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我要养蜘蛛、养蛇。

爸爸无法理解,摇摇头:家里小,不适合养这种东西。

这段对话,发生在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的家庭治疗现场。父女俩一开口,事情便陷入了僵局。

看着快哭的小女孩,心理咨询师问:你这么难受,爬行动物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孩抹了眼泪,说:爸爸经常不在家里,我不能一整天都玩手机,就想跟它们玩,爬宠没有动静。

原来,小女孩最近刚升入初中,新环境压力大。而父母也在今年离婚了,小女孩觉得,“相比于养小狗、小猫,选择蛇或蜘蛛,更能引起爸爸对自己的关爱。”

上面这个场景,是央视做的一档节目《相对论》,这一期谈论的是:少年的抑郁。

这期节目聚焦于家庭,直接呈现了,孩子出现问题行为的背后,其实是家庭沟通出现了错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长总习惯以“对错”的角度来看待事情,把孩子出格的行为,视为需要解决掉的“问题”。

你越是用力规劝,孩子越是不会改,双方反而会一直僵持。

就比如上面这个小女孩,她提出养蜘蛛、养蛇,在爸爸眼中是出格行为。实际上要解决的问题是:孩子缺少关心和陪伴。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中说过一句话:

你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孩子走向抑郁,往往是因为父母这2句口头禅,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对孩子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有啥好抑郁的

我有个朋友的儿子,去年因为抑郁焦虑而休学。

在这期间,朋友自己学习心理学,经过多方面调整,带动孩子爸爸不给儿子焦虑、压力。

朋友和她老公的夫妻关系也在磨合调整,向好的方向发展。

今年开学时,朋友儿子自己剪短了蓄了一年的长发,准备回到学校。朋友为儿子高兴,也淡然处之。

朋友一开始也是觉得,这么小的孩子,你有啥好抑郁的?

后来,才慢慢想明白,不上学也有路可以走。作为家长不用自己的焦虑裹挟孩子,夫妻关系自行修行,才是对孩子最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本没有抑郁的孩子,大都是父母的问题,通过孩子呈现出来而已!

想跟许多父母说,当你的孩子出现抑郁症状时,希望能够平常心对待。不要说什么就是闲的、装的、想太多、看开点之类的话语。

这些话语会成为挥向孩子的利刃,不要去做那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特别是被爸爸妈妈看见,他们的痛苦、挣扎、努力。当一个孩子被看见,他的生命就被点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怎么才考这点分

曾在学校门口,看到一位妈妈一边走一边数落孩子:

“你怎么才考这点分?才排班里第3名,一看你就没努力学习。”

其实孩子成绩考得不错,只是差2分满分而已。

孩子被妈妈数落着,一直低着头,沉默不语。

不要一味的只要求孩子去学习,也不要去同别的孩子比较。毕竟每个孩子都不一样,让孩子当孩子,要相信孩子。

在一个密不透风的家庭环境中,如果成绩成了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孩子终有一天会向内自我攻击,最后压抑成伤。

亲子间的情感链接大于一切,父母能否成为孩子的情感翻译尤为重要。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爱孩子首先要懂孩子。

你会发现,现在的父母不能再用,以前的老思想、老观念来带孩子,要转变身份靠近孩子、了解孩子、读懂孩子,然后陪伴孩子,陪伴孩子学习、玩耍。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一个比一个脆弱敏感

有人说,一直有一点不明白,咱们这代人的父母,都打骂孩子、羞辱孩子,更谈不上什么理解孩子、共情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咱们这代人还是茁壮的成长了,虽然不能说心理非常健康,但那时候抑郁的青少年,确实比现在少多了。

而且跟父母的关系,长大之后大部分也和解了。

相比现在的青少年,父母各种呵护各种理解包容,却一个赛一个的脆弱敏感。想不能这到底是为什么?

原因之一,咱们小时候媒体没有那么发达,信息不透明。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的孩子“亲密关系“太薄弱了。

孩子在学校就是学习,放学接回家,自由活动的时间太少,和同伴相处的时间太少,和人深入交流更是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孩子的很多负面情绪没有出口,如果最亲的父母都不理解、包容孩子,对他来说说是天塌了。

咱们小的时候,天天在外面玩,现在的孩子很少有这种机会了。以前的孩子不开心,玩玩就忘了;现在的孩子难过了,没有机会发泄和排解,自然就容易出问题了。

一方面,以前的生活还处于温饱阶段,那时候对精神需求没有现在这么强。

另一方面,那时候的孩子没有这么卷,能够和真实的生活有链接。比如玩耍、做家务、走近自然……这些都是一个人内在力量的源泉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生病的孩子,他永远是家庭里得病最轻的人。肯定是父母心理有很严重的问题,婚姻也出了问题,而最弱小的孩子却承了这些伤痛。

然后从行为上表现出来孩子病了,所以,最终的治疗应该回到父母身上。

多温情地陪伴吧,不一定要说啥,孩子自己就会跟你讲的。温和地笑着、听着、陪着、应和着,就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