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 梳子姐

历史上有许多悲情的人物,诸葛亮就能算得上其中一个。

他的悲剧在于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啥事都要操心,什么都要亲自去管,忙活半天蜀中既无大将亦无能臣,把自己累死也一事无成。

《三国志》记载:“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对于诸葛亮来说,似乎在用这种近似自虐的办法来证明什么,可是历史只认可功绩,并不会奖赏“劳动模范”。

与诸葛亮类似的还有穿越者王莽,在王莽眼里那个时代一无是处,他窃取大权后什么都想改,什么都要改,所有东西都按照他的想法重新设计一遍,结果折腾了14个年头,闹得天下大乱,人心离散,最终沦为笑柄。

看什么都不顺眼,说白了就是既性格自负,又领导能力低下,最终把一手好牌打没了。

与这两个人极其类似的,还有康乾之间夹着的雍正爷,每天晚上点灯熬油看奏折,直到透支健康把自己累死。

事实证明,当领导者管的越多、越碎、越具体的时候,往往适得其反,会把事情办得非常糟糕。

原理并不复杂,每个人的精力、知识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事都懂,哪个领域都有发言权。

与此同时,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整个社会有其内在运行规律,离开谁都一样,甚至还能维持的更好,并不需要太多居高临下的瞎指挥、乱干涉。

领导管的太多,管的太具体,就破坏了这种规律,抑制了下级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导致更多人选择躺平等指令,没有指令就不敢干、不敢动,因为轻举妄动就会犯错误,就有可能让上面不高兴。

领导管的太多,管的太具体,说明疑心太重,对下级缺少信任感,这是一个团队的大忌。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如果上面总是对下面挑三拣四、吹毛求疵,下面总是对上面留一手、时刻防备,那么关键时刻就会分崩离析,土崩瓦解。

领导管的太多,管的太具体,还是好大喜功,虚荣心过盛使然,有人当官是为了贪钱,也有人不贪钱却非常贪名,就是贪图别人的颂扬称赞,所以总想从具体事上谋求成就感。

这里面有一个矛盾点,领导不是万能的,并不是什么事都能抓得漂亮成功的,一旦判断失误把事情搞砸了,责任算到谁的头上去呢?

事无巨细的领导往往名声很好,能够赢得不少赞誉,然而隆誉之后往往满地鸡毛,留下的烂摊子没法收拾,贻害无穷。

科学的领导方法讲求层次管理,一级干好一级的事,一级对一级负责,不能越俎代庖,取而代之。

当然,讲求层次管理并不意味着粗枝大叶,放手不管,可以在一定时期内重点关注微观层面的一些事情,但绝对不能经年累月陷入繁琐的事务之中。

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治军有方,料事如神,安邦定国,胸有韬略,这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

之所以费尽周章进行神化,因为除了名声尚好,诸葛亮的管理能力实在太差了,差到没法掩饰。

这也提醒人们,如果有一个人被过度神化,那么他身上也一定同时存在着无法弥补的重大缺陷。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转发!

--

笔不阿贵,文不奉承

感谢关注备用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