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天生的军事理论家。

曾以黄埔军校第一的成绩毕业。

蒋介石多次想要拉拢他,但都被他拒绝。

后来加入我党,是伟人的“军事高参”。

伟人评价他:“不亚于我”。

55年在大授衔上他拒绝上将军衔。

他便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郭化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国中将——郭化若】

1904年8月10日,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穷苦城市家庭中,郭化若出生了。

郭化若的父亲十分重视对郭化若的教育,砸锅卖铁送郭化若上了学。

郭化若特别聪明,在学校时常名列前茅,但因为家庭原因,郭化若没能读上中学,而且因为家中实在没有钱了,郭化若被迫开始了流浪生活。

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军时期的郭化若】

1923年,郭化若流浪到广州,因为郭化若很聪明,又有文化,便辗转到一家福建会馆中干起了代写的行当。

1924年,在机缘巧合下,郭化若加入国民党,之后在1925年,郭化若考入了黄埔军校。

而正是郭化若在踏入黄埔军校大门的那一刻,郭化若的人生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黄埔军校中,郭化若阅读了大量有关新思想的书籍,并在学习中常常稳坐第一的宝座。

郭化若在军事理论方面的天赋也是此时显露出来的。

伟人和蒋介石都十分看好郭化若,1925年11月,在我党的影响下,郭化若加入我党。

1926年3月,臭名昭著的“中山舰事件”后,郭化若毅然退出国民党,并且公开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

郭化若“天才般的潜力”也是在此时显露出来了。

蒋介石看中了郭化若,便一直想要拉拢郭化若,但郭化若已经看透了蒋介石此人的虚伪,并没有理会蒋介石的拉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年时期的郭化若】

后来再谈起那段时间,常有人对郭化若说:

“你郭化若天生是高参的命,不是伟人的高参,就可能是蒋介石的高参。”

后来郭化若参加北伐战争,担任炮兵连长,在北伐战争中,郭化若便开始在实战的基础上钻研军事理论,这为他以后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1927年,国共关系破裂,郭化若脱离部队,正当郭化若迷茫时,南昌起义爆发,郭化若追上了部队,彻底摆脱了国民党。

后来面对围剿时,郭化若创造性的提出了游击战的十项法则,即:

“扰敌、堵敌、截敌、袭敌、诱敌、毒敌、捉敌、侦敌、饿敌、盲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国后的郭化若】

这与伟人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相似,但郭化若的更加全面。

抗日战争时期,郭化若更是将《孙子兵法》结合当下实战进行阐述,对《孙子兵法》在实战中的运用做出了大量的贡献。

伟人知道后说道:“古有《孙子》,今有郭子。”

郭化若对军事理论上的研究当然不止于此,但光是围绕着《孙子兵法》展开的研究,便惊动了蒋介石与伟人两大领袖。

后来伟人评价郭化若时说道:“郭化若不亚于我。”就连叶帅、刘帅在看过郭化若的文章后都惊为“天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年的郭化若】

1955年,大授衔上,伟人认为郭化若当为上将,但郭化若却说道:

“我没什么战功,为革命所做的贡献实在有限,担不起上将这个头衔,能得一个中将已经很知足了。”

后来组织上尊重郭化若的决定,将郭化若定为中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