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好“丰”景,五谷粮满仓。走进肥城市石横镇东部的万亩塌陷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以前这里坑洼不平,都是采煤形成的塌陷地,治理后现在成粮囤子了。”正在田间指挥机械化玉米收割作业的种粮大户赵再贺说,根据收割情况看,平均亩产在1300斤左右。

肥城,曾因煤而兴,过去采煤形成的塌陷地一度成为发展的“包袱”。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肥城市坚持开发与治理并重,采取土地复垦、生态治理、产业治理的模式,对北部四个镇街采煤塌陷地进行综合整治,着力抓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最大限度恢复土地可供利用状态,实现塌陷地美丽蝶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湖屯镇董庄铺二街,昔日的采煤塌陷地变成了成方连片的良田,成熟的玉米咧着嘴笑。

据湖屯镇董庄铺二街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 赵朋介绍,全村采煤塌陷地面积650亩,通过土地平整、修建生产路、铺设灌溉管网等方式进行治理,对治理后的土地由村集体统一流转给承包大户进行承包。“不仅塌陷地环境越来越好了,还增加了村集体和村民收入,村集体每年可增收12万元。”

“通过综合治理以后,土地成方连片,生产道路通到田间地头,大型设备可以进地了,浇地也方便了,我流转过来之后精心种植,小麦、玉米亩产现在都能过千斤。”承包大户孙波高兴地说。

近年来,肥城市按照“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草则草、宜渔则渔”的原则,因地制宜实施矿山生态修复、采煤塌陷地治理、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积极探索“矿山生态修复+”新模式,全市生态修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既消除了地质安全隐患、减少了水土流失,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增加了耕地和林地面积,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我们在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体现肥城担当、展现肥城作为。”肥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冬梅说。

在桃园镇顾庄村,以前因矿山开采造成破坏的山体经过生态修复,村里发展起特色种植,昔日千疮百痍的乱石窝焕发出新的生机。

“这里原来就是一片荒山,环境又脏又乱,现在通过治理土地肥沃了,水浇条件也好了,现在种的是小麦、玉米和大豆,还建了一片藕池,村集体有了很大的收入。”桃园镇顾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顾承银说。

据李冬梅介绍,肥城市坚持“一盘棋”综合规划,统筹推进,构建政府、矿山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修复新机制。近年来,累计投资6800万元,治理废弃矿山33处,修复面积6000亩。投资1.95亿元,实施采煤塌陷地治理项目12个。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2024年,是建设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开局之年。肥城市发展改革局局长于辉表示,作为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肥城将以实际行动践行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把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作为先行区重点任务全力推进,接续谱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据了解,2024年,肥城全市大、中型绿色矿山(辖区内无小型矿山)建成率已达到90.9%、100%;治理完成历史遗留废弃矿山16处,面积28.8公顷,历史遗弃矿山图斑治理率达到44.04%。按照“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已治理完成稳沉塌陷地近10万亩。

(大众新闻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于学山 董祺桉)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