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遂生先生爱诗词、写诗词已臻痴迷境界。他把自己比作“吟虫”,“我乃一吟虫,专施平仄功。”(李遂生《自遣》)又把自己比作“诗词痴”,夜以继日地写诗填词,并以此为乐,“子夜闲吟不罢劳,推平敲仄兴头高。”(李遂生《子夜吟》)甚至,先生还把诗词比作他的“旷世情人”,他在《今生,诗词是我的旷世情人》一诗中如是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把我的七情六欲,

毫无保留倾诉给文字。

我把写作每一首诗词,

都当作和情人的一次约会,

我把对平仄、韵律和意境的推敲、提炼,

都当作和情人推心置腹的谈情说爱。

我也记不清和情人谈过多少次了,

只觉得一天不倾诉一天就不安宁。

在此诗结尾,先生再次无限深情地感叹,让我们不得不也再度感叹于诗词家的情怀:

文字啊,我终生的旷世情人,

如果没有你,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尚书·虞书》云:“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初进黉堂即爱书,少年立志做文儒。”(李遂生《诗径栽花》),先生早年就志在“做文儒”,心向高远。尤其是从教坛挂鞭之后,“沥血浇花过半生,任由阴雨与融晴。黉堂退下诗心炽,体物抒怀伴月明。”(李遂生《鹧鸪天·人生半途》)先生更像是出笼的小鸟、脱缰的野马,思维纵横捭阖,笔墨一泻千里,唯写诗填词之命是从。

如此痴迷,今不多见!

自然,先生写诗数量之多,今亦不多见。截止目前,先生已出版《师韵撩风》《草间虫吟》《放歌醉美贵州》《幽岫春苔》等六部诗文集,其中诗词占五部之多。我们知道,南宋大诗人陆游一生勤于笔耕,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陆游《小饮梅花下作》),实存世九千三百余首。而先生人生半途,三十余年间,发表诗词却已逾万首。“欣喜狂吟诗万首,还须锤淬郢城篇。”(李遂生《人生半途》)为此,先生余兴未尽,还特别写了一首五律《写诗超万首感怀》,以抒发心中感慨:

昔做浇花者,今为弄墨人。

搜词追李杜,择韵效苏辛。

写景多描竹,抒怀岂重银。

虽吟超万首,提笔总祟真。

多年来,先生发表在我创办的微刊《诗艺国际》上就有127个专辑,估计超过1500余首诗词。从2019年10月至今不到五年时间,先生单单发表在《人民日报》公众号“人民号”上的诗词,就超过95个专辑,诗词1100余首之多。而在这些诗词作品中,仅沁园春这一百余字的长调词牌,先生写作就已逾百首。为此,2022年8月8日,我还特意写了一首《七绝·感春潇兄十年作百首沁园春》以贺:

洞庭春色越前唐,三影初妆轼肇昌。

沁水佳人终一笑,十年百首亦流芳。

(注:洞庭春色,指词牌沁园春别名;三影,指张先,人称“张三影”,相传最早依“沁园春”曲填词;轼,指苏轼,后人以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为沁园春正体代表,被广泛效仿;沁水佳人,指东汉沁园主人沁水公主,历史上有名的冷美人,极少笑。)

先生作诗数量之多,足以引以为傲,让人惊叹,心生“羡慕妒忌恨”!

缘此,先生又拟出版诗词新集《人民号上诗千首》,嘱我作序。我听后自知学识浅薄,诗词知识更是捉襟见肘,颇为汗颜,虽心觉压力山大,却欣然应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只有用言语表达的艺术才是诗歌。先生所谓“提笔总祟真”,实乃先生之自谦。纵观先生诗词作品,不仅数量之多,其质量艺术之高亦绝非虚言。尤其先生近期发表的作品,若说首首俱佳,那也实不为过,精品佳句时而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诚然,好诗的本质在于质量,质量乃诗词的生命。但好诗如何界定?诗词质量又如何评判?我国诗论家层出不穷,诗论著作也层出不穷,如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南朝梁钟嵘的《诗品》,唐末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北宋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清朝王士禛的《古诗选评》,乃至民国初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等。他们对好诗的评价虽众说纷纭,各有所专亦各有所长,但基本上都认为,作为一首质量上乘的好诗,韵律要和谐,语言要优美,情感要真挚,意境要深远,而且要富有创新性和丰富的想象力。

而这,也是历代诗论家反复论证过的,而且绝大数诗论似乎都绕不开,我也就不再一一赘述。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叶嘉莹先生写了一篇诗论文章,叫《什么是好诗》,网上非常走红。文章最后总结了好诗“最基本的衡量标准,第一是感发生命的有无,以及是否得到了完美的传达;第二是所传达的这一感发生命的深浅、厚薄、大小正邪。”(出自《叶嘉莹说诗讲稿》,中华书局)我深表赞同。

那么,我想尝试着从以上两点谈谈我个人不成熟的拙见,以期抛砖引玉,和各位诗词家与诗论家共勉。

首先,先生的诗之所以是好诗,是因为他的诗是对生命的感发,并且得到了完美的传达。

迦陵导师(叶嘉莹号迦陵,博导)认为,诗歌孕育的开始就是表达感动。《毛诗·大序》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我们注意到,真正的诗词家写诗不是为写诗而写诗,首先是因为心有所感,是由对事、对人、对物的感触而激发心中的思想,情动于中,进而用文字表现出来,才形成诗。故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恐怕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总览先生发表于《人民日报》公众号“人民号”上的1100余首诗词,我们不难发现,先生的哪一首作品不感发生命,情动于中,并且完美地传达了心中的真情实感?

2017年4月,先生参加在贵阳举行的中华诗词大奖赛颁奖会,激动地上台领取一等奖,而且因此先生被推荐加入中华诗词学会。此后,先生激情难抑,慨然提笔,写了一首题名《霜天晓角·诗词写作吟》的词,以抒发自己心中所感:

诗心常在,白首何须改?

自小弄笺吟句,屈平志,青莲采。

春秋游韵海,惊涛无阻碍。

荣幸贵阳金奖,登高处,添豪迈。

《礼记·乐记》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事实上,在这种场合,没有人不感动,没有人不倾吐为快!尤其文人骚客!先生这首词非常精准地向读者传达了这种情感。读之,不能不为之动容,不能不为之欢呼祝贺!

其次,先生的诗之所以是好诗,是因为他的诗对生命感发深厚,充满了正能量。

迦陵导师通过比较晏几道的词与杜甫的诗,认为晏词确实很美,比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再如,“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等等,但仍然无法与杜诗相比。之所以杜诗更具生命力,是因为杜诗拥有更深厚、更博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我认为就是正能量,就是家国情怀。这,才是情怀的底层逻辑。不拘泥于“象牙塔”,不拘泥于个人小圈子,而是心系家国与天下百姓。比如杜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层为秋风所破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以及杜甫的千古名篇《三史》、《三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等,无不情洒山河,撼天动地,家喻户晓,使其诗作立于唐诗之巅。

当然,先生这1100余首诗词能在国家权威平台上发表,自然有其独到之处,或许正能量首当其冲。比如《七律·黄果树瀑布》、《沁园春·荔波樟江风景区》 、《水调歌头·神异梵净山》、《鹧鸪天·西江千户苗寨》(此四首作品均获第三届诗词世界杯中华诗词大赛一等奖)等大部分诗词,不失大家风范,正能量满满,爱国情怀充盈,令人钦佩。

而下面这首《沁园春·人生半途》同样充满了正能量和对人生的积极思考:

居有楼房,出驾私车,半辈苦劳。

忆文凭获取,端金饭碗。栋梁浇灌,建众心桥。

教学驰名,论文授奖,引领高徒汉韵娇。

凭优异,被新吴选进,培植时苗。

韶光早已勾销,现五折人生尘世抛。

想芳华重拾,曦颜炮制。容光再现,异采烹熬。

文笔清圆,风流倜傥,花甲稀龄胜俊豪。

求圆梦,与文朋同炫,亮丽风骚。

如果先生的梦仅仅是“做文儒”,那么先生已算“梦圆”,为何还要“求”?可见先生的胸怀比“做文儒”更宽,也更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有人说,我国那么多诗人写花草树木,山川田园,甚至风花雪月,不是也名传于世吗?比如王维,比如李白,比如陶渊明,比如柳永,比如……

答案是肯定的,但又不完全如此。其实,这涉及写作素材(题材)问题,而不是诗词写作的本质。既然如此,我觉得有必要将迦陵导师的“好诗标准”再延伸开来讲。

众所周知,迦陵导师每每讲诗词就有一种特别的“魔力”,她曾说过:“我对诗词的爱好与体悟,可以说全是出于自己生命中的一种本能。”我们知道,解读(赏析)、讲授诗词,其实就是对作品的“二次创作”。如果没有对作品、对生命如此深厚的“感发”和“完美传达”,并且在传达中始终呈现出满满的正能量,请问,全世界会有如此多的听众热爱听迦陵导师的诗词课?

诚然,诗词的作写素材可以包罗万象,风景、人物、事件、历史等等,无不可以入诗。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无论是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还是缘情布景,情景交融,其实质都是因景而动于情,旨在表达和抒发情感。

但一首好诗既是对生命的深厚“感发”,也应该是正能量的体现,即迦陵导师所言“大小正邪”。李白同样能站在唐诗的巅峰,不仅仅是因为李白写作技巧高明,我想更多的是因为李白的家国情怀。李白太爱祖国的大好河岳,足迹踏遍了大唐的名川大山。当然,李白寄情山水多少也有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一种情感转移,或者宣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但每当我们诵读李白的诗篇,总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怀溢满了字里行间。同样,我们诵读陶渊明的作品时,也总能感受到陶渊明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之所以说“不完全如此”,是因为诗的倾向,或者说诗的“站位”。大家不难发现,大凡作品与家国情怀、与人民生活紧密相连的,流传都更广泛,传播也更深远,反之亦然。所谓“诗无国界”“文学无国界”之说,那都是不区分“大小正邪”,自欺欺人罢了,又岂能盲从?我们的文学立场是“为人民服务”,如果撇开这一根本,仅仅是聊以自慰,自囿于个人狭隘的思想空间,甚或背道而驰,其作品自然没有生命力。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文学创作的方向。

“诗心常在,白首何须改?自小弄笺吟句,屈平志,青莲采。”(李遂生《霜天晓角·诗词写作吟》)先生志存高远,文学立场鲜明,表现在山水诗词或风景诗词里同样蕴藏着强大的生命力。

比如,先生有四诗词荣获第三届诗词世界杯中华诗词大赛一等奖:《七律·黄果树瀑布》,《沁园春·荔波樟江风景区》,《水调歌头·神异梵净山》,《鹧鸪天·西江千户苗寨》,每一首都是山水诗,而且每一首都耐读。又如先生2023年2月28日发表在广东《诗词》报的四首沁园春:《沁园春·峨眉山》,《沁园春·长白山》,《沁园春·华山》,《沁园春·台湾玉山》,也都是实实在在的山水诗,却都闪烁着亮丽的光彩。再比如,先生很多抒写花花草草的诗词,也都以小见大,正气充盈。先生写百合花,说它“喇叭吹响攻坚号,华夏脱贫奏乐章。”写牵牛花,说它“并肩携手迎风雨,甘为知音把命赊。”写紫薇花,说它“阅尽世间兴与替,靓装盛夏逐超凡。”写梅花,说它“傲雪精灵,迎春大使,严冬独自妆尘世。”写康乃馨,说它“回报恩情,盛开感念,赤橙黃绿呈心愿。”写映山红,说它“当年切切盼红军,如今款款镶华夏。”写月季花,说“游人如若不文明,给他颜色瞧瞧看。”写桃花,说“谁说轻佻,何言色相,历经冷酷方时尙。”等等,哪一句不是“情语”?所有这些诗词,都得益于先生“诗心常在”,立场鲜明,正能量满满,家国情怀满满,皆堪为山水诗词的佳作。

我们再一起来读读先生这首获奖作品《鹧鸪天·西江千户苗寨》,全文如下:

白水流连吊脚楼,莹莹镜里影悠悠。

青山装点添神韵,风雨桥头涌客流。

观晚景,醉心头,万灯齐放亮环球。

银河光顾苗家寨,梦幻瑶池恣意游。

多么美好的风景,多么美好的家园!

我认为,现代诗人的使命之一,就是要发现美好家园,歌吟美好生活,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和人民生活的热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诚然,一首好诗的诞生,不光体现诗人的文学素养,体现诗人的写作水平的高低,更应当体现诗人的作品“人民化”,体现诗人的家国情怀,体现诗人的精神道德涵养。

先生从教三十余载,桃李满天下,曾担任过中国诗词研究院副院长,目前受聘为益田书院诗教部教授,并担任瓮安县诗联协会顾问,写诗三十余载,发表诗词逾万,屡屡获奖,文学素养可圈可点。而且先生一向注重修身养性,同样为人师表,他有一首七律叫《修身养性咏诗词》写得好,全诗如下:

黄鹂鸣柳柳依人,紫燕衔泥泥垒新。

雨后晴空飞逸兴,眼前风景涨驰神。

春描彩画桃源境,秋赋华章庙瑟音。

清韵悠扬堪养性,诗花绽放利修身。

好一个清韵养情、诗花修身!如果说诗词是有格局的,那么一定是诗词家的格局决定了诗词的格局。同理,先生的格局决定了先生的诗词不同凡响。

一个把诗词当作生命的人,一个把家国情怀奉为写作圭臬的人,一个把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定为写作追求的人,他的作品将注定光芒四射,流芳百世。

反观眼下,有些诗人在物欲横流、拜金主义面前丧失了基本的道德修养,他的写作持巧越高,越自欺欺人,越容易使诗坛趋向功利化。尤其是一些所谓的公职人员、专业作家,拿着纳税人的钱却写些伤害纳税人的文字。那些频频爆料的金钱交易,远离大众的作品,什么下半身诗、屎尿诗、口水诗等庸诗烂诗,泛滥成灾,不堪入目,既毒害了诗坛,也毒害了读者。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朝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愿我们的诗坛日渐风清气正,涌现出更多像先生这样优秀的诗词家,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诗词。

最后,我想借先生的一首七绝《人生半途》来结束全文:

加油还要像当初,虽说人生过半途。

击棹扬帆仍奋进,不登彼岸是庸夫!

是为序。

2024.9.21夜

作者简介

杨 沐,笔名有春天、木兮春兮等,籍贯江西。中共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学会等会员。早年有作品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子夜诗会”专栏播出及《青年作家》杂志上发表,作品散见于《诗词月刊》、《诗词世界》、《长江诗歌》、《西部作家》、《新诗歌》等全国各地报刊,以及中华诗词学会企工委、中国散文学会、香港诗词、江西诗词、安微诗词等公众号平台,以及中国诗歌网、词网、散文在线等网络平台,多次获奖,入编各种选本六十余种。

2017年创办微刊《诗艺国际》(公众号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