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界虽然将《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可是它们彼此的侧重点却不同。

《西游记》以架空奇幻的剧情为主,《红楼梦》却善于描写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而《水浒传》则是着重在讲农民起义,但是若论历史权谋,《三国演义》当属其中之最。

它是由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写的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重点参考了史书《三国志》,加上了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以描写战争为主,辅之兵法的极尽运用,最终成就了这一篇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历史风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本小说中,人们呼声最高的人物便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孔明。

诸葛亮似乎就是历代君王心中可遇而不可求的忠臣形象,他虽然满腹才华,神机妙算,但从不僭越君主,托大自负;

在汉室最危难的时候“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面临先帝遗孤,他照样忠心耿耿,进尽忠言,一首《出师表》写尽了一位老臣的忠直良善。

而与之相对比的,便是以“狡诈阴险,谋权篡位”著称的司马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诸葛亮和司马懿同样都是三国历史中的风云人物,他们分属蜀、魏不同的国家阵营,深得君王信赖,群臣拥戴,手握大权,战功赫赫。

这两人在群雄割据、战火纷飞的东汉末年交手过很多次,彼此都有胜有负,但是最精彩的还是一场心理战——空城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紧张危急的局势碾压”

空城计这场精彩的博弈发生在蜀汉建兴六年,此时正处于魏、蜀、吴三个国家战争的白热化阶段。

这时魏帝曹丕刚刚崩逝,十五岁的太子曹睿即位,司马懿则成了辅政大臣,可谓是风头无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魏国新君年幼没有威望,身边又有权臣虎视眈眈,这对一个王朝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气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彼时的蜀国也是君王新丧,他们急需要一场大战的速胜来振奋人心。

于是诸葛亮决定亲自率领三十万大军讨伐魏国,并同时利用马谡提供的“反间计”来故意激化魏国的国内矛盾,使其君臣离心,朝政不稳。

“反间计”的计策很成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曹睿就罢免了司马懿的军权,并将他削职回乡。

这一看没了死对头,诸葛亮大喜,他令赵云芝为主将,占据了汉中以北的地方,并从西面突袭魏国占据的祁山等地。

此时蜀国的形势一片大好,魏国却是连失三地,混乱不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天上朝的时候,曹睿问众臣:“你们谁有把握能阻挡住诸葛亮的军队,并将失地收复回来呢?”

而大臣们都是唯唯诺诺,朝中竟然没有一个人能拿得出手来与诸葛亮抗衡。

无奈之下,曹睿只得重新启用赋闲在乡的司马懿,而司马懿重新掌权后就开始全盘分析蜀国的战略布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都是交手多年的老朋友了,一眼就能看穿对方的心思,司马懿发现诸葛亮西行祁山其实只是一个幌子,他真正要做的是从街亭直入魏国腹地,从而一举击溃魏军。

所以司马懿就没有打算与蜀军正面交锋,将自己的关注点也转移到了街亭这块儿地上。

为了守住街亭,诸葛亮犯下了他人生中的一个重大错误——任用了马谡为率军将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谡此人熟读兵法,心思缜密,谋略心计都是一等一地好,但是唯有一点,他为人太过自负,不能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甚至有些时候刚愎自用、小肚鸡肠。

临行前,诸葛亮千叮咛,万嘱咐道:“街亭这块儿地方虽然很小,但是它是通往汉中最要紧的咽喉所在,你一定要镇守住这里,否则我军必败。”

可是马谡却不以为意,在蜀国时,诸葛亮常常请教他兵法之道,因此马谡认为自己的军事才能应当远胜于诸葛亮。

他到达街亭后,自作主张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和粮仓的山道旁,面对旁人的质疑,只说道:“兵法乃是置死地而后生,山地势高,则敌军每动皆掌于耳,这正是致胜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果显而易见,由司马懿率领的魏军势如破竹、一路南下,相继切断了蜀军的粮道、水源。

街亭一役蜀军大败。

两国的形势一下子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局势现在变成了由魏国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