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六五,1918年出生于陇西县永吉乡直沟村岘儿湾社,绰号杨花头(因小时头上得过疮斑,留下几处斑秃而得名),外号杨三县。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由于父亲去世的早,兄弟姐妹四人由母亲含辛茹苦,抚养成人。由于十分仇视土豪劣绅的横征暴敛和残酷压迫,杨六五暗暗拜师学艺,习练武功,伺机报仇雪恨。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长征途经陇西。17岁的他亲眼目睹了这支与“国军”不同的队伍,萌生了参加红军的强烈愿望。他毅然告别母亲和弟妹,凭着练就的一身武艺,走上了追寻红军的道路。不久,因病中途流落于通渭。病好后,打听红军去向音信皆无,只好返回家乡,背起马刀开始了绿林生涯。1941年,与倾海山等六人“滴血插香、义结金兰”,常在通渭沙嘴子、武山响河沟、陇西北川一带劫富济贫。一些恶霸地主和土豪劣绅谈虎色变,对他咬牙切齿,恨之入骨,非欲除之而后快。曾任国民党通渭县榜罗镇自卫队队长的张功臣,更视杨六五为眼中钉、肉中刺,曾多次状告杨六五“罪行”,要求通渭、武山、陇西三地予以缉拿并严惩。因此,杨六五得到了“杨三县”的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3年,甘南农民起义爆发后,杨六五就同情并积极支持农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不顾杀头灭族、株连亲朋的危险,挺身而出,掩护着毛得功、郭化如等的安全,并以“寻亲访友”的名义,到处奔波,积极联系和寻找起义失败后失散在陇西附近的骨干,为开展地下武装斗争、反霸锄奸、创建陇右地下党的组织,做出了积极贡献。

1947年2月,陇渭地区第一个党组织——陇渭支部在云田倾家门成立。不久,杨六五加入了党组织,成为陇右地下党早期的党员。加入共产党后,杨六五更是舍身忘死,努力克服“绿林”习气,为党的事业加倍工作。之后,杨六五任岘儿湾村党支部书记。

1947年农历11月,杨六五参加了陇右地下党组织的安远镇反霸夺枪斗争。在这次战斗中,杨六五表现积极、机智勇敢、坚定沉着,出色的完成了所承担的任务。事后,当他得知了郭志忠被捕叛变,并正带领敌人在陇西一带疯狂抓人的消息后,他首先想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安全,为了不使革命同志落入敌人魔掌,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不顾疲劳和危险,在冰天雪地中,由岘儿湾长跑30多公里,一口气连夜赶到陇西文峰乡阴湾村,给与工委领导有直接联系的王凤贤同志去报信。然而,当精疲力尽的杨六五赶到王凤贤家里时,已闻讯的王凤贤早已外出转移,不在其家。这时,杨六五便松了一口气,决定稍休息喘喘气,待夜深人静后再转移。恰巧这时,连夜搜捕我地下党员的敌人,由叛徒郭志忠带路又扑到了阴湾村,包围了地下党员王凤贤同志的家,杨六五即被郭志忠认出,不幸落入了敌人的魔掌。

敌人抓到杨六五等地下党员后,如获至宝,想从他们口中得到地下党组织的情况,但杨六五坚不吐实,一句话也不说。无奈,敌人用尽了各种酷刑,尤其是平时对杨六五恨之入骨的张功臣更是无所不用其极。杨六五忍受着撕心裂肺的疼痛,怒目圆睁,大骂敌人,一遍又一遍的昏死过去。1947年农历腊月十八日,杨六五被敌人杀害于陇西县城北渭河畔,年仅29岁。

杨六五牺牲后,岘儿湾村党支部和其亲属将遗体抬到岘儿湾村掩埋。1986年5月16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杨六五为革命烈士。2021年4月1日,陇西县委、县政府在仁寿山烈士陵园举行了杨六五烈士纪念碑落成揭碑仪式。

来源:陇西县退役军人事务局〡编辑整 理: 掌上陇西

【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征稿邮箱:50169220@qq.com

合作请添加小编微信号:zhangshanglongxi

掌上陇西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广告发布|便民信息|本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