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常所用的篮筐、扇子

再到装饰的摆件、艺术品

竹编制品

藏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在这个快节奏的数字化时代

醒狮、人龙舞、竹编等非遗文化

频频出圈

在湛江掀起一股非遗热潮

除观赏以外

自己动手DIY竹编制品

会是什么样的体验呢

指尖艺术传承千年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中国竹编传承数千年

孕育了独特魅力的竹编文化

竹编制作技艺非遗项目

是赤坎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

其独特的编织技艺深受人们喜爱

竹编制品不仅实用

还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湛江市赤坎区非遗竹编技艺传承人朱恒蕃,从事竹编工艺数十年,继承了家族传统制作工艺。在保持竹编技艺传统精髓的基础上,朱恒蕃大胆创新,将文字巧妙地编织在竹篮、竹扇上,令竹编制品在实用的同时,还增添了独特的文化韵味和艺术美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恒蕃创作的中文楷书花篮

造型古朴、典雅

花篮平底、篮口、篮身呈腰式椭圆型

篮身周围均匀分布

“厚德载物”“万事胜意”

等红色中文楷书字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竹编制品里有一些图案是方块的,楷书也是方块的,那是不是能把楷书编入竹编图案中去呢?”在摸索中,朱恒蕃先在点、线、面纵横交错试编,通过不断尝试,将楷书的笔画和结构巧妙地融入竹编图案之中。每一条篾在交织中,都能决定编织一个楷书的成败,这个过程必须保持高度的专注和谨慎,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缜密构思,估算每一个字体的位置与大小,计算直角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如今

朱恒蕃常常被邀请到

博物馆、学校、赤坎老街

通过接触与学习

让非遗文化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

展现在年轻人面前

传统技艺“年轻化”

参与感

是年轻人对非遗产生浓厚兴趣的因素之一

将竹编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

自己动手制作出

既实用又具有文化特色的生活用品

这样的创新形式

不仅让非遗文化更加贴近年轻人的生活

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店的初衷也是为了宣传湛江的非遗文化,能让更多年轻人认识、接触和喜爱竹编,让传统技艺绽放新的光彩。”曾跟着家里前辈学过竹编技艺的店主说道。

在赤坎老街一隅,有这样一家特色店铺,不仅能购买精美的竹编、蒲织制品,还提供了亲自动手制作的机会,学习基础的编织技巧,将一片片材料编织成自己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进店内

展示架上摆放着各种竹编制品

精美的竹编小扇子

小巧玲珑的竹篮

还有可爱的竹编小挂件

让人爱不释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体验区,游客围坐在长桌旁,专注地摆弄着手中的竹篾,弯曲、编织、裁剪、滴胶……在反复尝试编织后,逐渐掌握了“压一挑一”等简单的竹编技巧,纤细的竹条在手中慢慢变成精美的小扇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亲手制作的感觉真的太棒了!平常与非遗的接触仅仅是观赏,看遂溪醒狮舞狮、吴川飘色等等。通过竹编,我觉得自己找到了和传统文化连接的方式。”王女士笑着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

随着东方审美的“血脉觉醒”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愿意接触和学习这些

珍贵的文化遗产

让非遗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

也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芒

来源:湛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