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对外公布了保研阶段一部分不诚信的学生。这些学生之所以不诚信,是因为已经被复旦大学录取了,但是放弃了这些机会,导致复旦大学觉得这部分学生带来了两层伤害,一层是伤害复旦大学的学院,一层是伤害了想读复旦管理学院但被这些不诚信学生占据了机会的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义在网络上看到了很多人对复旦大学通报的评价,有一个观点挺有意思的,说的是复旦大学把学生被录取不去读,定义为不诚信本身很荒谬。

理由是研究生的录取跟高考的录取不一样,没有统一的考核以及统一的录取时间,所以答应了复旦大学,不代表学生不会提前被更好的学校录取,然后放弃复旦大学。

以下带着大家详细看一下复旦大学通报学生被说荒谬的评价,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说说,这些违约的学生是不是要被通报批评。

第一,研究生保研规则允许学生选择3所学校

这部分人说,研究生获得了保研资格以后,可以选择三所学校,假设这三所学校,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然后学生在面试的时候,被清华大学拒绝了,得到了北京大学的候补,以及复旦大学的补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过程中,只要北京大学有空缺的名额,学生就可以去比复旦大学更好的北京大学,但也会让复旦大学出现空额。这属于正常的保研流程,学生就是按照现在的保研规则选择学校而已,可是如今复旦大学觉得学生被自己录取了不选自己,就是不诚信。

外界就觉得复旦大学也知道保研的规则,还自己先委屈,显得不厚道。

第二,研究生保研没有统一的考核,统一的录取,统一的录取时间

之所以出现学生被录取以后违约的情况,是因为研究生的录取,或者保研的过程,其实都是每一个学校自己在操作的,学校跟学校之间什么时候安排面试,安排录取,彼此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时间。

所以学生就算一开始答应了复旦大学,得到更好学校的机会,放弃复旦大学,也是符合市场秩序的,还认为这不是诚信问题,这是供需平衡的调整过程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算复旦大学在录取违约的学生以前,跟学生签署了协议,一部分人觉得这些协议,本来就是违反市场规律的产物,存在的时候就不合理,学生不遵守也是可以的。

第三,保研读研是关于未来的博弈,应该允许参与者充分竞争

虽然一个人觉得这些学生违约了,是对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表现,但是从长远和整体去看,是不利的,主要是没有契约精神,会扰乱整个程序,对候选池的人不公平,对同校同学院的下一届学弟学妹们也有影响。

但也有人说如果学生放弃复旦大学,是在填报系统后的事情,确实值得讨伐。可现在学生在填系统之前,有更好的选择,放弃复旦大学,无可非议,复旦大学自己也可以补录更后面的学生,差一点的学校补录更后面的学生,这就是保研的游戏规则。

还觉得保研是一场关乎未来博弈的事情,应该允许每一个参与者充分竞争,所谓诚信为由的协议/条约,反而是在破坏竞争。

综上,其实很多人觉得学生可以鸽学校,学校也可以鸽学生,彼此都是双向选择,不需要共情复旦大学。毕竟选拔机制是让更优秀的人去到更优秀的学校,这是公平的。还有的人觉得在权力不对等的时候,讲正义道德就不合适。

当然了如果以后的保研,或者复旦大学,像港校一样,要学生支付留位费,学生自己估计就老实了,毕竟成年人需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的。未来估计保研的时候,学生还真的需要支付留位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