青州昭德古街、海口骑楼老街、拉萨八廓街共同当选为首批“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

这条南起干将路、北接北塔东路的南北向傍水小路,还有许多横巷,在众多的民居中你会发现顾颉刚故居、礼耕堂、东升里等更多的看点,粉墙黛瓦的民居也是一道风景线。

走平江路,我总喜欢在众多的石板小桥上穿行。平江历史街区共有石板小桥17座,多为上了年份的古桥,每一座都有一段传奇的故事。

平江河南起第一座东西向古桥思婆桥,因唐代古刹而得名。在宋《平江图》上,名为寺东桥,因桥西有唐代古刹资寿寺,资寿寺是所尼姑寺院,俗称尼姑为师婆,古桥由此得名。如今桥台排柱和两头灵芝、宝莲石雕都是武康石,是宋代的遗物,这个距今已有七八百年的武康石雕被游人抚摸得如包浆般润滑。

雪糕桥你可别以为是个时尚的名称,传说古有张孝子居萧家巷,家贫断粮,无奈抟雪为糕奉亲,传为美谈。孝子故世后,里人为其就地殓葬,并在墓旁设祠致祭,又将巷东小桥取名雪糕桥以示纪念。崇文是苏州精神之一,原来古桥还是“孝”文化的活教材。

横跨平江河的大新桥、与平江河平行的新桥,都是《平江图》中标明的古桥。这呈掎角之势“三步两桥”的两座桥,被称为“双桥”,不去周庄你也能一睹“双桥”风貌。

白居易诗云:“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一条平江路,半座苏州城。平江河上的小桥载着苏州城的记忆,载着苏州人的生活,一站到桥上,仿佛就能触到似水流年的风,沉醉在吴侬软语的温柔里。

平江路一座座石桥上,少女们色彩缤纷的汉服飘飘欲飞,或如花似焰般浓烈,或风吹仙袂般清雅。摄影师们还备有道具诗书笔墨、琴棋书画,少女们或撑一把油纸伞,或漫卷诗书,或欲抱琵琶,俏丽中更增添了几分书卷气。这一位,一袭古装,却配副大墨镜,来了个穿越;桥面上的汉服小妹,头戴珠钗,手撑纸伞,背景是街市中的红灯笼,射灯将其衬托成了今夜的明星;那一对,翩翩起舞的小姐妹,背景黄褐色的布幔上“太湖石”“老物件”“茶空间”的字样为舞蹈定了音;这一位,一袭紧身无袖红旗袍,头戴硕大红花头饰,在河对面驳岸的衬托下更显优雅;还有,那小书童好可爱,粉红的衬裙,荷兰色宽袖绣花套裙,手捧一部线装书卷,让“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从《诗经》走进现实。人们脸上写着的是美好,空气中飘飞着甜蜜的味道。

前面一群嘻嘻哈哈的中年人正在拍合影。“你们来自哪里?”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回答:“来自山东临沂”“我是苏州本地的”“来自浙江义乌”“河南商丘”“东北人”“宁夏人”“成都人”“山西运城人”“辽宁辽阳人”……原来这是一个健康主播团队,利用假期一起来苏州旅游。一群特别喜乐的中年人。

河面上吱吱呀呀摇过一条条小木船,“桥洞里面看月亮”“说不尽苏州好风光,好呀好风光”,船娘吴侬软语的歌声在夜空飘飞。小船每每穿过桥洞,桥上、船上的游客一阵对拍。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小船里看你。

流淌的风,流淌的灯,流淌的河,流淌的时光……我在来自天南海北涌动的人流中,由衷地生发出一种苏州人的满足感自豪感。

平江路的人流里,绝大多数是各地来的游客,但这条街有一个特色,店面背后的大宅院里,四通八达的横巷里,依然住着原住民。你若是早上来逛街,会遇到出门买早点或者遛狗的原住民,不少是在这里住了几十年的老苏州。他们会热情地用带着吴韵的苏白,给你讲平江路的故事。他们或许也会一个上午坐在平江路的河边看景或者发呆,景是看了一辈子的景,老样子,也有新时尚,看不够,特别是四面八方来的游客,是一道看不尽的“风景线”。发呆,是在回想从前的平江路,那塞板门、煤球炉、赤豆棒冰、大饼油条,那原汁原味的苏式生活;发呆,是在想平江路一年年的变化,他们最清楚,这几年来,住在这里的日子怎么一年年越来越有福气。

“论世三千年惟妙惟肖,弹词廿四史亦庄亦谐”,评弹博物馆门口的黄包车铜雕,为源源不断的听客迎往送来;“琴棋书画英雄慕锦,绫罗绸缎美人何处”,苏州品牌丝绸浮光溢彩。昆曲馆水袖飘逸,评弹琵琶叮咚。平江路上有很多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与呈现。不但有昆曲、古琴、苏州端午习俗、苏州缂丝织造技艺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江南丝竹、苏州评弹、桃花坞木版年画、宋锦织造技艺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羡慕吧,生活多美好,生活在这里的人有福气。一批批游客来到这个有福之地,实地感受这份福分,从平江路,从苏州,带走这份福分,在不同地域,不同岗位,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福分,属于中国的福分,属于我们时代更大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