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时候,一张照片能说的,比一篇千字长文还多。10月2日,项立刚发了一张莫言参加国庆招待会的照片,还附带了句意味深长的点评:“莫言比以前深沉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都明白,莫言不是一般人物,他的作品承载了太多复杂的历史与社会痕迹。虽然大家同在招待会上,面对的是同样的欢庆时刻,但莫言的表情却显得格外“沉重”。这背后,恐怕不仅仅是个人的情感,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项立刚对莫言的态度,一直是个“迷”,有种爱恨交织的感觉。2022年,他和莫言在同一个活动上碰面,然而项立刚却说,两个人仿佛处于两个世界。这种感觉,大概就像你和老朋友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却突然发现彼此聊不到一块儿去。项立刚觉得,莫言的文学和他的“讲好中国故事”的追求似乎不在同一条轨道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更绝的是,项立刚曾直接说过,“一个王伯祥顶1000个莫言”。这评价真够直接,虽然听起来有点夸张,但也道出了项立刚对莫言的不认同。他觉得,莫言的作品虽然拿了诺贝尔奖,但他没讲好那个“能被全世界认可”的“中国故事”。在项立刚眼里,莫言就是个走在文学巅峰,却没打好“文化根基”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2024年,项立刚反对起诉莫言的观点又显得特别“正义”:你可以不喜欢他的作品,但文化思想不能通过法律来解决。这态度倒是让人看到了一丝理性的火花,似乎在说:你可以不认同,但别动不动就想“清除”他。这样的莫言,也许是有争议的,但不可忽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几何时,莫言的作品被认为过于“灰暗”,甚至有人觉得他是“吃洋人饭长大的”。但他所关注的,从来是人性、社会、历史那些最复杂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项立刚的那句话——“莫言比以前深沉多了”,倒不见得是在夸他沉稳。相反这更像是一次意味深长的调侃。项立刚从来不吝批评莫言,可每次批评后,又总能让人看到他对莫言有着深层次的思考。他甚至明白,莫言的问题不是他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国庆招待会,莫言站在那里,虽然不如其他人笑得那么灿烂,但他的“深沉”似乎也是一种无言的表达。有人会说,莫言早已不再是那个激情四射的年轻人,而是一个经历过风雨的文学老人。他的作品,承载着太多历史伤痕,哪能轻松笑得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项立刚虽然不认可莫言,但他并没有否定莫言的文学价值。两个人的交锋,反映了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有人想要表达激情澎湃的“正能量”,也有人想要通过文学探讨复杂的人性与社会问题。这两种声音,正是今天我们所需要的多样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网友的评论,也倒是符合当下的“秒懂”文化。大家喜欢用简单的表情包和流行语来表达复杂的情绪,而莫言这张不笑的照片,也引发了无数的解读。有人觉得他是在“摆架子”,有人认为他“有深度”。但无论如何,这一刻的莫言,已经成功地用“沉默”抢占了话题中心。

莫言的沉默不一定是抗议,但它无疑是一种表达。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或许正是这种少言寡语的“深沉”才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