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海而生、向海而兴。上海,这座国际化港口城市,自开埠以来,便是我国最重要的贸易港口。新中国成立初期,虽然上海经济百废待兴,港口贸易低迷不前,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得上海港成为我国与世界经济交流的重要“纽带”。1950至1952年,仅3年时间,出入上海港的外轮便从56艘次跃升至222艘次,增长近4倍。形势催生变革,为加强对港口停泊外轮和随船人员的管理,1952年1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东军政委员会组建“上海边防检查站”负责上海港的边防检查工作,从此结束了上海“有边无防”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世纪50年代的上海码头

风起海上,潮涌东方。1978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上海港掀起澎湃春潮。20世纪80年代,随着宝山钢铁厂等一批新建专用码头陆续投入使用,上海港不断改造、扩建,边防检查执勤区域随之扩大,业务工作量也在不断刷新记录。1988年同1978年相比,上海边防检查站检查监护交通工具数量和出入境人员数量,分别增长超200%和600%,执勤岸线从140公里增加至近800公里。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场精彩的改革开放大戏在黄浦江畔拉开序幕。同年6月28日,上海边防局决定对上海边防检查站进行分编,在黄浦江下游组建吴淞边防检查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0年吴淞边防检查站成立

百年吴淞,大江奔流。吴淞,位于黄浦江与长江的交汇处,作为“苏松喉吭、七省锁钥”之地,自上海开埠以来,作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外国商船蜂拥而至,吴淞口外,船影艨幢。改革开放后,吴淞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春天。随着宝钢、石洞口电厂、军工路等一批大型企业建成投产,吴淞码头也变得更为繁忙,来往港口的国际船舶络绎不绝,这通海达江、连通天下的黄金水道,便是吴淞边防检查站官兵日夜巡检、守卫、服务的海上国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边防官兵在梯口进行检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边防官兵在码头现场对登轮人员进行身份核实

铁肩担当,保家卫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1998年7月,现役武警体制的吴淞边防检查站转为职业公安体制,更名为吴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正式从军营辗转警营,脱下戎装穿上警服,用一身藏青蓝延续橄榄绿的情怀,边检民警用满满的公安事业情怀延续为人民服务的责任。2018年4月,在党和国家政府机构改革的浪潮中,国家移民管理局应运而生,吴淞边检站荣幸地成为了其中一员,承担着往来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航行船舶和船员旅客的出入境边防检查任务。所辖区域陆域岸线总长约100公里,水域航道长约150公里,吴淞边检站下辖17个对外开放码头,1个台湾渔船停泊点、67个泊位、5块锚地,拥有东北亚地区最大的件杂货码头,是上海执勤辖区跨度最长的海港边检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艘国产中日航线客货滚装船“鉴真号”轮停靠在吴淞口岸军工路码头

生逢盛世,奋斗其时。今年是伟大的新中国75华诞,今天的中国,正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懈努力。作为“国门卫士”的吴淞边检站,也紧跟党中央改革的步伐,全面革新思维理念、制度机制,构建现代化警务运行机制,以“科技+”赋能“智慧边检”建设,以“无人机+”作为提升新质战斗力突破口,推动信息科技应用创新发展,突出科技化、数字化与业务的深度融合运用,着力打造“北大门”平安新高地。与此同时,吴淞边检站积极融入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改革浪潮,率先试点抵前执勤模式,创新推出营造一流营商环境5项举措,积极开通民生类、大宗货物、新能源车等重要物资“绿色通道”,推出“淞检361”业务矩阵,综合港航企业及出入境人员需求开展业务咨询、政策讲解、专项培训等优质服务,为助力上海口岸通关环境优化、服务效能升级贡献“边检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移民管理警察开展码头夜间联合检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移民管理警察在“抵前执勤点”开展执勤工作

与国同梦,献礼华诞。75载波澜壮阔的历史,穿越血与火的漫漫烟云,绘就今日璀璨的锦绣山河,中华民族也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作为祖国第一代移民管理警察,吴淞边检站民警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誓将砥砺前行、不负期许,洒一腔热血、忠一身职责,坚决扛起守护国门口岸安全的神圣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请祖国放心”的铮铮誓言,用无悔青春诠释对祖国母亲最长情的告白:祝愿伟大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你若能来 皆大欢喜”,宝山滨江今年国庆将盛装焕新

上海首座,刚刚开业!市民惊呆:没见过这么多人!室内瀑布+潜水冲浪,还有商场酒店…简直太好玩

今日开幕,快来宝山滨江感受“F1H2O”的速度与激情!

通讯员:沈琼 周颖毅

编辑:陆天宇

资料:宝山海事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