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很多医院出现了“学习困难”门诊,上海一位家长领着上初中的男孩去看医生,说孩子语文特别好,写的作文老师常常当范文读,愁人的是,他的数理化一窍不通,各种方法都用了,孩子就是不开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医生很科学,用科学的观点跟家长解释。

医生说,这孩子很聪明,就是病了,从脑科学的角度,想要学好数理化,需要特定脑区具备更强大的能力。

比如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感知能力、记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模式识别能力、注意力与专注力、直觉与启发性思维、情绪调节与自我控制等等。

总之,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医学手段来开发、引导、提升孩子学习数理化的能力,将他从“文科大脑”变成“数理化大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夫说的这些知识太深奥,家长不懂,就问:孩子到底得的是什么病?

大夫就说,通俗的解释,就是这孩子“懒”或“笨”,需要科学治疗。

家长花了1000元,得到了这么一个结论,有点愤愤不平,家长说,我们也知道孩子“懒”或“笨”,我们自己会治疗,治疗的方法就是“打”或“骂”,这还不花钱。

医生说的话,有没有科学依据呢?应该说有;家长的方法科学不科学呢?应该说是简单粗暴,但有时候管用。

数理化学不会的孩子太多了,很多医院抓住了这个契机,争相开设“学习困难门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说,上海这家医院开设的“专治孩子学不好数理化”门诊,来就诊的患者还非常多,挂号费316元,还有各种检查,没有开药就要花上千元。还需要排队预约,目前开放预约的提前三天均已约满。

医院提醒:不局限于18岁以下,成年人也会存在空间想象能力困难的问题。

不仅是上海,国内多家医院都开设有类似的“学习不好”门诊。

首都儿科医院有“学习困难门诊”,患者爆满;

北京儿童医院开设有“拒绝上学门诊”;

南京市儿童医院也设立了“学习困难门诊”。

医生说,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包括服用药物,能帮助孩子缓解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长群里流传这样一个段子:

好消息是:孩子,学不好数理化,不是因为不努力,是孩子的“脑子”有问题,但可以治。

坏消息是:孩子,这下你再也没有理由学不好数理化了,因为都给你看过病了!

这的确是一个“新生事物”。我对这个事情有几点认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不得不佩服医院“聪明”,医生的智商是杠杠的,医生都是学霸,数理化学得都好。医院善于观察,把握赚钱的契机,及时设立了“学习不好门诊”,使得前来就诊的患者人数大增,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不错。

第二,我就纳闷了,科学早已证明,人有左脑和右脑,一个管形象思维,一个管逻辑思维,有的人左脑发达,有的人右脑发达,因此有人成为数学家,有人就成了文学家,数理化学不好,不能说“有病”。

第三,早就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如今的“重理轻文”是个大背景,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过分看重“数理化”的重要性,执着于让孩子学好数理化,甚至认为数理化是孩子获得成功和成就的唯一途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问题是,孩子的大脑发展是多样的,有的孩子是“数理化脑”,有的孩子是“文史哲脑”,总不能整齐划一都让孩子学数理化,如果文史哲不要了,世界就变成一个颜色了,甭说根本做不到,即使做到了,好吗?

第四,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优势和长处。你可能擅长语言、艺术、沟通、动手能力、设计、创意等方面。成功的关键是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和天赋,然后努力在这些领域取得进步。

追求自己热爱的事情会带来内在的动力和满足感,而这比单纯追逐某种“成功标准”更有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五,总觉得这是一个“智商税”,一旦这种方式被家长追捧,一批医疗机构就会跑出来割韭菜了。

第六,我曾经采访过一位数学老师,他对这件事情持保留态度,在他看来,数学学习困难与疾病有着本质的区别。疾病通常是由生理因素引起,可通过医学检查和治疗手段来解决。但数学学不好往往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学生缺乏兴趣、教学质量低等多种非生理因素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担心,设立医院数理化学习门诊,可能给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带来心理压力。一想到数理化学不好就要去医院,容易打击他们的自信心。而且,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学生过度依赖外部的“治疗”,而忽视了自身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毕竟很多成功人士的职业并不依赖数理化的深厚基础。

许多领导者、企业家和创作者并不需要强大的数理化技能,而是依赖于管理、创新、协调和激励他人的能力。

你对这件事情怎么看呢?请在评论区里留言,谢谢友友的关注。