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600名村民申请改姓,以祖宗牌位为证,揭开尘封600多年的秘密
奶糖味的糖果
2024-10-06 13:52江苏
2005年,江苏姜堰市城北吴家舍村的600多名村民突然提出一个不寻常的请求——集体改姓。这个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同时要求改姓?他们的原姓究竟是什么?这个决定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历史秘密?
事情要从一位名叫吴元大的村民说起。他向媒体透露,村里流传着一条奇特的祖训:"生姓吴,死姓张"。这条祖训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在生前死后使用不同的姓氏?更令人惊讶的是,吴元大声称他们的真实身份可能与一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有关。
一封特别的来信
2005年初春,《泰州日报》编辑部收到了一封不同寻常的来信。信封上写着"江苏姜堰市城北吴家舍村吴元大"的字样。编辑部的工作人员起初并未察觉这封信的特殊性,只是按照常规程序将其归类为读者来信。
然而,当负责处理读者来信的小王打开信件时,他的表情逐渐变得惊讶。信中的内容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以至于他不得不将这封信转交给了主编。
信的内容大致如下:尊敬的编辑,我是江苏姜堰市城北吴家舍村的村民吴元大。我代表我们村的600多名村民向您求助。我们希望能够集体改姓,将现在的"吴"姓改回我们祖先的"张"姓。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我们是历史上著名人物张士诚的后裔。恳请贵报能够关注此事,帮助我们实现改姓的愿望。
这封信立即在编辑部引起了轰动。主编李明看完信后,立刻召集了一个紧急会议。他对编辑们说:"这可能是一个重大新闻。600多人集体要求改姓,这在我们的报道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更重要的是,他们声称自己是张士诚的后裔,这如果属实,将是一个惊人的历史发现。"
会议决定派出经验丰富的记者陈晓前往吴家舍村进行实地调查。陈晓收到任务后,立即开始了准备工作。他查阅了大量关于张士诚的历史资料,以及姜堰地区的地方志。
第二天一早,陈晓便驱车前往吴家舍村。当他到达村口时,发现村里似乎已经有所准备。村委会主任吴长河正在村口等候,看到陈晓后,热情地将他迎了进去。
吴长河带着陈晓来到了村委会的会议室。会议室里已经聚集了十几位村中的老人。陈晓注意到,这些老人虽然年纪都很大了,但精神状态都很好,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期待和兴奋。
吴长河介绍道:"这位是《泰州日报》的陈记者,专门来了解我们改姓的事情。"随后,他又向陈晓介绍了在座的老人,其中就包括写信的吴元大。
吴元大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他站起来,激动地说:"陈记者,感谢你们能够关注我们的事情。我们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了。"
陈晓开始询问具体情况。吴元大详细讲述了他们要求改姓的原因。他说,村里一直流传着一个秘密,那就是他们的祖先其实姓张,而且很可能是张士诚的后人。
吴元大拿出了一个看起来很旧的木盒,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一块特制的木牌,木牌的两面都可以打开。吴元大解释说,这块木牌记录了他们家族的秘密历史。
木牌上写道,他们的祖先原本居住在海陵(今泰州),是张士诚的后裔。在张士诚与朱元璋争夺天下的战争中失败后,为了保全家族血脉,他们不得不改姓隐居。他们投奔到了一个姓吴的远亲家中,从此改姓为吴。
但是,为了不忘记自己的根源,他们定下了一条祖训:生前虽然姓吴,但死后的牌位上要写张姓。这就是"生姓吴,死姓张"的由来。
陈晓听完这些,心中充满了疑问。他问道:"既然你们一直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为什么现在才决定改姓呢?"
吴元大解释说,这是因为时代变了。在过去的几百年里,他们一直担心暴露身份会带来危险。但现在是和平年代,他们觉得是时候恢复自己的本姓了。
陈晓又询问了其他在场的老人,他们都证实了吴元大的说法。有的老人还补充了一些细节,比如他们家族中一直有人偷偷学习使用弓箭,据说这是张士诚家族的传统。
采访结束后,陈晓走出村委会,看着这个普通的村庄,心中充满了震撼。他意识到,如果这个村子真的藏有张士诚的后人,那将是一个惊人的历史发现。
回到报社后,陈晓立即开始撰写报道。他知道,这个故事还远没有结束,接下来还需要更多的调查和验证。但是,吴家舍村的秘密已经开始揭开,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即将重见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